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农村中学的留守儿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3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 作者:何义勇 转贴自:巢湖日报 点击数:4167 更新时间:2006-4-21 文章录入:zzb 〕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流生、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学期,我对我所教授三年级班的32名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基本情况是这样的:父母都在家的为6人,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主要是母亲在家)13人,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9人,依靠别的亲属的3人,靠上中学的哥哥或姐姐带着的1人。留守儿童将近班学生数的一半。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久而久之,造成这部分学生成绩差、卫生差、纪律差、不良习惯多、厌学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他们的父母也望子成龙,但除了定期汇钱,别的什么也不能做。处于成长时期的儿童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的,钱代替不了父母的关爱和管理。很多儿童积习难改,最终,初中没上完就踏上和他们父辈一样的打工路:
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也缺少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没有寄宿制学校,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放学后,他们的字习没人督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这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个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须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要帮助家长克服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要有教子成才、教子*的远视目光;学校要建之以村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及时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每个乡镇部应有一到两所这样的学校,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解决一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从*上保证这群孩子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总之,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人口的大量迁移及其对迁移人口户籍的严格*所形成的现象。我国农村集中了80%以上的留守儿童。很多的记者调查和专家研究都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常常是犯罪分子袭击的对象,有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居高不下。 本文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安全,辍学率等方面的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这些方面没有显著差别度。 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本人认为,寄宿制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寄宿制学校能够部分弥补父母外出而弱化的家庭功能。学校的集体生活能够锻炼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并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班主任能够很好的对他们进行人生观的指导,心理上的安慰,学习上的辅导,行为上的约束,朝夕相处的同学能够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学习上的帮手。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外出务工最好一方外出,另一方留在家中,在外出期间要与孩子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整个社区文化和周边环境影响儿童的成长,健康的社区文化和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利。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人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实途径和长远对策。在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地区,尽可能地实行学校“寄宿制”。这是中国目前现阶段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现实途径。同时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发挥寄宿制学校班主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主导作用。其次,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儿童和班主任教师联系。再次,要动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最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在父母身边受教育的权利。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长远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