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0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7:13
最早是1951年开始的。
我国的养老保险以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起点,其发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1、1951-1965年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阶段。该阶段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主要工作是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趋向正规化和制度化。
2、1966-1976年是养老保险制度严重破坏阶段。当时中国社会保险事业与全国社会经济文化一样遭受到严重破坏,社会保险基金统筹调剂制度停止,相关负担全部由各企业自理,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正常的退休制度中断。
3、1977-1992年为养老保险制度恢复和调整阶段。在十年*结束后,我国采取渐进的方式对养老保险进行了调整,恢复了正常的退休制度,调整了养老待遇计算办法,部分地区实行了退休费统筹制度。
4、1993年到现在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创新改革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创建了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改变了计算养老金办法,建立了基本养老金增长机制和实施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最终基本建成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扩展资料:
单位缴费比例:
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目前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较重,确实需要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的,需要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的批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老保险制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7:13
1950。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先后经历初步建立(1950—1966)、“*”中的破坏以及“*”后的恢复(1966—1986)、改革与完善(1986年至今)三个阶段。
1995年,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首次引入个人缴费和缴费确定型制度,打破了以往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的局面,强调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
1995年的改革导致前后两个实施方案并存,在制度设计和管理上带来新的混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造成资金运作上的账目、管理混合运行现象,给统筹资金挪用个人账户提供了方便。
扩展资料:
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从1997年起,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自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应适当加快个人缴费率的增长速度。
按照职工缴纳工资的11%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有的个人投入都将存入个人账户,其余的将从企业投入中转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应逐步下降到3%。
个人账户存款金额参照银行每年同期存款利率计算。个人帐户储存的额度仅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个人账户全部随调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老保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7:14
职工养老保险账户的建立与缴纳,历经了两个阶段。一个是行业内部养老保险统筹,也就是各行业企业按照行业内部养老保险缴纳办法,最早的从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开始实行了缴纳养老保险;另一阶段是从就是年代(1993至1996年)国家实行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制度,实施了更加规范的养老保险缴纳办法。追答有的企业是93年,大部分企业是96年开始由行业养老保险统筹过渡到国家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到目前为止,企业单位均实行的是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办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7:14
国家社保从1986年就开始了,当时是只对国企单位职工,试行合同制,凡是1986年10月以后参加工作的,都是合同制,并且缴纳养老保险。 而从1993年开始,国家陆续对国企的全民固定工,试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随之在各地全面推广。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7:15
从1993年开始,由单位交纳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