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详解」敦煌飞天壁画的神话起源和演变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2 19: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6 15:44
大家好,最近随着几部 综艺晚会的热播,敦煌飞天壁画再次走向大众眼前。
你知道飞天的神话起源和演变吗?
本期视频就来为大家浅谈一番所谓的飞天以及飞行在空中的天神。
然而此天神最初却不是来源于中国本土,而是遥远的天竺。
当时天儒盛行,婆罗门,而佛教还未诞生。
婆罗门众神中有两种服务型天神,一为月神乾达婆,一位武神紧那罗,二者生来就是专为帝释天等诸天天神奏乐舞蹈的 其歌声曼妙,能使诸神触动凡心,其身姿婀娜,能使诸天为之起舞。
又因他们拒接凌空飞行,故称之为飞神。
后来释迦牟尼 如来 下生迦飑罗卫国 三十五年之后,
于菩提树下正道成佛,其与婆罗门道统相冲,势同水火。
一百年后,阿育王一同天竺*建立了孔雀王朝,此王尊崇佛法,接受了佛门赠予的【转轮圣王】尊号
又将释迦 如来 八万四千舍利子悉皆建塔供奉,至此佛教大兴于世。遂有佛门三伐婆罗门, 大梵天、帝释天等婆罗门众神被渡为佛门*神,即是为天龙八部,其中就包括乐神*婆、武神紧那罗,二者分别列为天龙八部中的第四、第七部众,而帝释天等诸天则为第一天众,正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诸天天神也悉数沦为服务于诸佛的地步了,只不过诸天的职责是*、战斗,而月神,神武神则仍旧担任奏乐、舞蹈的老本行。
这时候飞神由婆罗门时代进入佛门时代,其形象则由前者的神异 诡奇变成后者的神圣、庄严,通俗的讲就是由半人、半兽转化为人形了。
每当佛陀*时,其座下皆有五百乾达婆、五百紧那罗,作乐歌舞、昼夜不离。
又因乾达婆是一种不食酒肉、只寻香气滋养的天神,其全身上下会自动散发出天香。故其又承担着为佛陀营造天花乱坠、金莲地涌、异相浮动的效果。
然而在五百年之后,风云变幻、情势急转直下,婆罗门竟然再次立教,是为印度教。
破而后立的婆罗门更为强大,佛门遭到*打压,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成为天竺法难。
佛门给予东传佛法于东震旦国,即是为东土中国 遂由东汉明帝时,【今人入梦 白马驮经】至此,佛教传入中原,飞升文化也随之而来。
然而中国本土却早有类似的东西了,即是为道家飞仙文化,仙人证道,羽化*、虚空飞行、逍遥自在。
不同之处在于 婆罗门、佛门飞神,毕竟是服务型产物,生来就有一股魅味。
而道门飞仙则是真人斩断红尘 破碎虚空 逆天成仙,自有一种飘逸无尘、孤高清冷之感 。
即至东汉末年,三国归晋,晋朝先天不足,建国基业不稳,致有五胡乱华、衣冠南渡,遂有东晋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北地步入了十六国。
走马观花时期,史称东晋十六国。
这时候虽然战乱不止,然而飞神文化却迎来了她的高速发展期。
久经战乱的百姓人心思安,于是礼教约束、儒家学说被搁置一旁,而道、佛则趁势兴起。
动荡不安的年代是人们急需一片精神净土,因果轮回的再世美好逐渐深入人心,佛门就此大兴于世。
当时北地各朝广崇佛法,前秦建元二年,僧人乐尊途径敦煌,忽见金光闪耀,如万佛献饰,则于炎帝之上开牙凿洞,修建万佛窟。
此后便陆续有高僧、大德承继此业,建洞修禅,时有法良禅师命名为莫高窟,以及建于沙漠高处的石窟,石窟壁顶之上吸入。
这种文化艺术完美地体现了在敦煌壁画之中,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削弱了婆罗门、佛门以及道门三派的宗教属性,而赋予了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气息。
飞天壁画中的天神头上没有佛门、婆罗门神像的元光祥瑞,也没有西域宗教的神人与世,足下虽有云朵,但并不是驾云飞行,而是只凭自身凌空飞起,潇洒飘逸又不失神圣庄严。
正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种风格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品。
唐代飞天文化发展至于鼎盛,但之后便迅速衰落下来。
晚唐时期的莫高窟壁画并已承受的国运的影响,其飞行姿态已无盛唐时的轻盈份量而显得有些沉重。
至于五代之后,宋朝虽然一统,但金、欧有缺,敦煌之地很快沦落到西夏统治之下,不可避免。
西夏政权将党项族民俗风貌融入进了飞天壁画创作之中,甚至出于别的目的,很大一部分唐朝壁画都被西夏人以满碧千佛覆盖,其中就包括了第二百二十窟东方药师清殿化其至蒙元王宋之后,密宗盛行。
密宗不同于汉传佛教,也没有飞天文化,对于凿窟、作画更是没有兴趣。
诗词、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创作以此告终,再也没人于此开窟。
随着时间流逝,明朝封闭嘉峪关,支持敦煌成为边塞之地,而清朝更是扶持、藏匿,莫高窟便再无出头之日。
后来晚清**,莫高窟藏经洞被西方列强发现、掠夺,大量文物尽被盗走,无比幸运的是。
很多壁画由于剥离不易,得以保存下来,直至一九四四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剥去220窟 西夏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