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7 14: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20:09
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因为只有通过这些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学生的将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 *课教学培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优势
1.*课的德育性质
思想*课属于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人文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诚实做人、求真做事。这与思想*课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2.*课的学科优势
*课有必修课、研究性课、选修课、社会实践等活动课,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教育环境空间;*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
思想*课的德育性质和内在优势,决定了思想*课必须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
二、*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方法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课怎样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呢?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1、 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必须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并接受民主、平等、宽容等人文精神。
2、 以*教材为抓手,挖掘人文精神内涵
*课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一点在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但教师如不重视发掘,在教学过程中就回出现“新壶装旧酒”落入陈窠的现象。*教师必须以教材为抓手,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例如,关于“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知识点,教材先后用了三个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消费心理的同时,应注意渗透以下内容:中学生如何克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提倡养成良好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智的消费方式。在高三教学中,我主要从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公*识、开放意识等方面挖掘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如《经济和哲学简史》、《当代世界*与国际关系》、《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修养》等,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空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活”起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因此,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把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活泼和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的潜能,激发他们敢想敢说敢干,并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认为,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组织讨论。讨论可以让学生达到“说”的目的。如前所述,通过学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说”,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动向和价值判断,因势利导,“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真善美的东西。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师和教材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基本原理的分析。由于多渠道获得的信息,使他们对于某些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争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根据相关结合点设计精当的讨论题。同时要注意论题的趣味性、启发性、规范性、层次性。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把认识中的矛盾和困难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尝试解决,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讨论气氛,保证讨论话题始终围绕主题,在对话、讨论中有不同思想的交锋,但要坚持一条原则: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可以有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结论、不一样的评价,这样才使新思想、新想法、新知识得以闪现,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要遵循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又要遵循“门槛效应”,尽量将难题分解为数个相对较易的题目以利于激活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二是组织活动课。如果说组织学生讨论是要让学生“说”,组织活动课则是要让学生“做”——它可以是情境式,如访谈、小品、短剧、演讲赛、模拟法庭等;也可以是体验式,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也可以是讨论式、辩论式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统一。
三是组织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参与与体验,正是思想*课借以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而思想*学科实践性、时代性强与教材相对滞后的矛盾,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因所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必须采取启发、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组织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与综合过程,把枯燥的*课变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课,将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推向更高层次。这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又开创了思想*课教学的新境界;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使学生敢说话,敢说真话,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勇敢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去实现个人人格的完善。
4.以时政热点为突破口,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时政演讲,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题教学,以关心时政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和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为主题,采取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时政情怀和爱国精神,提高学生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积极贯彻学校关于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开拓视野,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已连续举办了6年,成为沪上知名的一项学生赛事,“专业技能看星光,人文素质看时政”已成为中职校的共识。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时政大赛这一形式,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改变中职生有知识,缺文化;有技能,缺修养的现状。我校学生在我的精心辅导下,勇夺上海市中学生时政大赛金奖,展示了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