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17 01:2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0:17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不过又有人在这后面加了一句改成"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这其实说的是孙权六次攻打合肥,死伤不计其数,而又无功而返之事。
孙权在三国乱世中,能够独当一面,也算是个英雄。当然,他的左右逢源,的确是饱受诟病。不过在那种局势下,首先应该以自身利益为重,投降称臣,也是一种保命的手段。不过,明明有其它选择,却执着于攻打合肥,实在是令人费解,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孙权北伐如此极端为哪般?
想当年曹孟德率领的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他本人横槊赋诗,酾酒临江,大有一统天下之意。不料,却被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自那以后,天下统一,又变得遥遥无期。而孙权和刘备,自此发现曹军并不是无懈可击,他们不能一直处于被动的局势,应当主动出击。
1. 曹魏新筑合肥城,东吴不忍敌掌控
自桓灵以来,战乱频仍,淮河流域,屡遭战火,生灵涂炭。而刘馥只身赴合肥,"於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本来哪里就是四通八达,再加上经济繁荣,所以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赤壁之战,曹军惨遭火烧连营,不成建制。大都督周瑜正在围攻荆州北部的曹仁,孙权决议趁此绝佳时机,攻占合肥,截断曹军退路。"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
这本是一举拿下合肥的绝佳时机,但孙权中了曹军的计谋,先行撤军。孙权积极准备第二次打合肥,不过张辽太过勇猛,东吴还是惨败,他本人也险些遭到俘虏。之后曹军就有了准备,开始营造合肥新城。在满宠的提议下,青州,兖州兵力提前集结在合肥。
孙权到了合肥以后,发现敌军有了准备,结果还是失败了。
2.不死不休,屡败屡战死磕合肥
"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第四次打合肥,孙权连船没敢下。派人前去围攻,还是兵败。第五次打合肥的时候,正值诸葛亮北伐。孙权以为,此次曹魏定能四面开花,合肥也是志在必得。
孙权以为自己曹叡不会率兵来援,但这次他又失算了。"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攻打合肥,在东吴,就像是一种信仰。在孙仲谋的感召下,东吴的上层阶级都有了自己的"合肥梦"。
"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军还。"诸葛恪攻打合肥的消息,被魏军提前得知,早早的就部署好了。等待他们的除了圈套,就是失败。东吴,不出意外的再次败了。
孙权就像魔怔了一样,痴迷于争夺合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不选择其他城池?
(二)、兵戈接连起,只因是"福地"东吴和曹魏两家屡次在合肥开战,可见此地对于双方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合肥可有可无,曹家也不会每次都大费周章的从中原调兵过来防守。而孙权,也不会像着了魔一样,明知道输的可能很大,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攻打。
1. 北上之要道,南下之扼喉
"自扬子江而北出,至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曹操一直都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梦想,既然如此,那东吴早晚会成为其盘中之餐。曹家的基本盘在中原,大军南下,补给肯定会成问题。合肥地大物博,物产富饶,如果南征这里将会成为补给站和中转点。
而且,合肥是淮河一线的重要城市。这里在曹军的手中,令他寝食难安。虽然东吴有长江这道天堑,但如果拿下了合肥,就等于将战线向北推移到了淮河。彼时,淮河也会成为其天然屏障。双重保障,总好过单纯的寄希望于长江。
孙权的目标,是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东吴的又一道防线。他虽然没有谋求天下的大志向,但终归是要追求自保。如果合肥在曹军手里,那么东吴岌岌可危。他们会将这里当成兵站,当成战略点,进可取江南,退可守中原,孙权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0:18
孙权想以合肥为据点攻入曹魏腹地,来完成北伐。因为东吴军队的优势就是水军,而合肥是一个可以将这种水军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地方,所以孙权必须夺得合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0:18
这是因为合肥不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而且物产也十分丰富,所以孙权才会痴迷于争夺合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0:19
合肥乃战略要地得到它就可以北拒曹操,日后北伐更加有利于吴,所以想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