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群居动物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3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8
蛇是群居动物。通常会聚集在地势高燥处的洞穴里或者是树洞里越冬,这样可以使温度升高几度,并且能减少蛇体内的水分散失。这个在野外聚集了大量蛇的地方,通常称之为“蛇窝”。通过群居可以保温和维持蛇体湿润,对提高成活率与繁殖均有益处。
蛇的活动温度是10〜35℃。春天来临时,当环境中的气温 逐渐上升到10℃以上时,蛇会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随着温度 的进一步提高,它们的活性也日益旺盛,开始摄食、交配、生长发育等。
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蛇的新陈代谢越快,它的活动频率,也就越强。在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蛇便会钻入洞穴中冬眠或夏眠,因此蛇类有冬蛰春出、夏秋活跃的习性。
扩展资料
虽然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都有蛇的分布,但喜暖的蛇却绝大部份分布在热带和*带,温带和寒带地区蛇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在我国,最怕寒的眼镜蛇,只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华南为最多。
而适应较低温度的蝮蛇主要在北方,长江以南很少,华南基本没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著名的《捕蛇者说》,就是写的*带的湖南永州(今零陵)的毒蛇。
200多种中国蛇类中,约有四分之一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这些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全境,但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东洋界,表现出由北到南物种数量逐渐增多的分布趋势和特点。
其中以福建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的种类最多(85~100余种),其次为广东、贵州、湖南、四川、海南、安徽和浙江等省(60~76种);而古北界种类较少(<30种),其中青海、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省最少(4~10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8
不是,你有看过好几只蛇一起活动吗 我想应该没有~
他们都是单独行动的冷血动物
运动方式
蛇类生物在进行陆地移动时的主要方式是「蛇行」。蛇类生物没有足部,而是利用腹鳞及肌肉的缩放产生移动力。其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蜿蜒式、侧行式、直蠕式和风琴式。至于在水中生活的海蛇,一般尾部都会像鱼类尾巴般扁平,当海蛇在水中进行蜿蜒式蛇行动态时,尾部便可如鳍、蹼般充当划水的推进器。
繁殖
虽然蛇类的繁殖模式种类丰富,但所有蛇类都是体内受精的。雄性蛇类拥有一对呈叉状的半*,平时反进体内收藏在其尾巴之中。 雄蛇的半*通常长着凹槽、倒勾或尖刺,目的是要在交配的时候能以性器官抓紧雌蛇的泄殖腔壁。
多数蛇类都是卵生的,而且雌蛇都会在诞下蛇卵不久后便遗弃掉它们。可是,亦有部分蛇类会认真地筑起巢穴并守在蛇卵附近孵育它们,如眼镜王蛇。 蟒蛇则会在诞下蛇卵后以身体卷着它们,直至幼蛇孵化出来。除了偶尔为要增加体温以助孵蛋因而需要晒太阳及喝水之外,雌性的蟒蛇都不会离开蛇卵。蛇为冷血动物,体温自然不足以孵卵,所以雌蛇会以反复肌肉收缩的方式摩擦生热来孵蛋。
有些蛇类是卵胎生的,蛇卵会保存在母体之内,准备孵育的工作。最近,更有研究证明有一部分的蛇类是完全属于胎生的,例如红尾蚺及森蚺,它们把胎儿养育于胎盘中,并为幼胎提供营养,这种情况在爬虫类动物中,甚至在真兽下纲以外的其它物种中也是相当反常的现象。另外,蛇类的生产多数都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行
蛇(学名:Serpentes),是无足的爬虫类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又有虵、虺、螣、蚦、蜧、蜦、小龙、长虫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正如所有爬虫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包括体型最短小的细盲蛇科以至最长的蟒科及蚺科。为了配合蛇类窄长的身体,成对的内脏(如肺、肾)会在蛇体前后排列,而非左右互对。
部分蛇类拥有毒性,能令被其咬击的生物受伤、疼痛以至死亡。蛇的另一个特征是颚部能作出广角度的开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庞大的猎物。生物研究指蛇类大概于白垩纪时代由蜥蜴类衍生而成。现代蛇类的分类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时代。目前纪录中最巨型的蛇类是活于古新世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长度达13米,其化石被发现的年份是2009年;[1] 目前体型最细小的蛇类是卡拉细盲蛇(Leptotyphlops carlae),其身长约莫只有10公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9
不是,一般都是单个捕食,但是在冬天,蛇是冷血动物,体温不恒定,需要在一块取暖,所以冬天会见到一群一群的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9
应该不算是,只有一些蛇在冬眠的时候才聚集在一起(比如束带蛇),冬眠结束后就各奔东西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00
夏天。蛇是单独活动的。到冬天冬眠时,蛇会聚在一起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