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47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所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于农村,常有家族史,故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常并发急*染、肺结核、动脉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及神经病变。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伴发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严重时危及生命。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饮食疗法
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碳水化合物进入量,即控制主食和忌糖。一般轻型的糖尿病病人往往只需饮食治疗,即可使症状逐渐消失,就是注射胰岛素的重型病人,用饮食治疗后,也会使病情逐渐稳定。具体地说,患者要严格控制入糖量,如糖果、饼干、糕点、白糖、果子汁、淀粉、蜜饯、红薯、土豆、粉丝、粉皮等,如一定要吃时,必须用主食交换,相应减少主食入量。平时吃饭时,对主食应有一定控制,若休息时,每日200~250克。此外,对于性味大苦、大辣、大寒、大热的食物,要绝对禁止,以免加重病情。糖尿病人因为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过速,丢失过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所以膳食中应补充适量奶、蛋、鱼、瘦肉和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预防动脉硬化,最好选用各种植物油,并要*高胆固醇食品,特别注意少吃鱼子、脑髓、蛋黄、肥肉及动物内脏等。糖尿病人主食减少后,维生素B1摄入不足,所以要注意维生素B1的补充,否则易引起各种神经系统疾患。新鲜水果及果干,如梅、杏、桃、柿、荔枝、桂圆等也甚相宜,可能常食。若常服少量蜂蜜,会使血糖降低,与病相宜。糖尿病人平时还应多食蔬菜,如白菜、芹菜、萝卜、橄榄菜、丝瓜等。还必须指出,糖尿病的恢复是很缓慢的,饮食疗法,必须持之以恒,针对病情进行选食。
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为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照海、少商、膈俞、胃俞、中脘、关元、施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每日1次,尿糖阳性者,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合并高血压脑病者,取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并发坏疽者,取曲池、足三里、八风、三阴交;有视网膜病者,取承泣、四白、巨髎、三阴交、足三里、内庭;局部坏疽,创口经久不愈,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脾俞等,用灸法。
(2)耳针:常用穴为内分泌。多饮加肺、渴点;多食加胃;多尿加肾、膀胱。中等刺激,留针15分,也可埋针。隔两天换1次。
推拿疗法
尿糖阳性时,捏脊柱两侧,揉背部俞穴,捏捻脚趾。合并高血压脑病,按督脉,揉捏背部膀胱经,左右分推法;有视网膜病者,按、推、摩上丹田,点按双眼内毗部,轻揉上、下眼睑。
预防调养
精神因素在本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热关系密切,但内热的产生,很重要的是由于情志失调、肝气内郁、生热化燥而成。因此,无论预防和治疗本病,都要重视精神调护,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05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5:4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和科学手段可以根治,必须终身治疗。如果听信这些广告,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贻误病情,给健康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不过糖尿病仍是可防可治的,坚持防治结合,树立自我管理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糖类、脂肪、油盐摄入(油25-30克,盐5克以下),选择适量优质蛋白,高粗纤维食品;
戒烟限酒:饮酒每日不超过1-2个标准量(1份标准量为10克酒精,约相当于啤酒285ml,清淡啤酒375ml,红酒100ml,白酒30ml);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3~5次,每周累计不少于150分钟,但要循序渐进,血糖控制不良、严重眼底病变、肾病、心脏病的患者不宜运动;体重超标患者,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的方法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kg/m2范围;
定期进行血糖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患者每日2~4次,非胰岛素治疗患者每周2~4次,每年进行糖尿病并发症检查,如眼底检查、神经病变检查、心脏检查等。
坚持综合治疗。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按病因、发病机制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若初期血糖不是很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非药物治疗。部分轻症患者在经过一个月非药物治疗后血糖即可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这时患者可以不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继续饮食、运动疗法,密切观察血糖水平即可。但若初期血糖就很高,或轻症患者通过饮食运动血糖仍不能控制,则需要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切记要遵从医嘱,规范治疗,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防治或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