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年-1652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2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10:38
王铎
王铎(1592~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 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满洲入侵中国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病逝故里。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永历四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永历五年(1651)被满洲*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永历六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书法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嘉兴作诗轴》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的《雪景竹石图》是王铎为睢阳袁枢精心创作的一幅雪竹作品,也是目前能见到王铎唯一的一幅以雪竹为题材的画作。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袁可立子),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附文:"回望洛阳"之六十九:入古出古有神笔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位大家,不得不提,一为王羲之,一为王铎。“先王后王”之说,讲的正是这两位,其中后者之于洛阳,更是生死以之。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1592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圣贤庄(今孟津县老城村),故世人称之“王孟津”。
如今,在孟津老城村,提起王铎来,乡亲们都是耳熟能详,有热心的乡亲还给我讲起了几个和王铎有关故事来。
据老乡说,王铎幼年时,家境非常清贫,常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艰辛生活。家 王铎自画像贫当自奋,王铎自幼勤学好问,早上未入学馆之前,就常常一个人跑到学馆看先生教书。一次,学馆先生心里高兴,顺手指着地上的方砖问学生:“你们谁能一笔一个字,把这方砖的四角都撑满?”学生们议论纷纷,可无人应对。正在大家无奈之时,坐在门砖上的王铎说:“我会写。”他拿着先生递过来的毛笔,撅起*在方砖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乙”字。先生看了,连赞:“神童!神童!”。
入学后,王铎书法水平日渐提高,大字已经写得不错。一天,他去教书先生的房间找先生,没见到先生,却发现了先生珍藏的两本字帖。自此后,先生不在,他就偷偷到房间临摹一二,时间久了,他的书法水平竟然突飞猛进。又一次,他来到了先生的房间,先生外出未归,无意间,他看见桌面上的字条,仔细一看,原来是玄帝庙里的和尚向先生求字。王铎一想,自己不若写一个,逗先生一乐。这样,他就拿起毛笔挥毫起来,当写到庙字之时,先生的脚步突然响了起来。王铎害怕,庙字只写了一个“广”便扔下笔逃跑了。先生归屋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这字是谁写的,如此漂亮,想到这里,他趁势在王铎写的“广”字下面添了一个“朝”,而后就把这三个字送给了庙里的和尚。四方香客来了,一看宣帝庙三字,都觉得这个庙字没有前两个字有神韵,写得没有前两个字豪迈有力,特别是左边那一撇,划得有些歪扭。至今,“玄帝庙”门额犹存,显露着王铎少年时的风采。哈哈,听到这里,我忍俊不止,今天,这个事实已经难以考究,不过仔细想来,这个故事就算是附会,我想,那也是这些河洛乡亲们喜爱王铎的缘故吧。
不仅如此,和王铎相关的,还有一个“神笔王铎”的故事,更是神奇。
相传,王铎官拜礼部尚书,满朝*中数他的字写得好。一天,皇上要他写个“天下太平”的匾额。王铎由于太过紧张,把太字竟然写成了大字。匾额在宫内悬挂起来后,就有人就发现了这个错误,并迅速呈报给了皇上。皇上一听,大为震怒,立即传王铎立即入宫觐见。王铎拜伏于地,当听说“太”“大”之误后,很是害怕,口称:“死罪,死罪”。忽然间,王铎计上心来,他向皇上说道:“请皇上赐臣笔墨一用。”皇上点头允许,王铎当场提笔蘸墨,“刷”一下,飞笔投向高挂的匾额,不偏不倚,这一点点得恰到好处,“大”字已然变为“太”字,仔细观之,竟然有画龙点睛之妙。皇上大喜,禁不住赞道:“爱卿真神笔也!”自此后,御封的“神笔王铎”不胫而走,天下闻名。
王铎虽然书法造诣很高,可在历史上,他却因降清而被列入《贰臣传》,被后人所垢病。受此牵连,他的书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无闻尘世间。
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经过一代又一代后人们的研习,王铎的书法拂尘生辉,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推崇。关于王铎的书法,吴昌硕赞其书法曰:“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孟海先生也评之书法云:“(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当代启动先生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奋发努力分不开。据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 王铎《赠今础先生扇面》王铎一生,独尊羲献,兼习钟繇、颜真卿、米芾等大家,故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王铎书法不仅在国内有名,在日本,王铎的声名也很显赫,甚至还因他而衍发成出一派别。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名满京都,日本人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甚至提出了“后王胜先王”的看法。
五百年来无此君,在感叹我们老乡王铎的书法精妙之时,我心怀崇敬之情,走进了王铎故居。
这是一处后人按照有关资料在王铎旧居之西新建的一座“拟山园”相府。由于为新修的缘故,故园古意尚不足,给人以“人非物也非”的感觉。
走出故居,心有遗憾之时,我忽发现一祠堂,东邻故居。走进去,想不到,其内古意昂然。据史料记载,该祠堂为清初所建,里边墙壁上镶嵌着百块石碑,为王铎的《拟山园帖》。该部分石刻,被誉为帖中之精品,可惜在*期间遭到一定破坏。即便如此,走进此殿,也会觉得满壁金玉,真草隶篆,无不精到,神妙之气扑面而来。
关于《拟山园帖》,据说这是王铎晚年汇聚自己多年来临摹精品和自家的得意作品而编就的。他曾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20年前,只要来人给王家后人二元钱,即可随便拓帖,如今,这里已经全部保护起来,别说拓帖,就是摸上一摸,亦不可能了。
王铎死后,埋葬于偃师山化一个叫石家庄的村子南。它北有凤凰山上的大宋会圣宫碑做伴,南有芝田附近的宋陵七帝八陵相陪,地望可谓极好。可惜的是,因修建陇海铁路,王铎墓冢从此被废。
王铎墓地里,如今还尚存一些遗物。在北临铁道处,有一对巨大的石马。石马高约二米有三,线条流畅,刀法遒劲,很有气势。墓地南端,有一赑屃,颇为巨大,王铎墓碑已移至村里,石碑乃顺治的“谕祭碑”,碑上字体较大,依然清晰,书用颜体,雍容有韵。
王铎一生,好学博古,但其“不离古、不泥古”,不甘于做一个“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书奴,他守定羲献,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得不亦乐乎,写到熟极之处,顿然有悟,层层透入,见著古人精妙,再行笔,笔锋处便迸出天机,挥洒自如矣。
王铎自曰:“五十自化”,是啊,在几十年的*后,他俨然成了一位“入古出古”的高人,行笔于不缚不脱之境,灵感乍现之时,我想,王铎自有神笔。
相关传说
才压江南
传说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拉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时,见轿前有大旗两杆。一旗上写:“十载寒窗读书苦”,另一旗上写“奉母命不出难题。”人们向轿内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大家都切切私议,有人说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着爷老子当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实学!甭说不出难题,实际上是他本人学问不深,恐怕顶多也只是知道个“子曰学而时习之”罢了。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许多人都说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第二场依然是原题,但要求内容不许重复。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全用光了,才勉强交卷。不料第三场又是同一题目,众举子叫苦不迭,难于应付。大部分人搜尽枯肠,还是交了白卷。在发榜之后,众举子拜师之际,王铎哈哈一笑,当众挥笔,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词藻雅丽,文情并茂,议论精当,篇篇各异的奇文。一时才惊四座,声威并振。当时别家中魁挂匾,文为“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才压江南”。
神笔王铎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饱蘸浓墨,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登时一片喝彩,齐夸王铎神功。皇帝惊喜万状,脱口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11:56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因他在明亡之后降清,在气节上颇多可疵之处,故许多人对他的人品常有微词。但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洛阳王铎书画院相关人物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桥,痴庵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少詹事、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其书法力道千钧、风靡中外,为明清大书法家。启功称其“笔力扛鼎”,并有“中兴之主”“神笔王铎”之誉,有“后王胜先王”之说。其“连绵草”“涨墨法”“巨幅...
王铎(1592年-1652年)
王铎(1592~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 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
王铎故居王铎简介
王铎故居,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这座明清时期的书法家住所曾是大书法家王铎的私人宅邸。王铎,字觉斯,出生于1592年,逝于1652年,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书家,曾官至明礼部尚书和清太子太保。他的书法艺术卓越,师承钟繇、王献之、颜真卿和米芾,笔力雄健,布局巧妙,被誉为...
王铎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家
王铎( 1529-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他少年家贫,身处乱世,命运多舛。他是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太子少保,但他后来归附清朝,担任礼部尚书。他的一生颇有争议,书画却传颂一时。尤其王铎的书法, 后人将之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称为“前王后王”。王铎书法远师前...
王铎在朝廷最大的官职是什么?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明天启二年(1622年...
王铎书法馆的王泽介绍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痴庵烟潭渔叟十樵石樵宗伯学士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三甲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授检讨少詹事,经筵讲官,东宫侍班礼部尚书等。入清官至大学士,封礼部尚书,充修明史副总裁,加太子太保,谥文安,王铎一生聪颖惠敏博学尚古工诗善书长于书法。...
王铎的生平介绍都包括什么?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天启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便授编修,此后先后担任少詹事、经筵讲官、礼部尚书等职。甲申事变后,福王政权授其为南京礼部尚书,并擢升其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为次辅、降清后,清廷又授其为礼部尚书。死后谥元安...
王铎书法经典内容简介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署松樵、十樵、痴庵等,生于1592年,逝于1652年,是河南孟津人。他自幼受家教熏陶,十三岁开始研习王羲之的《圣教序》。十八岁时,他在蒲州河东书院求学,直至三十一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任翰林院编修,后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
深山幽居图作者简介
深山幽居图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王铎的书法家,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时期,公元1592年至1652年。字觉斯、觉之,号嵩樵,原籍为河南省孟津县。他的官职曾达到清庭礼部尚书的高位。在那个书法界受董其昌影响,追求细腻俊逸之风的时代,王铎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以“敏而好古”为旗帜,倡导雄健激昂的风格...
此幅书法署名是谁?
这幅书法作品的署名是“王铎”。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官员、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别署烟谭渔叟,因排行属铎,时人称为王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王铎在明末清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王体”,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幅作品中的字迹苍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