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5 20: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55
聊 夏利之前,社长想先跟大家聊一个许多经历过80年代的人或许都能回忆起的词——“面的”。
这款兴起于北京城的中型“面包车”,“文能装下十个人,武可承载自行车”,迅速担起时任的出租车业务,可以说是出租车鼻祖了。
在社长家乡,90年代时还穿梭着这种车型,彼时小小的我跟着爸妈挤进一群陌生人当中,呛鼻的香烟和劣质皮衣味充斥在记忆深处。
当时生产这一爆款车型的厂商,正是曾伴随天津工业一起辉煌过的天津华利汽车。
1984年9月24日,天津华利引进日本大发汽车厂技术生产的第一辆微型汽车下线,拉开了中国出租车行业的序幕。
在那个资源技术都十分紧张年代,“黄的”竟然能在十五年内产销30余万辆,其中90%都用于出租车!
同一时期,唯一能与“黄的”争锋的,就只有同属于天津汽车生产的夏利了。
起始于1986年的夏利车型虽然同样来自于日系,但“娇小的身形”让它一度成为“万黄丛中一点红,国民心中白月光”。
那高达十万块的售价,让一般的“万元户”都望而却步,只有真正的大老板才配拥有!而挥手“打的”时,若能越过1块2一公里的“黄的”而拦下一台1.6元每公里的夏利出租车,那可真是豪气冲天纯爷们。
随后更是夏利上位登顶的十八年,蝉联18年的销冠让夏利汽车成了中国汽车史上永远抹不去的经典。甚至有情怀夏利车主,在爱车里程快到极限时,为了告一个完美的别,还专门开着夏利去*自驾游!
可就是这样一台“国民神车”,如今却两次“1元卖身”、三轮破产重组,现在更是要彻底离开汽车圈,因被中铁物晟“并购”而改行“造铁路”。当初热切追捧过它的无数人如今大多对此不甚关心,报道的媒体也寥寥可数。
一代神将,死得“悄无声息”。
令人叹惋的同时,社长也想为夏利捧上最后一束花,让它那些深藏在出租车兴衰史里的功过是非,交由你们评说。
01.?夏利:金窝金凤凰
,”
1986年9月下线的夏利,可以说是“根正苗红”,连名字都是由曾任天津*的*因:“自己生产的轿车,华夏得利,中国人得利,就叫它夏利吧!”而起。
同样的“命名法则”也用在前文提到生产“黄的”大发的车企——华利汽车之上,可见,天津壮大汽车工业的雄心壮志。
夏利也没有让国人失望,紧紧握住家用“轿车”的市场契机,借由改革开放后“黄的”车排放超标的契机,靠1990年推出三厢轿车横扫市场。
相信这台“小红车”,也是所有人童年的回忆,甚至许多国产画本里的小轿车形象都脱胎于此。
当时夏利的主要对手,除了大发车,就是大名鼎鼎的大众桑塔纳、富康和捷达组成的“老三样”战队。
不过对于巧妙填补了国产微型车市场空白的夏利,其竞争力着实爆表,一度碾压“老三样”,霸占冠军宝座18年!
那时,夏利要口碑有口碑、要技术也有技术,不仅在1996年就占据了国内80%的出租车市场,还在1999年就成功上市,2002年6月更是首开中国轿车出口之先例,远销美国!
但世事往往是“成也萧何败萧何”,经济适用低端车的标签,让夏利大赚特赚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要把这件事说明白,其实得从两个角度来看。
首先,不可避免是来自夏利内部的发展方向。2002年那场天津汽车与一汽的“合并”让夏利50.98%的股权移至一汽旗下,自此大将改换门庭。
而作为一个集团旗下,跑同一条赛道的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不免有了“骨肉相残”的苗头。为了不竞争同一块蛋糕,一汽对集团内部品牌发展方向有着精准的定位,夏利自然是也只能是经济适用车型的定位。
而夏利自己“也不争气”,多少年过去了,连外形都几乎没有任何突破。
图源见水印
技术水平上也是一言难尽。
社长专门查了一下企查查,这估值超过49亿的堂堂大企,竟然只有区区51条专利信息!
来源:企查查
天可怜见!
注册成立仅5年多的蔚来,都有999+的知识产权信息,小鹏更是多达1468条专利信息,理想我都不用查也知道需在999+以上。
抛开新势力占据了新能源领域的“空白赛道”优势不谈,就说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同龄人”里,仅比亚迪半导体就有多大1400+条专利信息。
这差距,是否有点过于悬殊?
而第二个方向,则是国民态度上。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兜里的钱渐渐多了起来,“打的”时,1.2一公里的夏利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打台夏利”甚至在很多地方都成了“打的”的同义词。
这样的品牌形象,让夏利的形象逐渐固化在“低廉、便宜、俗气”等刻板印象上。
恰巧又与夏利的品牌定位“不谋而合”,印象越发根深蒂固起来。
甚至都有小品戏谑道:“少壮不努力,长大开夏利”、“八手夏利”等等,待到夏利意识到问题所在,却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媒体也报道过,天津一汽的总经理兼**王志平就曾说:“夏利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品牌,但消费者对夏利的传统印象,导致我们在改变其品牌印记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我们要给夏利一段时间。”
然而,随着人民富起来的同时暴涨的家用车市场,却早已用“拒之门外”来向夏利表态。
自2002年并入一汽后,夏利就已在安然中减缓了“爬坡”速度,尽管2004年夏利第100万台车下线,欢庆不已,可实际上,一场巨大的打击正紧随其后!
02. 夏利衰败:跌跌撞撞十年心
,,
其实早在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兴起前,我国就已经陆续出台过许多环保*。其中,2004年的一次*改革,就为夏利敲响了警钟。
申奥成功,让北京市更注意市容形象,进而使得出租车界逐渐淘汰老旧的夏利车型。
此时的夏利正因为难以开拓乘用车战场,而极端依赖出租车市场,这无疑是漏偏逢连夜雨,狠将夏利*“绝路”啊。
据某些媒体报道,从那时起,夏利就已经在出售优质资产“保底”,不过消息尚无确切来源,只是猜测。
但社长由衷地认为,夏利的自救之路,应该自此而始。
早在国家进行*时就该迈出的改革之路,却被掩藏在夏利辉煌的礼花声中。
2005年,夏利成了我国国内第一个20万辆销量的车企,荣光相随,夏利犹如垂垂老矣的帝王,依然维持着自己王座之上的雄风。
静看那奇瑞QQ凭借“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火爆全国,销量百万,比亚迪、吉利等“小弟们”纷纷后来居上。
待到2011年,夏利释放出最后的火花——营业额破百亿,成就“国民汽车”之名,然而有识之士均已看穿,这不过是大厦将倾前的最后一抹辉煌。
同年,我国加入WTO组织,“关税”大门一开,大量合资车型入场,奏响了中国汽车界狂欢曲的同时,也为夏利唱起了挽歌。
2012年,野马财经统计称一汽夏利的利润已经沦为“负数”,此后两年亏损接连扩大,甚至到了2014年东财都不再做一汽夏利的调研报告了!
作为夏利这样十位数级别的上市公司,没人做调研报告,可不就相当于在宣告*ST(退市风险)预警了。
果然,2015年开年,一汽夏利就频频陷入退市警戒线。
此时,夏利已经不得不光明正大地“甩卖”优质资产抵债,2015年卖给一汽研发中心在内的诸多优质资产,2016年甚至将占据集团大半收入的“一汽丰田”15%股权都转让给一汽抵债,这才勉强扭转乾坤,实现正盈利。
但这种断臂求生的办法,无疑是饮鸩止渴。
等到2017年,一汽夏利已然没有“资本”可以再卖,企业49亿元的资产总额中,负债却已经高达48.1亿元,跨世纪的老牌车企,净资产竟只有可怜的8831.2万元!
此时此刻,一汽也护不住它、也没有再护,而是宣告以65亿元的价格出售24.73%的夏利股权。
一汽夏利,不得不走上“征婚市场”,求待有缘人。
03. 三次自救,二嫁“渣男”
夏利与三嫁“良人”挥手告别汽车界
然而,2017年的“出嫁”并不成功,夏利不得不在2018年11月再度出售手里仅剩的15%一汽丰田股权,此时的夏利再也“无利可图”。
或许很多人不清楚,据夏利内部员工爆料,当年的丰田原本是要以4倍价格收购天津夏利,但夏利并未答应,退而求其次以50:50的比例成立了合资公司。
此后加入一汽,夏利让出了20%的合资股份,但夏利依然拥有30%的一汽丰田,如今已经全部售出,仿佛也在预告着一切即将进入的尾声。
而接下来的故事,相信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朋友都能说出一二。
2018年,一汽夏利发布公告表示,将全资子公司天津一汽华利汽车100%股权以1元钱的价格转让给南京知行,这个南京知行,就是前段时间大名鼎鼎的拜腾汽车。
股权转让完成后,拜腾汽车将得到一汽华利的生产资质,与当前-9.6亿元的债务。
此举是夏利的再度断臂求生,一旦功成,未必不能再撑一段时间留待转机。
但是结果显然并不乐观,拜腾烧光84亿融资后自身难保,南京知行也没有按期全部履约,所欠2.53亿款项仍未到账,拜腾自己就已经“烟消云散”。
“初嫁渣男”后的夏利,依然在新势力中物色,而夏利自己的“资质、厂房、设备、土地乃至员工”也是新势力眼中的肥羊。
这次,向夏利伸出手的人是博郡汽车。
2019年,一汽夏利再次“一元出嫁”,以设备厂房等资产加自身债务作为出资,联手南京博郡成立了天津合资公司,夏利只要求可怜的19.9%的股权。
甚至在博郡第一笔资金没有按约到账时,夏利还老实地将生产资质如期转到南京,像极了一个痴心恨嫁的傻姑娘。
事实上,只要博郡的新车按约定面世,就能盘活两家企业!
但博郡的黄老板哪儿还有钱给夏利?
果然,2020年7月,南京博郡就以经营环境变化为由拒绝履约,不止合作失败,还拖累了合资公司上百员工的社保、公积金!
这次,夏利彻底绝望了。
新势力之间的争锋逐渐白热化,谁也没有空隙更没有余力“拉它一把”,而老牌企业更是指望不上,如今的夏利到底该何去何从?
许多人都设想过这个结局。
退市、清算资产,就此消失。
而夏利如今却做出了一个最不甘心、又最决绝的决定——与中铁物晟进行资产重组。
其中业务比较复杂,社长言简意赅地解释一下,那就是一汽夏利将彻底转行!
告别汽车界,把剥离整车制造及销售相关资产出售,开始做铁路物资供应的生意,并且冠之“中铁物资”之名,虽然活了下来,但也不过是一具彻头彻尾的“空壳”。
新势力战局至今,有些车企负债百亿,老板们仍在国外快活逍遥;有些车企粉身碎骨、不复存在;还有些如夏利一般“名将不存、实体已亡”。
这个结局,难免令人唏嘘。
但社长也相信,在这场“亡命之途”上,夏利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然则,诚如王安石当年为抒变法胸臆挥毫写作:“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般,车企们的换血之路,总将此起彼伏。
真正拼的,不过是谁能握住时代和用户的脉搏罢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