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20 19: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01:52
#要和保健品说不吗#
自从行医以来,几乎次门诊都会有患者问我一个类似的问题:
“彭医生,有人给我推荐一个偏方(或保健品),他说特管用,这个偏方(或保健品)我能用吗?”
这些偏方(或保健品)包括:各种癌症的偏方(或:保健品,后文同,不赘述)、糖尿病偏方、高血压偏方,心脏病偏方、鼻炎偏方、不孕不育偏方、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偏方、股骨头坏死偏方、戒烟偏方、戒毒偏方、肝硬化、腹水、肝肿瘤偏方,哮喘、牛皮癣、银屑病、降血脂、软化血管、减肥、美白…………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偏方(或保健品)。
我的回答就是:“不要盲目吃,要根据情况吃!”
“不要盲目”这4个字很关键!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假如有一个人推荐你穿一件衣服,他说这件衣服某某明星穿了很漂亮,很得体,很衬托气质,于是推荐你也穿,甚至让你穿跟明星同一个号码的同款衣服,你会穿么?
我想你的答案会是:不一定穿。
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人身体、体重、身材、气质、年龄、身份不同,穿衣打扮自然就会不同。穿在别人身上很好看的衣服,可能道理你的身上就不好看了,不得体了,甚至难看了。同样,你穿着好看的衣服,别人穿上去也可能不好看。款式都有这么大的区别,尺寸和号码就更不一样了。
然而,穿错衣服没有副作用。
吃错药可就有副作用了。
偏方(或保健品),其成分一般都是中药,即使是药食同源的食物,也有偏性,中医传统术语称之为:“药性”,基本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这一点很重要,请大家记住!
所以,对于偏方(或保健品),我的意见是:“不要盲目吃,要根据情况吃!”
根据什么情况呢?
两个情况:一、偏方(或保健品)的药性。二、你自己的体质和具体的疾病情况。
(中医把这叫做:“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病因、症状、脉象等情况,用中医理论分析判断后,给予适合的治疗。)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很多人问我:“薏米红豆粥可以祛湿,我是不是可以吃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薏米红豆粥的药性。
薏米,即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肾、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红豆,又名赤豆、红饭豆、米赤豆。性平,味甘酸。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消肿。
此外,关于红豆的禁忌,古代名医也有论述。
陶弘景云:“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 转利 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 湿真 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综上所述,薏米和红豆,这两个药(请恕我在此处的用词:“药”。因为在中医看来,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有药性,都能入药。古人所说“梁上尘、锅底灰”皆能入药,甚至馒头、米饭炮制好了,都是药材,此是后话,有机会写专文论述)的组合,其性偏凉,利水消肿、淡渗利湿作用较强。但对于不合适的人,古人甚至强调:“不可久用”。
所以,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呢?
答案是:湿热偏重之人。其表现是这样的:面色晦暗不明亮,皮肤油腻不清爽,易生痤疮,头发易出油,甚至脱发,口苦,口干,身体容易乏累困倦,大便黏滞不畅粘马桶,或大便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年人偏多。这一类人吃“薏米红豆粥”特别对症,既能清热,又能化湿,方证相对,效如桴鼓!
同样是“湿”,如果您的“湿”偏于虚寒呢,就非常不适合吃“薏米红豆粥”了。(关于“湿”的话题以后专文论述)虚寒偏重的身体表现:肌肉松松垮垮不结实,平素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身体困沉乏力,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稍微一活动就容易易出汗,大便稀溏,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脉沉迟,容易得感冒、腹泻等病,病后恢复缓慢。这一类人如果误吃“薏米红豆粥”,就会加重症状,让原本虚寒的体质越来越虚,越来越寒,非但不能化湿,还会对身体有损伤。
回到主题,对待偏方(或保健品)最安全的方法是:
拿着偏方(或保健品),去找真正精通医道的医生去咨询,他会根据您的情况,给您合理的建议:
1 偏方(保健品)对证就可以吃,但需要合理剂量和服用方法。
2 方子不错,但不十分对证,那就加减配合其他几味药味,也可以吃。
3 如果方子实在特别不对证或者有副作用,那就建议您别吃。
4 偏方(或保健品)不行,负责任的医生会根据经验给您量身打造一个适合您好方子。
同理可证,偏方不能盲目吃,保健品也不能盲目吃,保健方法不能盲目用, 养生 不能盲目养!
以前很多流行一时而又迅速消灭的 养生 方法,比如:大量吃绿豆、大量吃生姜(或姜粉)、吃大蒜、吃**花、吃**粉、吃**草、吃**宝,吃**丸,吃**胶囊喝**液,喝**酒,……凡此种种,就存着在这样的弊病,那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也不“辨证”,也不参考您的体质,就一味的让您狂吃!结果吃出来问题非常多!
本身脾胃虚弱的人,大量吃绿豆的,吃出胃寒腹泻;本身阴虚的人,大量吃生姜,吃出烦躁失眠,口干口渴等内热问题;……这些这都是有问题的。
好好一个济世活人的中医学,竟然成为商家从中黑心牟利的手段。
用中医专业术语讲,一定要:“辨证”!“辨证”!“辨证”!
重要的话说三遍。
“辨证”何意?
辨证,中医学术语,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学专业名词“辨证”,不是哲学专业名字“辩证逻辑”,的“辩证”一个是“辨别”的“辨”,一个是“辩论”的“辩”,二者需分清)
以此类推,其他的类似问题诸如:
“彭医生,我适合吃:冬虫夏草,阿胶、红糖、玛卡、固元膏、燕窝、海参、灵芝孢子粉、五行蔬菜汤、藏红花、果蔬酵素、姜汤、药酒、高丽参、太子参、人参、红参、西洋参、**粉、**草、**宝,**丸,**胶囊、**液,**酒,……么?”
我的回答还是:
“不要盲目吃,要根据情况吃!”
“不要盲目吃,要根据情况吃!”
“不要盲目吃,要根据情况吃!”
如果再加一句话总结,那就是:
“需要辨证!”
“需要辨证!”
“需要辨证!”
重要的话说三遍。
其中 :“不要盲目”这4个字很关键!
末学写这篇文章的原旨,在于树立正确的 养生 理念,让大家避开 养生 的误区。
感恩大家阅读,如果您觉得有用,可以分享给周围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远离 养生 的误区!
祝您身心康泰,平安喜乐!
(版权归中医彭鑫博士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要和保健品说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