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1-30 02: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1:50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也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一、原文(通行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二、译文
道是万物的本源,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具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相融形成一种匀适的状态,万物正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
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互调合形成新的和谐状态。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而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因此,一切事物,有时候减损它反而会增加;增加它反而会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硬残暴的人不得善终,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根本。
三、拓展思考
0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易传·系辞》中也有创生万物的描述,即“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是一种二进制的创生过程,《易经》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太极载道,卦象寓德,包罗万象,幽深玄妙。
老子采用“一、二、三”的方式来说明“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为何不采用易经的二进制呢?
首先,这里的“一、二、三”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不应看作具体的事物或数量,它们表示万物从少到多、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其次,“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采用自然数“一、二、三”来表述顺理成章。
另外,老子作为国家图书馆馆长,对《易经》自然也是熟悉的,或许他早已发现这种二进制的规律,没有必要和《易经》重复。
0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又对万物的性质进行了论述,认为世间万物的生成与存在,都是阴阳相互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结果。
03: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倾尽积蓄甚至不惜高额借贷盲目去创业,他们本想实现财物自由,最终钱没赚到还欠了很多债务。
还有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多是由于超速行驶、强行变道、疲劳驾驶造成的,他们本想提早到达,结果轻则耽误时间,重则车毁人亡。
这些便是老子所讲的“益之而损”。从“益”到“损”,可能有些人会幸灾乐祸,认为这些失败和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任何私心,不会偏袒任何人,正所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如果你盲目创业,盲目驾驶,可能会取得相应的结局。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将别人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当做自己的经验。
因此,老子讲:“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用这样的经验教训教导我,我也用这样的经验去教导别人。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