慈父大爱 教子有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7 00: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9:04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 社会 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焦裕禄同志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善用科学的方法,给孩子们传人生之道、授生活之业、解成长之惑。
德育为主,培养正确价值观。养不教,亲之过。教之道,德为先。焦裕禄始终把品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育子女不耍特权,不搞特殊。焦裕禄特别注重防止子女们滋生特权思想。到兰考县工作不久的一天晚上,大儿子焦国庆没买票就在礼堂看了一场戏。焦裕禄得知后,严肃批评儿子:“你小小年纪可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看‘白戏’是一种剥削行为,是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第二天,他就领着焦国庆到礼堂补上2毛钱的戏票,并让儿子向检票员作检查。
教育子女不占公家便宜。焦裕禄注重培养子女的集体观念,经常教育他们要多为集体作贡献,不能不劳而获占集体便宜。他刚到兰考时,建议城关镇把池塘改造成了养鱼塘。焦裕禄病重期间,渔场同志为感谢他的关心,给他家送了十多条活鱼让他补补身子。孩子们看到鱼高兴得不得了,但他对孩子们说:“这鱼是集体财产,咱一家没去劳动,咋能白吃呢?如果大家都占集体的便宜,那集体的事还能办好吗?”一席话使孩子们明白了道理,当即就把鱼又送回了渔场。
教育子女要比学习、比进步,不比吃穿享受。大女儿焦守凤上初三时还穿着7岁时爸爸做的旧布大衣,有一次受到同学嘲笑,她回到家对父亲说:“人家都说你是县委*,让我穿这样的破衣服,也不嫌丢人?”焦裕禄听后,指着自己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说:“县委*又咋样?你看我这县委*穿的是啥衣服,这丢啥人?和同学在一起,你应该更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穿着只要干净整齐就行了。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正的丢人。”闲暇之时,焦裕禄经常带着孩子们参加生产劳动,去附近收过秋的地里捡豆子、刨花生,让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
因人施教,讲究方式方法。焦守凤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兰考县几家机关单位提出为她安排工作,有话务员、教师、县委干事等。焦裕禄知道后对她说:“一出校门就坐办公室,缺了一堂劳动课,这不可以。年轻人应该干点儿脏活、累活锻炼锻炼,不劳动就会忘本。”最后,他安排焦守凤到一个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当工人,干起了腌咸菜、酿酱油的工作。在食品加工厂当工人不但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还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酱油和咸菜。兰考县城不大,县委*的女儿很多人都认识,这让焦守凤很难接受。有一天,焦裕禄亲自带着女儿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酱油,教她怎么挑担子不磨肩,怎么吆喝把酱油咸菜赶紧卖出去,还对她说:“爸爸小时候卖过油,爷爷曾开过一个油坊,我从小就会挑着油走街串巷……”这件事彻底改变了焦守凤对劳动的看法,从此她再也不闹情绪了。酱菜厂的磨炼,让她对生活的态度更乐观,让她受益一生。
严于律己,身教多于言教。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堂课。焦裕禄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的。有一次,焦裕禄回到家里看见一碗大米饭,这在当时很难得,就问妻子米是从哪儿来的。妻子说是县委考虑他身体不好,照顾了几斤。焦裕禄听后坚决不要,并把这些大米送给了在兰考县研究泡桐的大学生。虽然这只是焦裕禄家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但时间长了,孩子们就领悟到什么叫不享受特权不搞特殊,比讲多少大道理都有效。
(作者系*河南*党校科学 社会 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1日第6版
作者:李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8:06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 社会 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焦裕禄同志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善用科学的方法,给孩子们传人生之道、授生活之业、解成长之惑。
德育为主,培养正确价值观。养不教,亲之过。教之道,德为先。焦裕禄始终把品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育子女不耍特权,不搞特殊。焦裕禄特别注重防止子女们滋生特权思想。到兰考县工作不久的一天晚上,大儿子焦国庆没买票就在礼堂看了一场戏。焦裕禄得知后,严肃批评儿子:“你小小年纪可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看‘白戏’是一种剥削行为,是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第二天,他就领着焦国庆到礼堂补上2毛钱的戏票,并让儿子向检票员作检查。
教育子女不占公家便宜。焦裕禄注重培养子女的集体观念,经常教育他们要多为集体作贡献,不能不劳而获占集体便宜。他刚到兰考时,建议城关镇把池塘改造成了养鱼塘。焦裕禄病重期间,渔场同志为感谢他的关心,给他家送了十多条活鱼让他补补身子。孩子们看到鱼高兴得不得了,但他对孩子们说:“这鱼是集体财产,咱一家没去劳动,咋能白吃呢?如果大家都占集体的便宜,那集体的事还能办好吗?”一席话使孩子们明白了道理,当即就把鱼又送回了渔场。
教育子女要比学习、比进步,不比吃穿享受。大女儿焦守凤上初三时还穿着7岁时爸爸做的旧布大衣,有一次受到同学嘲笑,她回到家对父亲说:“人家都说你是县委*,让我穿这样的破衣服,也不嫌丢人?”焦裕禄听后,指着自己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说:“县委*又咋样?你看我这县委*穿的是啥衣服,这丢啥人?和同学在一起,你应该更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生活上要艰苦朴素,穿着只要干净整齐就行了。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正的丢人。”闲暇之时,焦裕禄经常带着孩子们参加生产劳动,去附近收过秋的地里捡豆子、刨花生,让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
因人施教,讲究方式方法。焦守凤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兰考县几家机关单位提出为她安排工作,有话务员、教师、县委干事等。焦裕禄知道后对她说:“一出校门就坐办公室,缺了一堂劳动课,这不可以。年轻人应该干点儿脏活、累活锻炼锻炼,不劳动就会忘本。”最后,他安排焦守凤到一个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厂当工人,干起了腌咸菜、酿酱油的工作。在食品加工厂当工人不但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还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酱油和咸菜。兰考县城不大,县委*的女儿很多人都认识,这让焦守凤很难接受。有一天,焦裕禄亲自带着女儿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酱油,教她怎么挑担子不磨肩,怎么吆喝把酱油咸菜赶紧卖出去,还对她说:“爸爸小时候卖过油,爷爷曾开过一个油坊,我从小就会挑着油走街串巷……”这件事彻底改变了焦守凤对劳动的看法,从此她再也不闹情绪了。酱菜厂的磨炼,让她对生活的态度更乐观,让她受益一生。
严于律己,身教多于言教。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堂课。焦裕禄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的。有一次,焦裕禄回到家里看见一碗大米饭,这在当时很难得,就问妻子米是从哪儿来的。妻子说是县委考虑他身体不好,照顾了几斤。焦裕禄听后坚决不要,并把这些大米送给了在兰考县研究泡桐的大学生。虽然这只是焦裕禄家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但时间长了,孩子们就领悟到什么叫不享受特权不搞特殊,比讲多少大道理都有效。
(作者系*河南*党校科学 社会 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1日第6版
作者: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