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3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4:02
华夏银行理财风波或成放开银行资金入市契机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风波仍未平息。撇开事件本身不谈,银行理财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也饱受诟病,其根源之一或在于当前*“堵”的成分大于“疏导”,使得银行和投资者双方都想尽办法钻空子、踩雷区、触红线,进而引发负面事件。
反过来想,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遇阻,说明当前*所允许的投资标的其实存在巨大风险。而股市所谓投资风险,要远远小于不当监管引发的“投机取巧”风险。此次风险暴露,恰恰是放开监管*,允许并规范银行资金参与股市的良机。
据了解,此次风波缘于该行销售环节的巨大漏洞。一般而言,银行自有资金名下的理财产品,即使A品种出现亏损,也完全可以用B品种的盈利去弥补。尽管有暗箱操作嫌疑,但基本上是永续的,是一个良性的“庞氏*”。而只要银行理财收益率高于其他多数投资品,这一局面就不会中断;代销则不然,由于其单一的投资环节无法隐藏风险,一旦亏损就没有挽救余地,只有任其暴露。目前,银行与券商、信托、地方*融资平台等均有渠道合作,代销产品品类繁多,监管也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从隐性的角度说其实早已存在,比如公募基金通过银行网点进行销售以及上述某些合作渠道等。但在*法规层面,目前银行资金入市并没有放开。此外,允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债券交易的也只有16家上市银行,实际规模非常小。狭义的“银行入市”仍阻力重重。
既然不允许理财资金光明正大投资股市,那么商业银行势必寻找各种有利可图方式开拓利润来源,而此举容易演变为心怀侥幸的投机;另一方面,部分理财产品50万元或100万元的投资门槛,原本是希望借此隔离某些不合格的投资者,但实际上却扭曲出无数的“拼户”,张老头李老太的养老钱被拼凑起来,投入到暗藏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去。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上海地区的“拼户”资金占比已很可观。
银行方面,对资金入市也有很高的期待。首先,此前银行理财的兴起恰受益于股*期低迷,而未来股市、楼市回暖势必严重压缩其营运空间。允许银行投资股市,可谓是其生存诉求;其次,目前银行可以从事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一定程度上与股票等权益类投资存在跷跷板效应,两者其实完全可以互为补充,不会再度放大既有风险。这是商业银行的发展诉求;此外,银行渴求入市也是基金、券商资管等带来的竞争诉求。
数位国有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的理财部门负责人也无一例外地告诉记者,与当年叫银行停理财产品入市的背景不同,现在允许银行资金参与股市,银行将更有做大做强的动力,也将更主动去遵循监管要求。实际上,如今的银行已具备合理设计和控制入市资金比例、进行结构化操作、引入担保以及完善风险对冲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其投资股市只存在*障碍。
或许,被曝光华夏银行理财产品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但只要借此契机放开相关*,允许银行资金合理进入股市,不仅投资者欢迎,监管机构的工作也可以更高效。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4:03
其实就是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不了解造成的。如果你对这行了解的话,你还会上当吗。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4:03
简单的说就是银行挂靠外面的理财产品。结果亏得本钱都收不回来了。然后银行就把理财经理给开除了撇清关系。找银行没用的。合同上清清楚楚写的银行不会负责的。和银行斗赢的概率基本为0,。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4:04
说明银行的支行日常业务没有受到分行的有效监督。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4:04
其实不是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出了问题,而是通商国银发行的私募到期不能兑付,恰好有相当部分私募产品由华夏银行嘉定支行前员工濮婷婷私自销售,通商国银破产后,投资人要求兑付无果,便找华夏银行求兑,演变成华夏银行理财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