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韵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08:5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7:08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参考译文: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无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不停地把玩吴钩,拍遍九曲栏杆,也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西晋的张翰(张翰,字季鹰)一样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
时光如水,国势如风雨。能请谁去唤来,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赏析:
1147年,辛弃疾任江东安抚使,兼建康留守叶衡的参议官,这首词就是作于这期间,当时辛弃疾三十五岁。
这首词就题材来说,属于登临游览之作,但作者在词中感叹身世,抒发了渴望报国而又志不得酬的苦闷;同时也批判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上片写登赏心亭所见,以及他在亭中临眺时的情景和感触。起首两句,用挺拔而又宛转的词句写出了一种阔达的境界。
在古典诗词中,江水总与愁联在一起,“水随天去秋无际”包含了愁,却未说出,接下去的三句,点出了“愁”字和“恨”字,因为“玉簪螺髻”般的青山引起了他登临的愁恨。
青山引发了辛弃疾的愁思,而他却说“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把顺序颠倒过来。这种“倒卷之笔”在此处可以使词作变得遒劲有力。
“落日楼头”七句,一气贯注,每一句只能用逗号隔开。按照词律,“江南游子”末尾一字是韵脚,因此习惯上这里应有一个句号,然而,这样就割断了文气。
这七个句子,每一句都包含着独特的内容,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然而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是辛弃疾描写他在登赏心亭时的即目所见和心绪。句子虽然像散文一般,但由于其流畅而且意蕴深厚,所以读到它时,又能感到诗味的浓郁。
下片辛弃疾借用典故,抒发议论,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典故,先反用晋代张翰之事,接着正用刘备讥许汜事,最后用桓温北征事,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法出之。
结尾处感叹无人唤取红巾“揾英雄泪”,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抒慷慨悲壮之情,也列具深婉之致。所以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说:“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谭评词辨》也说:“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7:08
赏心亭韵脚的风景,在水龙吟中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不停地把玩吴钩,拍遍九曲栏杆,也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