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经典词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20: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9:43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9:43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9:44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因为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财阀的利益,因而引起了以两宫太后为首的利益集团的反扑,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注意到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王安石的变法也没有得到广大穷苦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民间就流传这样的段子,村妇喂鸡时,嘴里念叨的就是,安石,进食!
这不能不说是王安石的悲剧。
北宋末年,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剥削越来越严重,民不聊生,农业凋敝,田赋税收没有保证,相反,*的财政支出却因为要每年付给辽和西夏大量银绢而成倍增加,财政危机已经威胁到了宋王朝的生存。无奈之下,继位不久的宋神宗决定启用王安石变法图新,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主要有五大内容。
内容之一是实行青苗法。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
内容之二是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百姓可以不再自己服役,而是改由官府雇人服役。百姓按*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地主、官僚也要交钱。
内容之三是实行农田水利法。*奖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内容之四是实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好坏、多少规定纳税的数目,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内容之五是实行保甲法。*把农民按户组织起来,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由地主充当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每家两个壮丁即出一人为保丁,农闲习武,维持治安,战时入伍,充当兵丁。
水皮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罗列在此,想必每一位读者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王安石毫无疑问得罪的正是皇亲国戚。因此,两宫太后把天下大旱和变法相联系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正因为此,史上有一张流民图毁掉王安石的说法。
那么民间又为何会出现“安石,进食”这样的典故呢?“富国”“强兵”的变法怎么会出现一个民不聊生的结局呢?
问题出在整个的变法内核本质上就是理财、言利、圈钱,一言以蔽之,与民争利。
无为在《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北宋王安石变法思考》一文中,对此列举王安石的得意之笔“青苗法”作为说明。王安石推出的“青苗法”,本意上是考虑到农民利益的,而且,他在鄞县做官时试行过,效果不错。但是当他推向全国时,却南辕北辙了。不识字的农民为了填写贷款申请书要花钱请书吏,到衙门去申请时,贷款多少又任由官吏填写。根据史*载,虽然法定只有二分的利息,但是经过层层贪官污吏的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回的利息竟然高达原来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很多,*得农民“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之”,宁借高利贷,也不敢向*贷款,“利民之政”变成“扰民之举”。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36774.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9:44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hici/wanganshi.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9:45
是“这意思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