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5 13:3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08
意思是:韩信带兵围困项羽在垓下这个地方。
出处: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的《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史记中《项羽本纪》中,《项羽军壁垓下》记录了楚汉之争的最后阶段,也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达更多的,不是项羽的威武霸气,而是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这最后一幕,由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场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兮悲唱、阴陵失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赐头故人等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细节。
司马迁怀着满腔*,运用史实、传说和想像,传写了项羽的穷途末路,不断丰富、发展了他的性格,让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垓下之围》自《项羽本纪》的最后一部分。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场面),具体描述项羽既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
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情深无奈的侠骨柔肠。东城突围中,项羽虽兵剩无几,却能连斩数将,展露了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的勇猛英姿。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展现了他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
这三个场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达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本篇还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杂乱之感。作者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突围快战,*迭起,情节连接紧密,过渡自然,结构浑成,气势磅礴。 篇末的“太史公曰”,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过程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批评了他自矜武力以经营天下的错误,对他的失败给予了惋惜与同情。
作者的评价公允深刻,而且寓有作者的身世感,使项羽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具备了浓厚的抒*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垓下之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08
项羽与刘邦争天下,最后双方持久不下,达成协议,以鸿沟为界,东边为楚,西边属汉。项羽带兵东归,这个时候,刘邦又集合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围困项羽,最后在垓下,今安徽北部灵璧地区将项羽团团围住,项羽部队战斗力受损,但是仍然抵抗。张良使人吟唱楚地民歌,引起楚军内部思乡之情,顿时军队涣散,项羽只带领二十八骑逃亡,最后在乌江自刎。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09
出自垓下之围,韩信带兵围困项羽在垓下这个地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21:09
曾经韩信受困于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