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5 15:23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0-05 07:17
1、阅读理解的技巧:
(1)认真阅读文章
在做阅读之前将思绪放平,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尽可能的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为文中极有可能出现后面题目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一字一句的研读,将文中关键的语句记下来,方面之后我们在回来寻找。
(2)答题时看准题目
在回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是一定不要跑题,在这个位置,出题的老师很容易玩文字游戏。所以要认真阅读题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写成某一个词语的意思。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分解读题目。一般小学的阅读理解不会问很深入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读的课外读物很多,会有一些其他的解读。尽量不要把这些角度带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题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3)注意回答格式
其实,这是阅读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固定的回答格式。比如,题目是:文中提到的“XX”词语可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一般这样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后面叙述原因,原因主要说明这个词在这一句中或这一段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很关键,不能随意更换。
(4)紧紧抓住文章的主旨
任何问题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基础,不要偏离了主题。有可能在阅读理解中并没有出现让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但是你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在别的题目中。这是一个隐藏的加分项,让阅卷老师了解到这篇文章你读懂了。最起码不会因此而扣分,而且这也充分证明了你的理解能力。
2、阅读理解的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5 22:35
辨识小说的主人公。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5 22:35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题目,也是最容易失分的题目,所以每一位考生都应该多多练习阅读理解,这样在考试时才能拿高分,下面是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的技巧是:认真阅读文章,掌握大意;答题时看准题目;注意回答格式;紧紧抓住文章的主旨。阅读理解的方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阅读理解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语文考试中有非常大的比例。学好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部分,需要多做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分析、总结、反思。
日常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遇到好的文章就精读,并用文字记录一些好的句子或片段。还可以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注意语言要精练,具有吸引力。
阅读理解的技巧:
1、认真阅读文章
在做阅读之前将思绪放平,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尽可能的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为文中极有可能出现后面题目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一字一句的研读,将文中关键的语句记下来,方面之后我们在回来寻找。
2、答题时看准题目
在回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是一定不要跑题,在这个位置,出题的老师很容易玩文字游戏。所以要认真阅读题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写成某一个词语的意思。
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分解读题目。一般小学的阅读理解不会问很深入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读的课外读物很多,会有一些其他的解读。尽量不要把这些角度带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题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3、注意回答格式
其实,这是阅读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固定的回答格式。比如,题目是:文中提到的“XX”词语可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一般这样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后面叙述原因,原因主要说明这个词在这一句中或这一段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很关键,不能随意更换。
4、紧紧抓住文章的主旨
任何问题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基础,不要偏离了主题。有可能在阅读理解中并没有出现让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但是你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在别的题目中。这是一个隐藏的加分项,让阅卷老师了解到这篇文章你读懂了。最起码不会因此而扣分,而且这也充分证明了你的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的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1、注意抓住关键词
一篇文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往往就是关键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关键词来组织答案。
2、要以尊重原文为主,不要超出原文范围想象
在中考的阅读理解中,尽量用原文的意思,不要随便超越原文,否则很可能出现偏差。例如:原文中只是介绍一件事情,尽管有一些褒义在其中,但是也不要轻易写出“敬佩”这样的意思来,通常情况下,这种答案不符合要求。
3、注意上下文的情感和逻辑变化
任何一篇文章,即使是说明文,往往都有情感成分,如果能够在读文章的同时,体会和把握一下作者的情感变化,那么在阅读理解的时候,感觉就会非常立体。
4、要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其实形象思维对于各科的学习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导演,把文章看作剧本,在头脑中将它勾勒出来,让剧情再现,这样对这篇文字的把握会上一个境界。
5、注意上下文的位置和关系
通常概括性的问题,如文章的主旨大意都在首段或者尾段;一段文字在段落中的位置也往往和作用一一对应;单独成段的句子一定是要表达一种作者要强调的元素等。
阅读理解常见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态和静态(形、声、色、态、味)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