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和内地的大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03:53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留学申请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我在这里为您提供从留学目的地选择到申请材料准备的全方位支持。您的留学梦想,我们一同实现,敬请访问!https://liuxue.87dh.com/
虽然两地教育互动程度在不断加深,但两地间高校教育水平、教学方式的差异决定了,高校在吸引人才的能力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和差距。两地高校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记者走访了几位来内地读书的香港学生、有香港求学经历的内地学生以及相关专家,听听亲历者们眼中两地教育的差别和差距。
重在吸引2023年起内地63所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内地部分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的“免试”一词,让众多内地学子和家长们的心中起了不小的波澜。
《通知》说,只要是2023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届生,或是2023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届生,均可报名。高校可组织面试,除个别特殊专业外,不再进行其他笔试。高校可根据考生复试情况、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或高级程度会考成绩、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以及招生计划决定是否录取。香港学生可申请免修军训及*理论课。对其收费标准要与内地学生相同。
《通知》还指出,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不占学校当年招生计划。
即使不占内地招生计划,在哈尔滨三中读高二的黄舒奕也有自己的观点:“凭什么只凭高中毕业成绩就可能被录取?尤其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我们内地考生要很高的分数才能考上,怎么香港学生就免试了呢?”
“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大规模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黄舒逸的妈妈李女士问道。
在北京邮电大学读研二的李思洋的观点有所不同,“招来的香港学生可能学习不是最好的,但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他们肯定有他们的优势,来内地读书,让两地的同学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扩展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出台引起不小的争议,也很好理解,内地学生想考上“985大学”很不容易,而香港学生没有经过国家统考就能进入这样的大学读书,相比起来是容易多了。但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这是加强香港和内地联系的一个重大举措,体现了内地对香港的支持,来自不同省份、不同经济背景、*制度背景下的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可以增强彼此的了解,增进香港学生对内地认可和对祖国的认识。
对于有人担心即使不占内地招生名额,也会“摊薄”内地高校的教学资源,许光建认为不存在师资力量“被摊薄”的问题,“明年计划招收2300个学生,每个学校30~50人,还不足以摊薄教学资源,关键是高校要增加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和水平。”
“多少年来教育改革获得成效的标志之一,就是赢得香港同胞的认可。如果放在十几年前,这样的*摆在香港学生面前,他们也未必愿意来,那时他们对内地的教育质量并不认可。”
许光建坦言,要把香港最好的生源吸引到内地是很难的。反而是很多内地的高考状元被吸引到香港读大学,教学质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香港的大学有比较高额的奖学金制度。
许光建表示,招不到最好的生源说明我们内地的大学吸引力还不够,这反而是个好事,有利于促进内地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下功夫,同时也要在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看到,宿舍和餐厅对学生的服务特别好,校医对待学生就跟父母一样。我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也不得不承认不仅是教学质量,内地的大学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水平上与香港的大学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为学生做好服务和后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大学的感情,后勤管理也是个争夺人才的竞争机制。”他说。
“我认为,这样的*以后也会扩展到澳门、台湾。要办好国内大学,否则很多人才就会流到国外,我们要与国际展开吸引人才的竞争,所以相比公平而言,吸引是更重要的。”许光建表示。
互知甚少香港特区*从2023年9月开始实施高中及大学新学制改革,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将逐步取代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2023年香港将有两届高中生,共计108300人同年毕业,升学压力激增。
12月10日至11日,为期两天的内地高等教育展在香港旺角的伊莉莎伯中学举行。据报道,香港学生与内地高校相互了解甚少,比如著名的中国人民大学也被频繁询问在哪座城市,内地参展学校不懂香港的新、旧学制的差别。
但不了解不等于不感兴趣,香港的中学生对会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华中师范大学的招生代表杨臣从武汉带了500份宣传材料来香港,一上午就派发出去一半多。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副*林日丰校长认为,内地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不差,是香港学生的一个好选择,“香港与内地签署了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备忘录,拿了内地学位,回香港考公务员都没问题。”但是,香港家长和学生对内地高校都缺乏了解,而且今年是第一次招生,他担心学额太多的话,可能用不完。他坦言,“一流学生会报考*资助大学,最拔尖的可获欧美名校奖学金”。
相比香港学生感兴趣但审慎的态度,近年来,内地学子们对香港大学的青睐与向往则与日俱增。
早在1998年,香港数间高校已被允许在内地招收本科生。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女士依然记得:“第一批选择来港大读书的内地大学生总共才30人。”
多年负责香港理工大学内地招生工作的学术交流主任林兆玉女士说:“香港院校在内地招生的转折点是在2023~2023年,单是报考人数就从3000人剧增至9600多人。”
为什么?林兆玉认为,“越来越多从内地到港求学的学生,把好口碑传回去了,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展示的良好素质,比我们自己宣传效果更好。”
殊途同归张忠平202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本打算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的他,因为金融危机,美国很多大学都削减了留学生名额,没有申请到合适的学校,后来经师兄推荐申请到了香港大学核磁共振专业读硕士的机会。
“我那时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以后转到国外读书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多。”张忠平向本报记者坦言,一开始选择到香港读大学是想以此为跳板寻求留学国外的机会。
今年刚刚毕业的他回忆起两年的赴港读硕经历,感触颇深。
“香港的大学为研究型硕士博士提供的津贴非常高,我那时每月的津贴是13000港元,足够我学费和生活的开销。”
张平告诉记者,他英文不错,但口语差一些,香港高校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补齐了他英文的口语能力欠佳的短板。为了更好地融入香港的环境,他还学会了粤语,现在用粤语进行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让张忠平感触最多的,是香港高校自由灵活的教育模式、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和务实的学术氛围。
“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高校的导师每人只带几个学生,不像内地导师动辄要带十多个,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平等和人性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沟通交流的频率高,深度更深,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很认真地给你帮助。”
“那时我们每半年会提交一次报告,报告包括你的研究状况,适应程度,还包括与导师的沟通情况,这也是对导师的一种考核。”
“香港的大学教授的月工资一般在4~10万港币,他们没必要处心积虑地要做其他的事去赚钱,因此心思都会用在教学和做学问上。”张忠平坦言。
香港大学的教育机制也更灵活多样,张忠平举例说,比如单纯做题目的作业不多,考核学生的办法还有演讲、当堂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逻辑能力和快速思维的能力。
张忠平告诉记者,因为国际化程度高,香港大学经常会有世界知名的学者来校讲座,每个硕士生有一次机会、博士生有两次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可以有机会认识国际有名的学者,并与他们交流。而这也是众多内地学子青睐香港大学的原因之一。
张忠平告诉记者,虽然来港读大学的都是内地拔尖的学生,但也有少数同学不能适应香港教学模式,处境会比较尴尬。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员周军建议,到香港读大学应“才、财”兼备。第一要有“才”,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第二要有“财”,家庭条件最好能足额支付学业的经济负担。在香港读大学,4年累计约需50~60万元人民币。即使是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最好也要有30万元的支付能力。完全靠奖学金在香港高校读大学本科,会使学生经济上时常处于窘迫地位,很多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无条件参加。一旦不能理性对待,心理压力会很大。
诚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本报记者表示的,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教育模式、理念存在很大差异,但培育人才的相同目的,必将使香港与内地高校殊途同归。通过两地优秀教育制度的相互借鉴,有朝一日,香港与内地的高校,或许都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
我希望以上的解答能为您的留学规划添砖加瓦。留学之路虽曲折,却不孤单。如有更多疑惑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官方网站随时欢迎您。那里有更详尽的留学资讯和专家团队的一对一指导,助您顺利走上留学之路。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祝申请顺利!https://liuxue.87d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