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你好,欢迎来到懂视!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他曾预言到时间会终止于黑洞的观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6 07:1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6 11:32

大爆炸框架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通过对宇宙结构的实验观测和理论推导发展而来,为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支持大爆炸理论已经成为压倒性的共识。

地心说”终于被哥白尼的日心说”取代。而在日心说”的基础上,宇宙大爆炸学说被提出。

1948年,苏联科学家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宇宙大爆炸的模型。

现在,这个宇宙模型经过了几次修正,已经非常精确。科学家计算得知,宇宙原本是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奇点发生了膨胀,物理规律随机诞生。

在奇点膨胀”之后,在0.1秒钟之内,奇点的体积就突然膨胀到了相当于银河系那样大的程度,这个时候,宇宙只有辐射体,温度达到100亿摄氏度以上,然后开始继续膨胀,随着空间的扩张,温度下降为10亿度。这个温度允许氦等元素的形成。然后 宇宙的温度继续下降,宇宙由辐射态转换为物质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8:57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里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这种事可能发生吗?

与此相联系,他非常想探讨与光波有关的所谓以太的问题。以太这个名词源于希腊,用以代表组成天上物体的基本元素。17世纪,笛卡尔首次将它引入科学,作为传播光的媒质。其后,惠更斯进一步发展了以太学说,认为荷载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应该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中。与惠更斯的看法不同,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认为,发光体发射出的是以直线运动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冲击视网膜就引起视觉。18世纪牛顿的微粒说占了上风,然而到了19世纪,却是波动说占了绝对优势,以太的学说也因此大大发展。当时的看法是,波的传播要依赖于媒质,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光波的媒质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以太,也叫光以太。与此同时,电磁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电磁现象的动力学理论——电动力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将光和电磁现象统一起来,认为光就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从而将光的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统一起来。以太不仅是光波的载体,也成了电磁场的载体。直到19世纪末,人们企图寻找以太,然而从未在实验中发现以太。

但是,电动力学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与牛顿力学所遵从的相对性原理不一致。关于相对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牛顿时期就已经有了。电磁学的发展最初也是纳入牛顿力学的框架,但在解释运动物体的电磁过程时却遇到了困难。按照麦克斯韦理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个恒量,然而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惯性系的光速不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适用于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是否适用于电磁学?例如,有两辆汽车,一辆向你驶近,一辆驶离。你看到前一辆车的灯光向你靠近,后一辆车的灯光远离。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这两种光的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在其中不起作用。但根据伽利略理论,这两项的测量结果不同。向你驶来的车将发出的光加速,即前车的光速=光速+车速;而驶离车的光速较慢,因为后车的光速=光速-车速。麦克斯韦与伽利略关于速度的说法明显相悖。我们如何解决这一分歧呢?

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爱因斯坦似乎就是那个将构建崭新的物理学大厦的人。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日子里,爱因斯坦广泛关注物理学界的前沿动态,在许多问题上深入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十年的探索过程中,爱因斯坦认真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特别是经过赫兹和洛伦兹发展和阐述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坚信电磁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使他不安,这就是绝对参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阅读了许多著作发现,所有人试图证明以太存在的试验都是失败的。经过研究爱因斯坦发现,除了作为绝对参照系和电磁场的荷载物外,以太在洛伦兹理论中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他想到:以及绝对参照系是必要的吗?电磁场一定要有荷载物吗?

爱因斯坦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营养,他相信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相对性原理已经在力学中被广泛证明,但在电动力学中却无法成立,对于物理学这两个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不一致,爱因斯坦提出了怀疑。他认为,相对论原理应该普遍成立,因此电磁理论对于各个惯性系应该具有同样的形式,但在这里出现了光速的问题。光速是不变的量还是可变的量,成为相对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问题。当时的物理学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着绝对参照系,这是受到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的影响。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一个朋友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主义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第二天,他又来到贝索家,说:谢谢你,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爱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光信号的速度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经过五个星期的努力工作,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呈现在人们面前。

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学年鉴》接受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同年9月的该刊上发表。这篇论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狭义相对论所根据的是两条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他坚信相对性原理。伽利略最早阐明过相对性原理的思想,但他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给出过明确的定义。牛顿建立力学体系时也讲了相对性思想,但又定义了绝对空间、绝对时间和绝对运动,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矛盾的。而爱因斯坦大大发展了相对性原理,在他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空间,同样不存在绝对同一的时间,所有时间和空间都是和运动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系和坐标系,都只有属于这个参照系和坐标系的空间和时间。对于一切惯性系,运用该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所表达的物理规律,它们的形式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相对性原理,严格地说是狭义的相对性原理。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没有多讨论将光速不变作为基本原理的根据,他提出光速不变是一个大胆的假设,是从电磁理论和相对性原理的要求而提出来的。这篇文章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思考以太与电动力学问题的结果,他从同时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理论,并在新的时空理论基础上给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完整的形式,以太不再是必要的,以太漂流是不存在的。

什么是同时性的相对性?不同地方的两个事件我们何以知道它是同时发生的呢?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信号来确认。为了得知异地事件的同时性我们就得知道信号的传递速度,但如何没出这一速度呢?我们必须测出两地的空间距离以及信号传递所需的时间,空间距离的测量很简单,麻烦在于测量时间,我们必须假定两地各有一只已经对好了的钟,从两个钟的读数可以知道信号传播的时间。但我们如何知道异地的钟对好了呢?答案是还需要一种信号。这个信号能否将钟对好?如果按照先前的思路,它又需要一种新信号,这样无穷后退,异地的同时性实际上无法确认。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同时性必与一种信号相联系,否则我们说这两件事同时发生是没有意义的。

光信号可能是用来对时钟最合适的信号,但光速不是无限大,这样就产生一个新奇的结论,对于静止的观察者同时的两件事,对于运动的观察者就不是同时的。我们设想一个高速运行的列车,它的速度接近光速。列车通过站台时,甲站在站台上,有两道闪电在甲眼前闪过,一道在火车前端,一道在后端,并在火车两端及平台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通过测量,甲与列车两端的间距相等,得出的结论是,甲是同时看到两道闪电的。因此对甲来说,收到的两个光信号在同一时间间隔内传播同样的距离,并同时到达他所在位置,这两起事件必然在同一时间发生,它们是同时的。但对于在列车内部正*的乙,情况则不同,因为乙与高速运行的列车一同运动,因此他会先截取向着他传播的前端信号,然后收到从后端传来的光信号。对乙来说,这两起事件是不同时的。也就是说,同时性不是绝对的,而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这一结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中引以为基础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框架。

相对论认为,光速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不变,它是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由于相对论效应,运动物体的长度会变短,运动物体的时间膨胀。但由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运动速度都是很低的(与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对论效应。

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他并且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后,并没有立即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是德国物理学的权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认为爱因斯坦的工作可以与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于普朗克的推动,相对论很快成为人们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爱因斯坦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注意。

1907年,爱因斯坦听从友人的建议,提交了那篇著名的论文申请联邦工业大学的编外讲师职位,但得到的答复是论文无法理解。虽然在德国物理学界爱因斯坦已经很有名气,但在瑞士,他却得不到一个大学的教职,许多有名望的人开始为他鸣不平,1908年,爱因斯坦终于得到了编外讲师的职位,并在第二年当上了副教授。1912年,爱因斯坦当上了教授,1913年,应普朗克之邀担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

在此期间,爱因斯坦在考虑将已经建立的相对论推广,对于他来说,有两个问题使他不安。第一个是引力问题,狭义相对论对于力学、热力学和电动力学的物理规律是正确的,但是它不能解释引力问题。牛顿的引力理论是超距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瞬间传递,即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这与相对论依据的场的观点和极限的光速冲突。第二个是非惯性系问题,狭义相对论与以前的物理学规律一样,都只适用于惯性系。但事实上却很难找到真正的惯性系。从逻辑上说,一切自然规律不应该局限于惯性系,必须考虑非惯性系。狭义相对论很难解释所谓的双生了佯谬,该佯谬说的是,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在宇宙飞船上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做宇宙航行,根据相对论效应,高速运动的时钟变慢,等哥哥回来,弟弟已经变得很老了,因为地球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而按照相对性原理,飞船相对于地球高速运动,地球相对于飞船也高速运动,弟弟看哥哥变年轻了,哥哥看弟弟也应该年轻了。这个问题简直没法回答。实际上,狭义相对论只处理匀速直线运动,而哥哥要回来必须经过一个变速运动过程,这是相对论无法处理的。正在人们忙于理解相对狭义相对论时,爱因斯坦正在接受完成广义相对论。

1907年,爱因斯坦撰写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长篇文章《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到了等效原理,此后,爱因斯坦关于等效原理的思想又不断发展。他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成正比的自然规律作为等效原理的根据,提出在无限小的体积中均匀的引力场完全可以代替加速运动的参照系。爱因斯坦并且提出了封闭箱的说法:在一封闭箱中的观察者,不管用什么方法也无法确定他究竟是静止于一个引力场中,还是处在没有引力场却在作加速运动的空间中,这是解释等效原理最常用的说法,而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是等效原理一个自然的推论。

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先后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在这四篇论文中,他提出了新的看法,证明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并给出了正确的引力场方程。至此,广义相对论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了,广义相对论诞生了。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首先将以前适用于惯性系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将只对于惯性系物理规律同样成立的原理称为狭义相对性原理,并进一步表述了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学的定律必须对于无论哪种方式运动着的参照系都成立。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爱因斯坦用太阳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中一直无法解释的43秒。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大预言是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向红端移动,20年代,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广义相对论的第三大预言是引力场使光线偏转,。最靠近地球的大引力场是太阳引力场,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一点七秒的偏转。1919年,在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鼓动下,英国派出了两支远征队分赴两地观察日全食,经过认真的研究得出最后的结论是:星光在太阳附近的确发生了一点七秒的偏转。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正式宣读了观测报告,确认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是正确的。会上,著名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长汤姆孙说:“这是自从牛顿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关于万有引力理论的最重大的成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爱因斯坦成了新闻人物,他在1916年写了一本通俗介绍相对认的书《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到1922年已经再版了40次,还被译成了十几种文字,广为流传。

相对论的意义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建立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它经受住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相对论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相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相对论从逻辑思想上统一了经典物理学,使经典物理学成为一个完美的科学体系。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指出它们都服从狭义相对性原理,都是对洛伦兹变换协变的,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物体在低速运动下很好的近似规律。广义相对论又在广义协变的基础上,通过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惯性长与普遍参照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规律的广义协变形式,并建立了广义协变的引力理论,而牛顿引力理论只是它的一级近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物理学只限于惯性系数的问题,从逻辑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

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物体在高速运动下的运动规律,并提示了质量与能量相当,给出了质能关系式。这两项成果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并不明显,但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却显示了极端的重要性。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有的接近甚至达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学离不开相对论。质能关系式不仅为量子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为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根据。

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完善的引力理论,而引力理论主要涉及的是天体。到现在,相对论宇宙学进一步发展,而引力波物理、致密天体物理和黑洞物理这些属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的分支学科都有一定的进展,吸引了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

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要领的结构中。”
回答者:鸶歌 - 秀才 二级 7-11 13:13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条件下的物体。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是只限于讨论惯性系情况的相对论。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的三维空间——绝对空间,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因而也是绝对的),即绝对时空观。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并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这是一种对应于“全局惯性系”的理想状况。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的性质可以推出洛仑兹变换。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发表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即引力和惯性力是等效的。这一原理建立在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价性上(目前实验证实,在10 − 12的精确度范围内,仍没有看到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差别)。根据等效原理,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为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参考系都是不变的。物体的运动方程即该参考系中的测地线方程。测地线方程与物体自身故有性质无关,只取决于时空局域几何性质。而引力正是时空局域几何性质的表现。物质质量的存在会造成时空的弯曲,在弯曲的时空中,物体仍然顺着最短距离进行运动(即沿着测地线运动——在欧氏空间中即是直线运动),如地球在太阳造成的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太阳转,造成引力作用效应。正如在弯曲的地球表面上,如果以直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地球表面的大圆走。

倒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同样受到很多的指责,有很多人认为它是错误的,并大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

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

除了量子理论以外,1905年刚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爱因斯坦发表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引发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场*。文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对光学现象的影响,这是当时经典物理学面对的另一个难题。

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以光速C传播的电磁波的存在。到十九世纪末,实验完全证实了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是什么?它的传播速度C是对谁而言的呢?当时流行的看法是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一种特殊物质叫做“以太”,电磁波是以太振动的传播。但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如果认为地球是在一个静止的以太中运动,那么根据速度迭加原理,在地球上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光的速度必定不一样,但是实验否定了这个结论。如果认为以太被地球带着走,又明显与天文学上的一些观测结果不符。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非常精确的测量,仍没有发现地球有相对于以太的任何运动。对此,洛仑兹(H.A.Lorentz)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一切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都要沿运动方向收缩。由此他证明了,即使地球相对以太有运动,迈克尔逊也不可能发现它。爱因斯坦从完全不同的思路研究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只要摒弃牛顿所确立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根本不需要什么以太。

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作为讨论运动物体光学现象的基础。第一个叫做相对性原理。它是说:如果坐标系K'相对于坐标系K作匀速运动而没有转动,则相对于这两个坐标系所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不可能区分哪个是坐标系K,哪个是坐标系K′。第二个原理叫光速不变原理,它是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恒定的,它不依赖于发光物体的运动速度。

从表面上看,光速不变似乎与相对性原理冲突。因为按照经典力学速度的合成法则,对于K′和K这两个做相对匀速运动的坐标系,光速应该不一样。爱因斯坦认为,要承认这两个原理没有抵触,就必须重新分析时间与空间的物理概念。

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合成法则实际依赖于如下两个假设:1.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与测量时间所用的钟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2.两点的空间距离与测量距离所用的尺的运动状态无关。爱因斯坦发现,如果承认光速不变原理与相对性原理是相容的,那么这两条假设都必须摒弃。这时,对一个钟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另一个钟不一定是同时的,同时性有了相对性。在两个有相对运动的坐标系中,测量两个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得到的数值不再相等。距离也有了相对性。

如果设K坐标系中一个事件可以用三个空间坐标x、y、z和一个时间坐标t来确定,而K′坐标系中同一个事件由x′、y′、z′和t′来确定,则爱因斯坦发现,x′、y′、z′和t′可以通过一组方程由x、y、z和t求出来。两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光速c是方程的唯一参数。这个方程最早是由洛仑兹得到的,所以称为洛仑兹变换。

利用洛仑兹变换很容易证明,钟会因为运动而变慢,尺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短,速度的相加满足一个新的法则。相对性原理也被表达为一个明确的数学条件,即在洛仑兹变换下,带撇的空时变量x'、y'、z'、t'将代替空时变量x、y、z、t,而任何自然定律的表达式仍取与原来完全相同的形式。人们称之为普遍的自然定律对于洛仑兹变换是协变的。这一点在我们探索普遍的自然定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绝对的。它一直充当着不同于三个空间坐标的独立角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了。认为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各个事件组成的,每个事件由四个数来描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时空坐标t和x、y、z,它们构成一个四维的连续空间,通常称为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在相对论中,用四维方式来考察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很自然的。狭义相对论导致的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在爱因斯坦以前,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质量和能量是截然不同的,它们是分别守恒的量。爱因斯坦发现,在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密不可分,两个守恒定律结合为一个定律。他给出了一个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其中c为光速。于是质量可以看作是它的能量的量度。计算表明,微小的质量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这个奇妙的公式为人类获取巨大的能量,制造原子弹和氢弹以及利用原子能发电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爱因斯坦引入的这些全新的概念,大部分物理学家,其中包括相对论变换关系的奠基人洛仑兹,都觉得难以接受。旧的思想方法的障碍,使这一新的物理理论直到一代人之后才为广大物理学家所熟悉,就连瑞典皇家科学院,1922年把诺贝尔奖金授予爱因斯坦时,也只是说“由于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更由于他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对于相对论只字未提。

爱因斯坦于1915年进一步建立起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性原理还仅限于两个相对做匀速运动的坐标系,而在广义相对论性原理中匀速运动这个*被取消了。他引入了一个等效原理,认为我们不可能区分引力效应和非匀速运动,即非匀速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他进而分析了光线在靠近一个行量附近穿过时会受到引力而弯折的现象,认为引力的概念本身完全不必要。可以认为行星的质量使它附近的空间变成弯曲,光线走的是最短程线。基于这些讨论,爱因斯坦导出了一组方程,它们可以确定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弯曲空间几何。利用这个方程,爱因斯坦计算了水星近日点的位移量,与实验观测值完全一致,解决了一个长期解释不了的困难问题,这使爱因斯坦激动不已。他在写给埃伦菲斯特的信中这样写道:“……方程给出了近日点的正确数值,你可以想象我有多高兴!有好几天,我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1915年11月25日,爱因斯坦把题为“万有引力方程”的论文提交给了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完整地论述了广义相对论。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解释了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移动之谜,而且还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偏折角度相当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延误了对这个数值的测定。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大战后的第一次观测机会。英国人爱丁顿奔赴非洲西海岸的普林西比岛,进行了这一观测。11月6日,汤姆逊在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席会议上郑重宣布:得到证实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所预言的结果。他称赞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泰晤士报以“科学上的*”为题对这一重大新闻做了报道。消息传遍全世界,爱因斯坦成了举世瞩目的名人。广义相对论也被提高到神话般受人敬仰的宝座。

从那时以来,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太阳系内部引力场非常弱,引力效应本身就非常小,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与牛顿引力理论的偏离很小,观测非常困难。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射电天文学的进展,观测的距离远远突破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8:58

遥远的宇宙黑洞中,那片区域里所存在的空间和时间都是如此地扭曲,以至于被黑洞吸收了的那些宇宙空间中所有的光线物质上,没有一丝的光线可以从黑洞的范围内逃离出来。

曾经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他预言到时间会终止于黑洞的观点,在现代时期得到了科学家们的验证;但是,同样一个在“广义相对论”上的方程式,却并不适用于宇宙中时间的起源与终结这两种极端的客观情况。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爱因斯坦的这一理论,并不能直接的揭示出宇宙大爆炸最根本上的结果。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之中,引力波的存在就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到另一种引力的波动现象,其也是爱因斯坦所预言中的一个引力场的波动形式;也是在现代时期,科学家们通过空间望远镜与引力波探测,发现了一处遥远的宇宙中PSR19913+16的星际区域内,两颗彼此之间相互运动中的中子星,因为双方发射的引力波而导致了两个星体之间失去了一大部分的能量,因此这两颗中子星的星体,在宇宙空间中就以螺旋轨道的形式而进行相互之间的旋转运动。

同样,在我们大自然界中原子的内部结构上,电子的运动状态下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上,所产生出来了一种发射光谱或者吸收光谱的活动现象,这种活动的现象主要是由许多分立的谱线所构成的;因此,这些原子都会拥有各自的特殊光谱机制,一旦这些原子按照一定的物理学规律进行相互之间的运动,那么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若干组的光谱线系结构;因此,这些原子的光谱线系之间的性质上,就会取决于这个原子核之外的一道电子层的结构;同时,这还是当今时代,全球科学界上所有研究原子科学领域的一种最主要的科学依据。

所以,这就让有些科学家们误以为这是“上帝”万能的一种象征,以他知道的方式来开创这个宇宙世界;但是,同样在科学界上还有另外一些的科学家们,当然其中包括我自己都会这么认为,宇宙的起源应该是一种服从于普遍适用的客观原理,即宇宙是在任何的时候与情况下都是可以成立的观点;因此,在我们朝着这个宇宙的方向上进行努力 探索 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所取得物理学上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进步,都会距离宇宙起源的*上越来越近。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之所以不能适用于宇宙大爆炸的客观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个理论与20世纪初期的另一个伟大的人物所创立的概念性观点有关,即“广义相对论”与麦克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之间产生了一定不兼容的结果;麦克斯▪普朗克的这个量子力学的理论最早是由1900年时提出来的,那时还在柏林独自一人的麦克斯▪普朗克首先发现到了这一重要的科学观点。

在一次物理实验中,麦克斯▪普朗克发现到了一种红热的物体上,对外界释放了一股辐射痕迹的现象,根据这个现象,他认为这个辐射的痕迹是一个“空间中的光线以特定大小的能量单元而发出”的观点;之后,麦克斯▪普朗克便把这种能量的单元称之为“量子”的学术称谓;简而言之,这种辐射的现象就好比是一座超级市场里的袋装白糖一样,这种袋装的白糖并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是多少,相反的在这个超级市场里,你就只能买上那么一袋或者一磅包装左右的白糖用量。

对于麦克斯▪普朗克的这个发现,1905年时爱因斯坦就曾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到过有关麦克斯▪普朗克的这种量子假设,他认为这种量子纠缠的物理现象,可以解释为一种光电的效应原理;因而,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所提出了这个光电效应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他的相对论理论的正确性;由此,这才使得他获得了1921年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本人对于量子力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20年代时期;当时那些在欧洲丹麦哥本哈根的华纳▪海森堡、英国剑桥大学的保尔▪狄拉克以及在瑞士苏黎世的埃文▪薛定谔等人一起,共同提出了一个有关量子力*动机制的理论,从而为我们的现代物理学打开了一个描述客观世界的新大门。

同时,这些著名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存在于大自然当中的那些微小的粒子,将不再会具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相反的在那些微小的粒子其自身的位置上,科学家们测得越准确,粒子自身的运动速度上就会测的更加不准确;当然,同样情况的粒子运动反之亦然。

但是,当科学家们面对着这种基本物理学定律中,量子自身结构存在的任意性与不可预知性的现象上,曾一度的让爱因斯坦感到十分的疑惑;因此,爱因斯坦在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没有接纳量子力学的理论机制;就像他的那句著名的格言一样:“上帝并不是在投骰子,”以此来表明当时他的内心深处这一深切的感受。

虽然如此,全新的量子运动机制的定律,在现代时期仍然还是为我们大多数的科学家们所接受的,并且科学家们以此还承认了量子力学更多理论上的实用性;当然,因为这些量子力学的定律,不但吻合了科学家们各个物理实验中的结果,因此还用来解释出了以往更多的物理学之中,科学家们所不能被解释清楚的那些物理学现象。

最后,这些量子力学的定律最终成为了我们当代时期,在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电子科学 科技 上的发展基石,同时也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铸造的现代物理学上整个世界的 科技 基础。

1933年,由于欧洲的*环境上的变化,爱因斯坦因此放弃了德国的国籍而离开了欧洲;爱因斯坦因此来到了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里,在这处尖端的科学研究所中,继续开始了他的物理学研究的工作,在这里爱因斯坦因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22年的科研生涯。

爱因斯坦在没有离开欧洲的那段时间里,他所在德国正发生着一场反对犹太科学以及犹太科学家的运动,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下,使得当时的大批科学家们*离开;然而,这场运动的最终目标主要还是针对爱因斯坦与他本人相对论的理论有关;之后,在美国执教的时光里,当爱因斯坦得知了欧洲科学家们撰写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籍出版的时候,爱因斯坦便幽默的回答到:为什么要100位?只要其中的一位就足够了,假使我的理论是错了的话,那么其中的一位就可以让我走下台面。

最终爱因斯坦在美国度过了整个二战时期,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爱因斯坦便敦促起美国的高层设立一个全球管理性机构,以便能够控制住核武器的扩散与开发的局势;也是在1952年的时期,爱因斯坦便被那个时候刚成立的以色列国家正式授予总统的职务,但这些优越的条件都被他拒绝了。

因此,后来当有人问起他这个问题时,晚年的他便这样回复到:“*是暂时的,而方程式是永恒的。”

所以,不管我们现代时期,世人们如何纪念起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时,他的“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式就是他最好的纪念碑与墓志铭;而他在这个物理学中的相对论理论将与会永恒的宇宙一样永生。

人们曾在爱因斯坦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文述:“不管时代的潮流和 社会 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 社会 ,走上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 汽车 、房子而四处奔波、追逐和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但是这其中也还有不少的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他们所要追求的是自己的理想和科学的真理,以此这样才能真正的得到内心中的自由和安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8:58

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爱因斯坦预测了黑洞的存在,其实并不是。虽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但他本人并不认为黑洞是存在的。1915年,德国的科学家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通过这个解可以知道,当一个星体小于一定半径的时候,在这个半径内是会出现奇异现象,在这个半径内连光都无法逃逸,其实这种天体也不是爱因斯坦命名的,而是美国科学家惠勒把它命名为黑洞。

在1915年的时候,史瓦西通过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关于球状物质分布的解,根据此解,他发现在这个球状半径内时空弯曲的非常厉害,以至于任何物质都无法从这个球状半径中逃出去,就连光都无法从这个球状半径中逃出,所以说黑洞是“黑”的,它是无法观测,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发现其存在。

黑洞是大质量的恒星在演化到后期发生超新星爆炸形成的,一般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就会演化成黑洞,而根据史瓦西半径公式得出太阳的史瓦西半径为3000米,地球的史瓦西半径是0.9厘米,通俗点说就是如果把地球压缩到0.9厘米,那么它将会成为一个黑洞。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黑洞的图片都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理论用电脑模拟出来的,直到2019年的时候,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公布,又一次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现象,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为黑洞进入科学领域铺平了道路,而这并不是他真正的意图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系列广义相对论的演讲,声称空间和时间是一个连续体,可被任何有质量的东西扭曲,扭曲的结果就是引力,即引力是 空间和时间扭曲的结果,并 迫使一切物体,从光到行星,甚至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沿着弯曲的路径穿过空间。

当爱因斯坦发展广义相对论的时候,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用一种叫张量微积分的数学形式近似地解出自己方程的解,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头脑,也会对数学感到困惑。然而,这一挑战并没有阻止爱因斯坦同时代的一位天文学家——一位名叫卡尔·史瓦西的理论物理学家,史瓦西本质上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但他非常擅长处理理论概念,当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文章时,史瓦西是第一个认识到它们重要性的人之一。

史瓦西是一位德国爱国者,所以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把手上的天文学研究放在了一边,而选择了参军。当他读到爱因斯坦的论文时正在比利时、法国和俄罗斯前线参加战斗。尽管如此, 史瓦西还是被广义相对论的本质所吸引,开始为它的方程寻找精确答案 。在患了重病被送回家休养两个月后,史瓦西终于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他的计算,在1916年去世前不久,史瓦西完成了他的工作,同年晚些时候出版了:《论爱因斯坦理论中的点质量引力场》成为现代相对论研究的支柱之一,史瓦西在其中提出了他对爱因斯坦未解方程的解。

当爱因斯坦写下他的广义相对论时发现了描述引力的新方法,即引力是空间和时间扭曲的结果,物质和能量存在于时空背景中,有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物体的质量会扭曲时空结构——质量越大的物体对时空影响越大。就像放在蹦床上的保龄球会拉伸织物,使其产生凹陷,行星和恒星也会扭曲时空——这种现象被称为“短程线效应”。因此,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不会受到太阳的引力;只是沿着太阳质量引起的弯曲时空变形运转。行星从未落入太阳的原因是由于行星的运行速度,简洁地说就是“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移动。”

史瓦西意识到物体表面的逃逸速度取决于它的质量和半径 。例如,地球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11.2公里——这是火箭在离开地球之前必须达到的速度。但是,如果能使给定质量的半径足够小,逃逸速度就会增加,直到达到光速,即每秒30万公里,在那时,物质和辐射都无法从物体表面逃逸。此外,原子力或亚原子力无法使物体承受自身的重量。因此,物体坍缩成一个无限小的点——原来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只留下它的重力来标记它的存在。结果,会在时空结构中创造了一个无底洞,称为奇点。史瓦西还解释说,一个奇点被一个球形引力边界所包围,这个边界会永远困住任何进去的东西,这个边界叫做视界( event horizon)。史瓦西还提出了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视界的大小,这就是史瓦西半径,是时空无底洞的边缘,太阳的史瓦西半径为3公里,即它的视界就在离它表面三公里的地方,地球的史瓦西半径是9毫米。

史瓦西的论文中包含了激进的预测,时空无底洞的想法困扰了许多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本人并不相信黑洞的存在,尽管他自己的理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但他强烈反对这一观点。1939年,爱因斯坦在《数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证明这样的时空无底洞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它公然违背了人类经验——世界是有限的,一切都可以称重和测量。

1967年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将史瓦西提出的”引力完全坍缩的物体“的原始说法进行改进,将之命名为黑洞。 科学家们大约五十年来都没有意识到它在恒星演化中的重要性,直到最近才意识到它对宇宙发展的巨大影响。现代的科学共识是——黑洞确实存在,而且是宇宙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天文学家已经能够以不同方式间接地探测到它们,因此黑洞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

首先要明确一下, 黑洞不是爱因斯坦预测到的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后,从1907年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对引力的相对性理论的 探索 。在历经多次弯路和错误之后,他于1915年11月在普鲁士科学院上作了发言,解释 引力如何作用时, 给出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整个方程的意义是: 空间物质的能量-动量分布决定空间的弯曲状况。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爱因斯坦对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这种现象解释为因为物体的质量使得物体所在环境的空间、时间扭曲,而这种扭曲的结果并迫使一切物体,沿着弯曲的路径穿过空间,这种现象在最后外我们的观察中就感觉物质之间存在相关吸引的引力。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苹果从树上掉到了地上 现象 ,爱因斯坦给出解释:因为地球的存在,使得地球周围的空间、时间发生了扭曲, 苹果沿着扭曲空间行进而已;而牛顿给出的解:世界万物都存在相互吸引,苹果受到了地球的引力才从树上掉了下来。后来在天文观察中,发现爱因斯坦的理论计算结果更接近天体运动轨迹,如关于水星近日点进动值的计算结果。 卡尔·史瓦西利用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计算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即根据物体的质量可以使其周围的环境的空间、时间扭曲,而且扭曲程度跟其能动张量 Tuv成正比的。通过计算卡尔·史瓦西得出如下结论:当一个天体的能动张量Tuv足够大,使其周围的环境的空间、时间严重扭曲,以至于当光线(宇宙中速度最快的物体)靠近这个天体一定距离是都无法逃逸,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天体命名为黑洞。

换句话说,爱因斯坦只是给出解释引力现象的一种方法,而卡尔·史瓦西利用这种方法推算出来一种特殊的天体,然后这种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北京时间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黑洞“真容”,这是人类首次拍到黑洞的照片, 证明在极端条件下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仍然成立 。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如上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8:59

这个是在线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自己看吧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他曾预言到时间会终止于黑洞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没有多讨论将光速不变作为基本原理的根据,他提出光速不变是一个大胆的假设,是从电磁理论和相对性原理的要求而提出来的。这篇文章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思考以太与电动力学问题的结果,他从同时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时间和空间理论,并在新的时空理论基础上给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完整...

爱因斯坦为什么著名,而得到了Nobel prize?

爱因斯坦的这个思想,要求人们放弃所有时钟测量到的那个普适的时间概念,结果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时间值:如果两个人是相对静止的,那么,他们的时间就是一致的;如果他们间存在相互的运动,他们观察到的时间就是不同的。 大量的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这个思想是正确的,一个绕地球旋转的精确的时钟,与存放在实验室中的精确...

请解释:当速度等于或大于光速时,时间将会停止或倒退

总有一天,相对论迷人的光芒会照耀着我们开始真正的时间旅行。 原子裂变 1905年11月,爱因斯坦同样在德国《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文章:《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吗?》,这是一篇短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一个物体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运动...

当物体靠近黑洞时,它的时间就会过得极慢甚至停止,这是为什么?

引力使时间变慢的现象,在相对论中被称为“引力时间膨胀效应”。广义相对论指出,引力是因为有质量的物体使周围的时空发生了所扭曲造成的,一个物体质量越大,造成的时空扭曲就越大,其引力也就越大。而时空的扭曲率决定了时间的流逝速度,其具体表现在时空的扭曲率越大,时间流逝的速度就越慢。关于这...

爱因斯坦三大预言是什么

就像一个落入篮筐的篮球,在筐中转动时也带动篮筐一起运动。这两个预言构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918年,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中提出了新的时空理论,并预言由于重力的作用,行星、恒星或黑洞等大质量物体在自传的同时会造成周围的时空随之旋转,产生龙卷风一样的效果。

百年前的预言,如今都以句句应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讲的是什么?

同时,爱因斯坦还预言了黑洞的存在。爱因斯坦曾在广义相对论的论文中提道:如果某个天体的质量与引力非常大,那么会使时空中的某些区域发生极度扭曲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出。经过爱因斯坦并没有为这个天体命名,但从他的描述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黑洞的概念早已在这位科学巨人的脑海中成型。1921年,广义相对论传入...

爱因斯坦是如何预测到黑洞的存在的?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对黑洞进行语言,也是因为广义相对论才使得黑洞进入科学领域,但是这并不是他的目的。一直专研的爱因斯坦在发展广义相对论,整整经历了十年之久研究出一种叫张量微积分的数学形式来解出自己方程的解,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头脑,也会对数学感到困惑。史瓦西是一位德国爱国者,所以当第...

爱因斯坦提出的虫洞理论到底是什么,虫洞的里面会有什么?

虫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奇异宇宙现象,虫洞不是一种天体实体,而是一个理想中的时空洞。 广义相对论是关于引力场的理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是里面最重要的部分,这个引力场方程表述为: 根据这个方程,人们从中引申出了很多解,比如史瓦西真空解,由此得出了宇宙存在黑洞的预言,同样根据这个史瓦西解还得出了...

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公布,证实了黑洞辐射,霍金是否可以得诺贝尔奖?_百度...

首张黑洞照片无法证实霍金的理论,但可以证实爱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天文学家早就从广义相对论中推导出黑洞的存在,但一直没有直接的观测证据来证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可以表明宇宙中有黑洞,而这次终于有直接的证据了。理论观测到的黑洞参数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因此,广义相对...

爱因斯坦时间观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爱因斯坦用太阳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中一直无法解释的43秒。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大预言是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向红端移动,20年代,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广义相对论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空调上面有个雪花是什么标志? 民法典中如何更改孩子的抚养权 晚上十二点多出来捡到一兜东西,里面有矿泉水瓶,杯子,还有一个盒子里面装... 客厅里水杯底部夜里无故破碎什么原因 婆婆晚上九点左右喝完水,杯子 除夕过了十二点了杯子没放好破了 零晨十二点打碎了杯子好不好 快递客服用什么智能输入法好?要输入很多地名 现在的公关,文秘,文员,秘书,客服都是用什么输入法的?有谁是这些的工作... 息灭的近义词 息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_息灭是什么意思? 中文名叫什么 “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妙在哪? 辣不怕 不怕辣 怕不辣是指哪些地方 辣不怕,怕不辣,不怕辣分别指那里人 怎样解除绑定的手机号?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着你的生活? 新代码760162是什么意思? 人工智能正在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对人类的终极威胁是什么? 写给1998年抗洪英雄 信 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住在那儿,我想给他写封信! 如何做好绿化,什么树种适合庭院绿化,别墅绿化建设 吴道子被称为是诗圣还是书圣画圣 六圣的画圣——吴道子 中国工商银行怎么网上余额查询 非网银用户 吴道子是什么圣人? 作文 字数600字 宝宝鼻子里有鼻屎弄不出来,怎么办,求帮忙 吴道子在历史上被尊为什么圣? 大花葱球如何保存 雷锋日记大概内容 &#xCC44;&#xC2B9;&#xD558;中文名是什么? &#xC218;&#xD638; 中文名字叫什么? 为什么说爱因斯坦、霍金等的大爆炸理论把宇宙的产生引向了神创论? 什么叫中文名 为什么爱因斯坦会不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论呢? 打羽毛球可以瘦胳膊吗 最近有一个新理论说宇宙大爆炸理论不正确了,有这回事吗? 相对论和宇宙大爆炸学说是不是有矛盾? 口袋妖怪暗之探险队那些不靠等级进化的神奇宝贝怎么进化,请举出几个例... 指示的英语单词_ _str_ction 什么颜色壁纸显亮 如何选购墙纸 相对论和宇宙大爆炸有关系吗? ...房子贷款买的,又卖了,贷款全部结清,我在买房首付6层可以贷几层... 鲁西化工明日分析?鲁西化工最新价格?鲁西化工涨停原因? 首套房贷首付3层需要哪些条件 中盐化工市值怎么这么低?中盐化工明日会涨吗?中盐化工股票分红配股... 肉酱怎么做又脆又好吃 肉酱怎么做 为什么说宇宙大爆炸是谬论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容中尔甲的《快回来》 歌词 支付宝在哪里查询双11花多少钱
  • 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