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第24集:只应不负金川恸,入地犹惊碧血寒(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3 12: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5 06:31
镜头重新转至东宫。正殿中,李酽亲手给宣德王披上了外裳,摄影导演连用三个特写镜头,暗示李酽与宣德王实际上是心心相印的爱侣关系。
我真是忍不住再叹一句,李酽与宣德王才是本剧最佳CP,披外裳这样亲密的举动,李承鄞与小枫都没有过呢!小枫只是解下自己的披风留给李承鄞罢了,她怕李承鄞在牢里冷。
李酽忐忑道,“殿下,当真要如此吗?若是走错一步,便满盘皆输啊!”
宣德王安闲道,“所以?”
此处出现细节。1.李酽是在宣德王背后说出的这番话,这代表着宣德王对李酽是不设防的,他会把自己最容易受到袭击的后背露给挚爱。如同李承鄞在最后被小枫捅了一刀,是因为他对小枫不设防,连小枫在背后的衣袖中藏着刀都没有发现。
2.李酽与宣德王,是有商有量,互相关心的。宣德王会把自己的计划讲给挚爱听,李酽也会把自己的顾虑反馈给挚爱,在关于要不要起兵谋反这件事上,他们各有考量,但都是为了对方找退路。
李酽一下子就下定了决心,他跪倒在了宣德王面前,咬牙道,“殿下!假巴吐尔是我押送过来的,我去揽下这件事情,绝对不会牵连到你!”
李酽对宣德王那么真心,当然不想让挚爱冒一点点风险。在他看来,其实还有一个保住宣德王的办法,就是自己去揽下所有的罪孽,让假巴吐尔的案子就到此为止。殿下仍旧做东宫太子,做未来的皇帝,这不是很好吗?
李酽对宣德王的真心,如同小枫对李承鄞。后来,在鸣玉坊刺杀事件中,小枫又不知道刺客是顾剑,不还是非要以身相替,非要代李承鄞去死?面对死亡的小枫还觉得,幸亏李承鄞不喜欢我,我要是死了,他也不会伤心太久。
宣德王听到挚爱讲这样的话,微微一笑,轻声道,“傻瓜!以你我的关系,就算你拦下全部的罪责,我也脱不了干系!”
这里简直不要太甜。1.在宣德王眼中,李酽真是个小傻瓜,你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你去揽下这件事,陛下就会放过我了吗?宣德王对李酽的感情,像极了李承鄞对小枫。李承鄞就老是觉得小枫傻兮兮的,东宫里的把戏应付不来,所以,一出什么事,李承鄞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小枫摘出来。小枫为了绪娘假死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惊诧完了,也是一副看小傻瓜的模样,笑嘻嘻地走了。
2.宣德王是绝对舍不得李酽的,他想要和李酽同甘共苦。所以,他绝不会让李酽独自去揽下这件事情。就像当初李承鄞非要在铜钱案受挫败的时候,帮小枫出头,非要上赶着挨陛下的骂一样。
李酽见宣德王不听劝,赶忙就给宣德王行了一个最高规格的稽首大礼,又劝道,“殿下!”
宣德王还是不为所动,他叹道,“无论如何,这太子位我看是保不住了……”不过,宣德王又一脸坚毅地转过了头,凝视着自己的太子位,道,“可是皇位……”
这便是李承鄞与高相早就设计好的、彻底扳倒宣德王的第4步——利用宣德王绝不肯割舍的李酽,*迫宣德王杀父弑君,谋朝篡位。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宣德王不知道陛下想保他的真实意图,只要宣德王不谋反,陛下真的会放过他。那么,如果宣德王知道陛下的真实意图,他就真的不谋反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先太子遇刺案已经彻底捅破了天,陛下总要做一个了结。所以,即使是陛下会放过宣德王,他也必然要先拿李酽给宣德王顶罪的。宣德王舍得李酽去给他顶罪吗?这可是杀头的罪。
宣德王对李酽的感情,像极了李承鄞对小枫。他珍爱李酽胜过太子位,如同李承鄞珍爱小枫胜过太子位。所以,宣德王谋反是必然的。这也是李承鄞与高相早就设计好的,他们在冲着宣德王绝不肯妥协的软肋——李酽下刀子,宣德王怎么肯当缩头乌龟呢?
所以说,这里是1个标准的对应梗。李承鄞设计利用李酽*迫宣德王谋反,如同宣德王给小枫投毒诛李承鄞的心。李承鄞简直不要太懂,他以己度人,现在是利用宣德王的挚爱李酽,将来是利用皇帝的挚爱明月。
所以说,一个人是决不能爱一个有权力的男人的,因为你会成为他的软肋,进而成为他被政敌针对的对象(李酽、明月);更要紧的原因是,哪怕你俩倾心相恋,你也会因为权力、地位的不平等,而被那个有权力的男人胁迫,失去所有的自由与个性,直至死去(小枫)。这个世界,天大地大,不是只有爱情,权力更是过眼浮云,不值一提。
摄影导演各给了东宫的太子正位与太极殿的帝王正位一个镜头,暗示皇宫与东宫、皇帝与太子之间不可调和、不可妥协的矛盾关系。向来最高权力上只容得下一个至尊之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管是李承鄞还是宣德王,他们最后都会走上谋逆这条路,不同的是,他们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而已。
皇帝身穿金线描龙的御制常服(并不是那件紫色的朝服),坐在了自己太极殿的正座上,四周空无一人,暗示皇帝实则是孤家寡人的身份;面色失落、悲怆,暗示皇帝已经料想到了宣德王会谋朝篡位了——当年的他,就是这么坐上皇位的。
太极殿外,一排又一排的神武军像往常一样,巡逻、驻防,宣德王想要弑父杀君的这个晚上,和平日里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管是东宫,还是皇宫,永远都是平静波面下暗藏着波涛汹涌。李承鄞在*瘫皇帝的时候,也还不是这样。
摄影导演先给了宣德王足下一个镜头,他黑衣佩剑,步履坚定地走向了早就闭合起来的乾清门。
宣德王对守门将士下令道,“开门!我有要事要禀告圣上!”
守门将领听到太子下了这个命令,回禀道,“烦请您出示圣上手谕,末将才好开宫门。”
宣德王发怒道,“开门!”
守门将领见到太子都发怒了,只能把乾清门打开了。
此处出现细节。1.皇帝明知宣德王会谋朝篡位,那他为什么只是设下埋伏,由着宣德王谋朝篡位?这说到底,还是因为皇帝最爱权力。当宣德王真的来杀他、撼动他的皇位的时候,皇帝是在如同《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武公一样,“子姑待之”呢!他会彻底让宣德王发作出来,然后以“多行不义必自毙”为借口,彻底铲除自己的*对手。
2.按照朝廷的规矩,为了保护皇帝,到了夜间,这乾清门就应该闭合的。没有皇帝的手谕,是不能由任何人出入的。那么守门的将领,为什么就让太子进来了呢?这只能解释为,守门的将领并不详知前朝之事,宣德王谋朝篡位之举,是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突发事件。他还以为,宣德王作为太子,是真的有事要禀报圣上。
听着轧轧的开门声,宣德王脸上没有任何起伏,他自己配着剑,缓缓地走进了在他眼中,这条通往帝王之位的通途。他将拼上一切,绝不回头。
宣德王孤身一人,从容地站定。然后,按照计划,携着剑的李酽,带着死士,在宣德王已经蒙骗守门将领开了乾清门以后,冲了过来。他们战力顽强,而守门将士又毫无防备,所以很快就被残酷绞杀。
宣德王听着死士们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声音,还是一脸的平静。为了皇位,为了权力,他才不会在乎任何人的生死。他也没把这几个守门的将士放在眼里,他知道,李酽有那么多死士保护,一定没事。
摄影导演仍然不忘以正面、血腥的残杀镜头,揭露编剧早就想揭露的权力的肆虐。这一切,仿佛是当初宣德王的死士残杀高显亲信的再现,人少力寡的守门将士,很快被宣德王的死士斩杀殆尽。
这里出现细节,根据后面的情节,皇帝是故意拿这些守门的将士做诱饵,引诱宣德王攻入乾清门,来达到彻底扳倒自己的*对手这一目的的。这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试图为权力卖命,那他不仅会被敌人杀死,更会被为之卖命的自己这一方的上位者设计杀死。因为在不受制约的权力这台绞肉机中,上位者只在乎自己,不在乎任何卑贱如蝼蚁一般的性命,哪怕你忠心耿耿,哪怕你为他出生入死。
摄影导演又给了宣德王手里紧紧握着的佩剑一个镜头,此时的宣德王,在身后发生残酷杀戮的时候,甚至还没有拔剑。也许,在宣德王的心里,只有皇帝才配得上他拔剑,如同当初李承鄞亲手砍下铁达尔王的头颅。
李酽脸上都溅上了血迹,他早已抽出了自己的佩剑,在一众死士的保护下,杀了数人的他冲到了宣德王的身边。李酽行礼道,“殿下。”
宣德王满意地叹了一口气,杀父弑君的第1步计划,顺利地完成了。宣德王与李酽互相凝视着对方,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后,宣德王首先迈开了冲进太极殿的步伐,李酽与死士们也紧紧跟随。
摄影导演再次使用蒙太奇镜头,把相互关联的两个情节剪辑在一起。在宣德王携着李酽和死士们冲入乾清门、冲向太极殿的时候,皇帝忍不住拿起了自己面前的毛笔,写下了能刻画皇帝此时心情的诗句。
之前就分析过,本剧中出现的所有诗句,都是有象征与隐喻成分在的,我先来分析一下皇帝写下的这一节诗句。
皇帝写道: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这一节诗,选自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燕诗示刘叟》这首诗,本来是用来勉励离开父母的儿女,应该回到父母身边,常伴父母左右,向父母尽孝的。(我一向讨厌白居易这一套用私德来教化世人、实现社会大治的传统儒家思想,尤其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治理体系,但觉不值一哂。治理现代社会,靠的是法制,而不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谁来鼓吹这个,是为寡义廉耻的御用文人之行径,其心可诛。)当然,编剧不会这么浅薄,她把这首诗用在宣德王谋朝篡位的时刻,绝不可能是讽刺宣德王不讲孝道。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一旦宣德王在羽翼丰满以后(铸造假铜钱、忠王一党的支持、豢养死士等),就想有自己的主意,撼动皇帝的至尊之位。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宣德王凭着自己丰满的羽翼,举翅而飞,绝不回头。随风四散飘零的宣德王,实际上也就象征不受皇帝控制的太子。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这两句,本来是在刻画失去儿女的父母呼唤儿女而不得的情境,但是因为摄影导演立刻给了宣德王与李酽一个镜头,使得这两句诗出现了新的、不同于白居易原诗的意涵。
摄影导演给出的这个同框镜头,实际上是在暗示,编剧所说的 “雌雄”,实际上指的是宣德王和李酽,编剧借此暗示,宣德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挚爱,才想对自己的父皇下杀手的。和后来的李承鄞想要保护小枫、想要保证自己和小枫之间毫无变数而*得皇帝风瘫如出一辙。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因为宣德王为了李酽想要杀父弑君,皇帝只能感叹自己孤家寡人的身份,只能声鸣啁啾,悲怆欲绝了。皇帝是在感叹,他对宣德王明明投注了很多很多的父爱,却换不来宣德王的真心相待。难道陛下对宣德王谋朝篡位之举就乐见其成吗?!
皇帝在写完了这一节能代表他心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