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4
我来回答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3:56
糖尿病它是一个以就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综合的代谢性疾病。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控制饮食,避免摄入高糖,高热量,高脂的食物,特别是糖果,膨化食品。避免吃油腻的食物,例如猪脚,五花肉等,通过控制饮食就是第一步。
要再加强体育锻炼,通过加强运动,除去能量消耗就可以避免我们有效的糖分转换为脂肪导致肥胖,甚至引起一个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第一个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第二次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5:14
怎样预防糖尿病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 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6:49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它因为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导致的胰岛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者绝对不足,或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等,导致人失去了自我调节血糖的能力,从而令血液葡萄糖浓度过高。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上述解释糖尿病中所言,糖尿病主要是环境和遗传等因素造成的,其中遗传因素来自于上一辈,我们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是后天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什么呢?
环境因素非常多,像是老龄化,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糖尿病的重大诱因;还有诸如手术、外伤、感染、过度疲乏、受刺激、情绪紧张等众多诱因。其中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尤为之大,因为对糖尿病的无知,大多人暴饮暴食、抽烟喝酒、运动又不足等,导致了身体肥胖,进而致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以及加强身体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性,从而使人体失去了对血糖的*能力,血糖高也就无可避免地出现了。
预防的做法
一句话总结,强化生活管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限酒禁烟、加强运动、保持良好情绪、避免肥胖超重。
没有糖尿病的人要做预防糖尿病工作,有糖尿病的人也要做预防工作。
部分糖友对糖尿病缺乏足够的认知,认为血糖高的时候才叫做病了,如此,血糖高一点,吃点药,血糖低回来就不吃药,把它当成了感冒一样。殊不知,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是维持血糖的稳定,即不让血糖过高,也不让血糖过低。
因为过低,容易发生低血糖风险,轻度低血糖让人心悸、发虚、发汗、眩晕等,重度低血糖甚至让人陷入昏迷,更有低血糖处理不及时者会失去生命。血糖过高,严重时如血糖高达16mmol/L时,会大大提升酮症酸中毒的风险,高于26mmol/L时,则会有引发高渗性昏迷的风险。而血糖长期过高,则会引起各类并发症,危害人的心、脑、肾、眼睛、肢体等器官,如心梗脑梗、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据研究发现,糖尿病是目前引发并发症最多的慢性病。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样要做预防工作,而糖尿病的预防工作重心是让血糖控制达标,以及没有并发症。
那预防并发症该怎么做呢?
其实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糖尿病治疗是同步进行的,一做到血糖控制稳定,同时其它诸如体重、血脂、血压、血黏度等指标也要控制达标。并定期检查身体各个器官,如检查有没有冠心病,检查有没有眼部病变,检查有没有糖尿病性肾病等等。检查的方法手段也很简单,如冠心病,快跑一分钟,看看会不会胸口发闷堵得慌,有刺痛感,呼吸不过来等。有的话,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糖尿病性肾病自我检查也简单,撒尿的时候,看看尿液有没有起大小不一的泡沫,重要是看这些泡沫能不能很快消散,如果不能,消散得很慢,那要到医院检查检查肾功能。
糖尿病可防控可治可逆,关键还是要看个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08:40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各种年龄段的疾病,虽然不易致死,但是却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它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病因有遗传,肥胖,暴饮暴食,长期大量饮酒等。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轻。可以通过空腹血糖化验,或者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化验确诊。
戒烟
吸烟已被证明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肺气肿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消化道癌症。
一项研究跟踪了中年男性吸烟者戒烟后患糖尿病的风险,五年后,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13%,20年后他们的风险与从未吸烟的人相同。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许多男性在戒烟后体重增加,但在几年无烟年后,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低于他们继续吸烟的风险。
总结:吸烟与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特别是在重度吸烟者中,戒烟已被证明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这种风险。
遵循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虽然有许多方法可以促进减肥,但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背后有很强的证据,始终被证明可以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在一项为期12周的研究中,前驱糖尿病患者饮食低脂肪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低碳水化合物组中,血糖下降了12%,胰岛素下降了50%。
与此同时,低脂组血糖仅下降1%,胰岛素下降19%。因此,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面都有更好的结果。
总结:采用生酮或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从而预防糖尿病。
避免久坐不动的行为
如果想预防糖尿病,避免久坐是很重要的,观测研究表明久坐行为和糖尿病的风险有一定关系。对47项研究的大量分析发现,每天花费最多时间从事久坐行为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91%。
改变久坐行为可以像站起来一样简单从桌子每小时走动几分钟,不幸的是,很难扭转根深蒂固的习惯。一项研究为患有糖尿病风险的年轻人提供了一项旨在改变久坐行为的12个月计划,遗憾的是,在该计划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没有减少他们坐的时间。
要设定现实和可实现的目标,例如在通话时站立或走楼梯而不是电梯,致力于这些简单、具体的行动可能是扭转久坐趋势的最佳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0:48
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
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分泌不出胰岛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的会引起失明等后遗症,所以平时应注意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少吃含高糖的食物,多吃面食和粗粮,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了。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呢,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能力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3:13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功能障碍。总的来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引起的并发症。那么,糖尿病是不是防不胜防呢?今天,咱们来聊聊糖尿病吧!
说到病,一般先从它的病因说起,那么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呢?他的病因有两个:1、遗传因素导致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占糖尿病的少部分,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所以,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那么,如何预防呢?
一、 注意饮食。这个包括这几方面:1、注意饮食,就可能引发糖尿病。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引发糖尿病,比如说含糖的果汁。美国文献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每天喝两分以上含糖果汁的人,比每个月喝一份一下含糖果汁的,患糖尿病的几率高31%。所以,注意饮食,少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这是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则。2、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尽可能不在短时间里,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比如:蜂蜜、大米、面粉、甘蔗、红糖、白糖等食物。吃饭时药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二、 多锻炼身体,少熬夜:睡眠不足,会引发激素分泌压力过大,身体会储存脂肪来应对,这样一来人的饭量会变大,这也是引发糖尿病因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论是胖或是瘦,都应要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其实运动也可很好达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您的体重已经超标,那么,减肥大计就应该提上日程。每周做3次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一小时,每隔一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
三、 定期体检:不仅是要预防糖尿病,还可以预防引起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应该对血糖、甘油三酯进行监控。如果测得值达正常上限或超过时,要继续做糖耐量试验,经确诊后,及早进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 吃水煮花生 :煮花生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芦醇、抗氧化剂等,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经过水加工处理后的花生营养价值高,对各类疾病都有预防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大家吃花生尽量先用水泡上一泡,早煮熟了吃,炒熟的尽量少吃,油炸花生尽量别吃,不仅对自身健康不好,而且更容易导致肥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5:54
糖尿病是现在患者非常担心患上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1) 长期坐着的生活习惯
纠正办法:每个星期至少运动2-3次
2)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纠正办法:选择食用全谷类食物,以代替精白面粉。多吃各式水果蔬菜。
3)肥胖
纠正办法:减肥!
4)年龄,种族,以及家族遗传史
纠正办法:应该改变能改变的因素,例如饮食,运动量以及体重。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如何预防做出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人们在平时的应该加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良好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本钱。在平时要加强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收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18:52
糖尿病是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功能受损或两者兼而有之引起的。糖尿病病人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预防糖尿病首先应该控制饮食,不要吃高热量的食物,最好每日三餐,每餐主食不要超过100克,另外餐后适当的运动,只要讲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胰岛素就会正常分泌,这样不会产生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所以就会远离糖尿病,另外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7 22:07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慢性疾病。
应该如何预防呢?
预防糖尿病的办法是有的,是要管好自己的嘴的。糖尿病主要是吃出来的病,糖尿病是因为吃的太好,吃的热量太高的食品和油腻大的食物,并且吃的营养过盛后而运动少,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不掉而产生的毒素,或是引起胰腺的B细胞发炎水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要预防糖尿病是要多吃素的,并且是要加强运动,把吃的营养消耗掉就不会得糖尿病的。少吃糖分多运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01:38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预防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控制体重,只要你的体重正常,你的血糖就会正常,在一个就是注意主食的摄入量不要摄入过多的淀粉,糖类,其实只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就不会德糖尿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05:26
1、肥胖是引起发生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肥胖的人群多数在生活中饮食结构都不健康。日常会经常食用高热量的食物,且不喜欢运动,在身体超重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胰岛功能也处于下降的状态下,当出现胰岛抵抗的时候,胰岛素分解糖分的功能汇到大大下降。这样一来会倒是血液内的葡萄糖变多,就形成了糖尿病。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是体重超重的人群,也有些身体很瘦的人群也会患上糖尿病。一般情况下,瘦的人患上糖尿病多数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胰岛素缺乏导致身体无法储存能量,自然就难以发胖。

2、遗传因素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家族内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3、很多人在生活中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下,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让我们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会引起体内的血糖升高,长期如此的话内分泌系统也会出现紊乱,到最后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4、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都比较好,不会为了一日三餐发愁。很多人的餐桌上一直都是大鱼大肉的,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这样的话会导致身体摄入过多的脂肪,引起内分泌失调,最终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在生活中长期喜欢熬夜,在熬夜的时候我们体内的内分泌、胰岛素分泌都会变得紊乱,长期如此的话自然会患上糖尿病。除此之外,日常有抽烟酗酒这些不良习惯也会引起糖尿病发生几率增加。
该如何去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首先,对于一些家族内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而言,要定期的去检查身体。并且日常的生活习惯要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不要抽烟酗酒。

其次,在生活中要坚持进行运动,很多年轻人现在都处于长期不运动的状态下。这对于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进行分泌,这对于预防糖尿病很有效果的。
最后,在日常要保持好的心态。遇到紧急状况或者是压力大的时候,要及时的去排解,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09:31
什么是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是现在医学上的一种慢性疾病。他们测量一般是通过血液测试,如果血糖的浓度高于6.11,那么我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患者。测量时一般是空腹状况下。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有很多症状,一方面全身乏力。三多一少症状,而且糖尿病患者严重时会出现全身症状,引起各器官的衰弱,所以这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家千万要注意。应该如何一方在饮食上我们年纪大的,因为你消化功能减弱,所以糖分应该少饮食。而且对于饮食方面也要少糖清淡饮食为主。不喝酒抽烟的对身体状况是一种好的现象。而且还要注意我们的睡眠状况,尽量不要熬夜。你说对于谈论的一方,一方面是饮食,另一方面是休息,还有一方面就是精神放松,多运动多锻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3:52
糖尿病就是身体里面的糖分太多,具体表现就是血糖太高。身体里血糖太高了,还有很多麻烦。比如说会引起眼底不清就是血管里的血糖太多,从而引起了毛细血管的病变。然而你眼睛里的毛细血管是最细的,所以造成了血管坏死。还有就是受了外伤,以后不好痊愈,因为血液中有糖,所以在愈合的过程当中就会抑制愈合。还有很多的并发症,都是糖尿病所引起的,所以我们要积极的预防糖尿病。一般来说,这种病都是带着遗传性的,所以家族里面要是有人得了糖尿病,你一定要注意。从小的时候就要注意。比如说不要吃太多含糖分高的食物。不要吃的自己太胖等等积极体育锻炼,这些都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但是如果你得了糖尿病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现在已经很先进了,知道是胰岛素,可以降血糖,所以注射胰岛素可以以缓解所有的并发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8:30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型疾病,是和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活动方式有关的一种代谢型的疾病。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先看看糖在人体内正常的代谢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含淀粉类的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食。
食物进入胃做了短暂停留,进入小肠。小肠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血液就像是小火车,带着糖走街串巷进入每个细胞。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细胞一切活动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糖。
细胞也很会过日子,它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生活,吃不完的那一部分就用脂肪的形式存储起来,等饿的时候吃。这差不多就是糖在身体里的活动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身体运动越来越少,发病率不断升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型疾病,是和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活动方式有关的一种代谢型的疾病。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先看看糖在人体内正常的代谢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含淀粉类的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主食。
食物进入胃做了短暂停留,进入小肠。小肠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血液就像是小火车,带着糖走街串巷进入每个细胞。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细胞一切活动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糖。
细胞也很会过日子,它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生活,吃不完的那一部分就用脂肪的形式存储起来,等饿的时候吃。这差不多就是糖在身体里的活动了。
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还有几个重要的人物没有出场呢?
首先要了解的是细胞,细胞可是很讲究的,不是糖想进来就进得来的,只有打开细胞的门,糖才可以进去,而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就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如果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滞留在血液中,血液中的糖就会超标了。
胰岛素这么重要,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人类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叫胰腺,那是生产胰岛素的重要厂家。
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
这类人群我们将其称之为1型糖尿病人,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
1型糖尿病占比相对较少,约占糖尿病患者总量的5%-10%,它有很明显的特点——早发,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
除了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占比最多、病情最复杂、隐藏又比较深的2型糖尿病。
那么2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代谢的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肽君,也就是压根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家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
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一种2型糖尿病。
在饮食上,糖尿病患者的少食多餐就有了两个目的:
一个是减少对脆弱的胰腺的再次伤害,不能让已经不健康的胰腺继续加班加点了;
另一个是尽量避免让更多的血糖堆积在血管里,引发可怕的并发症。
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管好自己的嘴,糖尿病就不算什么可怕的疾病。
至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有氧的,温和的,适量的,要运动但是又不能用力过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23:25
糖尿病,是血糖异常导致人体发生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产生的疾病。如何预防呢?
1、饮食:低脂肪、低糖、低盐
建议低脂肪、低糖、低盐、高膳食纤维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油腻、油炸食物,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不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应根据实际身体状态、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等需要,采用均衡营养搭配和荤素搭配安排饮食,重点控制糖和酒的摄入。
2、适当操控主食量
在一般情况下,主食的食用量根据体力活动水平来定,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做到粗细搭配,保证1/3是粗粮。具体主食量要灵巧把握,使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之内。
3、多吃高纤维食物
谷类如糙米、燕麦;蔬菜如花菜、莴笋、豌豆;水果如苹果、梨、柑橘等。高纤维食物不但含有大量维生素,而且能降血脂,延缓葡萄糖吸收率,有助血糖稳定。多吃含钙、镁、铬、锌、硒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