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4 00: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2:19
J.C.Brandt等(1981)认为彗星对地球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毒成分(如氰根(CN)),当彗星靠近地球时,大气就可能受到有毒气体的污染;二是彗星在穿越地球轨道时亦有可能与地球碰撞。一颗质量为1018 g,冲击速度为45 km/s的彗星碰撞时的能量为1024 J,它可以造成气候、生物和构造方面的剧烈灾变。1908年6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0点14分,在西伯利亚通古斯上空,出现了一个大火球,光亮似太阳,从东南向西北飞去,拖着一个很长的尾巴,同时发生了一次强烈爆炸,能量高达(5 ± 1)×1016 J,在1000 km以外可听到声音。这次爆炸破坏了1600 km2 的森林,是本世纪初发生的一次突出的灾变事件,因为在土壤中发现了直径为5~450 μm的硅质球粒,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颗小彗星落入地球大气层引起的。我国古代常把彗星与灾变联系在一起,近年来的资料表明,彗星与大地震发生很可能有联系。1976年e号彗星从6月开始接近地球,在7月上旬至9月中旬其与地球的距离在0.3天文单位以下,7月28日发生唐山大地震,8月16日菲律宾发生8.1级大地震。
宇宙空间中有一类恒星,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亮度上发生突然的变化,释放出极高的能量,致使星体本身发生爆炸,抛射出大量物质,这类恒星称为超新星。在银河系里的超新星约占其总质量的14%。I.Lerche(1971)对银河系超新星的出现频率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银河系中超新星发生的时间间隔为(70 ± 30)年,即每200年约有3次超新星爆发。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太阳系附近出现超新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它的爆发和能量对地球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超新星爆发是宇宙射线的主要来源之一,γ射线和高能粒子的显著增强,使得地球上树木的14 C含量增加,影响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如9500~10500年前14 C 含量处于正异常阶段,在全球许多剖面中发现年龄为(10100 ± 700)年的沉积物中,普遍出现一层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层或古土壤,这与推算的船帆座超新星的年龄8400~11300年基本吻合。超新星的最大特点是突然爆发,并释放出巨大能量,因此很多人开始注意到超新星爆发有可能在地质历史上的古生物大灭绝中起重要作用。20世纪60~70年代,前苏联学者曾用超新星爆发来解释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现象,引起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