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哲学基础”。 哪位大侠路过相助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7 05:2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6:12
老马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我不能说唯物论是错误的,因为哲学问题无对错,但它是肤浅和无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7:30
*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对思想*教育理论作了哲学总结,为端正全党的思想路线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就《实践论》、《矛盾论》中与思想*教育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作一简要论述。
一
《实践论》奠定了思想*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其基本思想也是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论》的重要思想及对思想*教育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对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端正思想*教育的态度,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样,思想*教育中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正确的理论、观点的提出,方针、原则的确立,内容、方法的选择,都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否则,思想*教育一旦与实践相脱离,就会成为盲目的空洞的说教。教条主义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他们熟读、背诵和摘引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个别词句,自以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生吞活剥,脱离群众,空谈理论,吓唬人,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效果甚至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因此,人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反对教条主义。
第二,“没有*的理论,就不会有*的运动。”*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轻视理论、甚至否定理论的经验主义同样是错误的。*严厉地批评了经验主义者,指出“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就会引导*走上碰壁的地步。”*坚持这样的观点:“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教育中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者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不断开创思想*教育的新局面。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思想*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方面,思想*教育的理论、原则、方针、方法以及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检验,不能凭主观想象,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结论;另一方面,不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又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所以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不能用理论去切割事实,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修改、补充、完善计划、方案,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四,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在思想*教育中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界。”因此,思想*工作者对教育对象思想本质及其活动变化的了解,就不能停留在具体感性材料的把握上;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就不能满足于经验层次,而耍经过“思考”、“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求得理性认识,总结规律性。思想*教育正是在长期、细致的工作中,达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
《矛盾论》结合党在北伐战争和土地*战争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全面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问题,指出了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区别,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唯物辩证法基础,这一思想对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意义。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思想*教育者善于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但普遍性又寓于特殊性之中,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大量的思想矛盾普遍存在,但又各有其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因此,我们既要认识人们思想矛盾的共同点,更要掌握它们的不同点。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思想特点是各有特殊性的。对于不同质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解决方法,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二,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理论,要求在思想*教育中应当学会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既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一样。影响人们思想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思想*教育千头万绪,必须抓住主要工作。“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思想*工作必须抓主流、抓重点、抓典型,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了解矛盾的主、次地位以及主、次方面不是绝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之中,不能单打一,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的问题,做到重点之中有两点。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原理,要求思想*教育者既要努力促进矛盾的转化,又要敢于揭露矛盾,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斗争。“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在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之中,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总是“共存共处”的,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转化”,其中介和“条件”就是教育与自我教育。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错误思想与落后思想向正确、先进方面转化。“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他过程转化”。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敢于揭露思想矛盾,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促进矛盾的转化;另一方面,要防止“转化”演变为“对抗”,掌握火候是一门艺术。在处理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时,“一方面必须对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过火的斗争,显然是不适当的”。
第四,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在思想*教育中正确对待引起思想*问题的原因,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法。*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一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思想*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自身因素和外部影响,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特别要在启发、激励教育对象主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上下功夫;二是要恰当估价思想*教育的作用,既不能轻视甚至放弃思想*教育,因为“外部”教育在转化对象思想时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但也不能把“教育万能化”,强加于人,越俎代疱。
总之,《实践论》、《矛盾论》为我党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为*思想*教育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哲学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并不等于思想*教育理论本身,那种认为*思想*教育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实践论》、《矛盾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www.wenmi1.com
www.wenmi1.com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网上收集,所有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24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www.wenmi1.com
免费文档网http://wendang.freekaoyan.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9:05
*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对思想*教育理论作了哲学总结,为端正全党的思想路线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就《实践论》、《矛盾论》中与思想*教育理论的相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作一简要论述。
一
《实践论》奠定了思想*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其基本思想也是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论》的重要思想及对思想*教育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对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端正思想*教育的态度,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样,思想*教育中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正确的理论、观点的提出,方针、原则的确立,内容、方法的选择,都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否则,思想*教育一旦与实践相脱离,就会成为盲目的空洞的说教。教条主义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他们熟读、背诵和摘引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个别词句,自以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生吞活剥,脱离群众,空谈理论,吓唬人,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效果甚至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因此,人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反对教条主义。
第二,“没有*的理论,就不会有*的运动。”*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轻视理论、甚至否定理论的经验主义同样是错误的。*严厉地批评了经验主义者,指出“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就会引导*走上碰壁的地步。”*坚持这样的观点:“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在思想*教育中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者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不断开创思想*教育的新局面。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思想*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方面,思想*教育的理论、原则、方针、方法以及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检验,不能凭主观想象,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结论;另一方面,不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又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所以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不能用理论去切割事实,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修改、补充、完善计划、方案,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四,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在思想*教育中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界。”因此,思想*工作者对教育对象思想本质及其活动变化的了解,就不能停留在具体感性材料的把握上;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就不能满足于经验层次,而耍经过“思考”、“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求得理性认识,总结规律性。思想*教育正是在长期、细致的工作中,达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
《矛盾论》结合党在北伐战争和土地*战争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全面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问题,指出了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区别,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唯物辩证法基础,这一思想对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意义。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思想*教育者善于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但普遍性又寓于特殊性之中,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大量的思想矛盾普遍存在,但又各有其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因此,我们既要认识人们思想矛盾的共同点,更要掌握它们的不同点。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思想特点是各有特殊性的。对于不同质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解决方法,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二,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理论,要求在思想*教育中应当学会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既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一样。影响人们思想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思想*教育千头万绪,必须抓住主要工作。“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思想*工作必须抓主流、抓重点、抓典型,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了解矛盾的主、次地位以及主、次方面不是绝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之中,不能单打一,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的问题,做到重点之中有两点。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原理,要求思想*教育者既要努力促进矛盾的转化,又要敢于揭露矛盾,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斗争。“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在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之中,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总是“共存共处”的,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转化”,其中介和“条件”就是教育与自我教育。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错误思想与落后思想向正确、先进方面转化。“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他过程转化”。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敢于揭露思想矛盾,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促进矛盾的转化;另一方面,要防止“转化”演变为“对抗”,掌握火候是一门艺术。在处理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时,“一方面必须对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过火的斗争,显然是不适当的”。
第四,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在思想*教育中正确对待引起思想*问题的原因,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法。*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一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思想*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自身因素和外部影响,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特别要在启发、激励教育对象主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上下功夫;二是要恰当估价思想*教育的作用,既不能轻视甚至放弃思想*教育,因为“外部”教育在转化对象思想时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但也不能把“教育万能化”,强加于人,越俎代疱。
总之,《实践论》、《矛盾论》为我党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为*思想*教育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哲学基础。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并不等于思想*教育理论本身,那种认为*思想*教育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实践论》、《矛盾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