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2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32
一、 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50
要想在创作诗词方面取得进步,首先是要学会如何进行诗词赏析。当你知道怎么赏析了,写出来不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不是教学生,我们都是成年人,那么怎么赏析一首诗词相对来说就是比较个人风格的事情。而把你赏析出来的结果成文,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诗词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不止诗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带了感*彩的,诗词在这方面尤其强烈。
但是是不是感情强烈的就是好诗呢?当然不是,这就牵涉到表现手法,写作方式甚至成文的时间地点环境。一首诗词的赏析无非就是感情和文采,再通俗一点讲,你是不是读懂了?你是不是被诗词里面蕴含的浓烈感情感动了?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诗词的赏析基本到位,再通过个人文风表达出来就是你对这首诗词的赏析文章。如果三点全都做到位了,这自然就是一篇好的诗词赏析。
那么具体要如何去做呢?第一点,多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不可能在对文言结构都生疏的情况下去读懂文言之中的韵文——诗词。不但要学会文言文结构,还有了解一些特有的诗歌结构,比如“倒装”,“押韵”,这些在诗词中都必须搞懂。而对于文字的修饰,辞藻的华丽,又分为两个阶段。
汉以前的诗都是质朴,古典的。这话说俗点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没什么文采。《诗经》也好,《古诗十九首》也好,大抵就是有事说事,有感情就抒发。为什么我们今天觉得古典优美,第一他确实是当时提纯出来的韵文,第二就是中国人普遍的崇古情节。其实你只要多读,搞清楚文字、句子的意思,理解汉以前的诗歌没有什么难度。
魏曹植起,中国诗歌进入文字修饰的时代。各种各样精巧的结构,包括音韵上的整饬,修辞手法上的多样化,都进入一个新时期。齐梁体的问题是在于“华而不实,言之无物”,但是这些成为盛唐诗歌的基础。
唐诗相对于宋诗,还是容易理解的。李商隐,晚唐时期的用典狂魔,把宋初西昆体带入了一个无诗不用典的魔怔。这个时期的诗就有很多同学读不懂了。
但是读不懂并不是诗人的错,也不是用典的错,是我们不知典故,还是我们读书太少。
所以不论哪个时期,多读是最重要的赏析技巧。不光读诗,还要读史。因为积极的、昂扬的诗歌都是针砭社会时弊的作品,如果你不了解作者的生平,不了解他是在写什么事情,又如何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呢?
多读,自然能读懂。读懂,就容易被感动。但是每个人不一样,那么每个人被感动的点也不一样。比如陶渊明的隐逸诗词,你读起来可能觉得他心空万物,可我读起来却觉得他是*不得已,这其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代入因人而异。好的诗词作品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通感,他会契合大部分人的感情,让读者为他感动。这其实是诗词赏析最重要的一点,写诗者可以为了感情“不以词害意”,咱们赏析者凭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感情来理解?
第三点,写得好。这个方面倒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判别,如格律诗,首先肯定看平仄、韵脚、对仗、起承转合、有没有特别的构思。非格律诗就从诗意出发,具体看意象表达与铺陈,是否能更多地感染读者。
总的来说,多读诗词,多懂诗词,多学习诗词技法,掌握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是写出好的诗词赏析文章,进而创作出好诗词的诀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2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文言文赏析方法:
一、明确解题步骤
1.把握观点,理解选句。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理解选项语句的含义。
2.读懂题干,弄清标准。
3.依据标准,对照原文。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
二、内容要点的归纳常用方法有两种
1.信息提取法。准确地归纳核心信息:人、事、景、情、理等。
2.题面验证法。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三、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借助整体阅读归纳主旨。整体解读文章内容从而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2.借助文体特征分析观点。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在人物形象上,作者可能有简略的评价;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关键在于理解该物的形象特征;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3.借助关键信息分析观点。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关键词、点睛之笔、文眼;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即可分析归纳出文章观点。
4.借助知人论世分析观点
提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16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8:24
鉴赏方法: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解题方法: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综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情感赏析
【答题要点】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将初中所学的诗歌进行归类,大致又有以下常见的一些: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2:本诗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1:32
一、 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赏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50
要想在创作诗词方面取得进步,首先是要学会如何进行诗词赏析。当你知道怎么赏析了,写出来不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不是教学生,我们都是成年人,那么怎么赏析一首诗词相对来说就是比较个人风格的事情。而把你赏析出来的结果成文,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因为,诗词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不止诗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带了感*彩的,诗词在这方面尤其强烈。
但是是不是感情强烈的就是好诗呢?当然不是,这就牵涉到表现手法,写作方式甚至成文的时间地点环境。一首诗词的赏析无非就是感情和文采,再通俗一点讲,你是不是读懂了?你是不是被诗词里面蕴含的浓烈感情感动了?这首诗到底写得怎么样?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诗词的赏析基本到位,再通过个人文风表达出来就是你对这首诗词的赏析文章。如果三点全都做到位了,这自然就是一篇好的诗词赏析。
那么具体要如何去做呢?第一点,多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不可能在对文言结构都生疏的情况下去读懂文言之中的韵文——诗词。不但要学会文言文结构,还有了解一些特有的诗歌结构,比如“倒装”,“押韵”,这些在诗词中都必须搞懂。而对于文字的修饰,辞藻的华丽,又分为两个阶段。
汉以前的诗都是质朴,古典的。这话说俗点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没什么文采。《诗经》也好,《古诗十九首》也好,大抵就是有事说事,有感情就抒发。为什么我们今天觉得古典优美,第一他确实是当时提纯出来的韵文,第二就是中国人普遍的崇古情节。其实你只要多读,搞清楚文字、句子的意思,理解汉以前的诗歌没有什么难度。
魏曹植起,中国诗歌进入文字修饰的时代。各种各样精巧的结构,包括音韵上的整饬,修辞手法上的多样化,都进入一个新时期。齐梁体的问题是在于“华而不实,言之无物”,但是这些成为盛唐诗歌的基础。
唐诗相对于宋诗,还是容易理解的。李商隐,晚唐时期的用典狂魔,把宋初西昆体带入了一个无诗不用典的魔怔。这个时期的诗就有很多同学读不懂了。
但是读不懂并不是诗人的错,也不是用典的错,是我们不知典故,还是我们读书太少。
所以不论哪个时期,多读是最重要的赏析技巧。不光读诗,还要读史。因为积极的、昂扬的诗歌都是针砭社会时弊的作品,如果你不了解作者的生平,不了解他是在写什么事情,又如何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呢?
多读,自然能读懂。读懂,就容易被感动。但是每个人不一样,那么每个人被感动的点也不一样。比如陶渊明的隐逸诗词,你读起来可能觉得他心空万物,可我读起来却觉得他是*不得已,这其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代入因人而异。好的诗词作品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通感,他会契合大部分人的感情,让读者为他感动。这其实是诗词赏析最重要的一点,写诗者可以为了感情“不以词害意”,咱们赏析者凭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感情来理解?
第三点,写得好。这个方面倒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判别,如格律诗,首先肯定看平仄、韵脚、对仗、起承转合、有没有特别的构思。非格律诗就从诗意出发,具体看意象表达与铺陈,是否能更多地感染读者。
总的来说,多读诗词,多懂诗词,多学习诗词技法,掌握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是写出好的诗词赏析文章,进而创作出好诗词的诀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2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文言文赏析方法:
一、明确解题步骤
1.把握观点,理解选句。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理解选项语句的含义。
2.读懂题干,弄清标准。
3.依据标准,对照原文。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
二、内容要点的归纳常用方法有两种
1.信息提取法。准确地归纳核心信息:人、事、景、情、理等。
2.题面验证法。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三、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借助整体阅读归纳主旨。整体解读文章内容从而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2.借助文体特征分析观点。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在人物形象上,作者可能有简略的评价;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关键在于理解该物的形象特征;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3.借助关键信息分析观点。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关键词、点睛之笔、文眼;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即可分析归纳出文章观点。
4.借助知人论世分析观点
提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16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8:24
鉴赏方法: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解题方法: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综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情感赏析
【答题要点】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将初中所学的诗歌进行归类,大致又有以下常见的一些: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2:本诗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