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9:36
我估计要不回来。虽然这女孩被诈骗金额已经达到了54000元,是满足立案标准的,但这种网络诈骗一般很难追回损失。
这些事情的发生,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司空见惯的一种诈骗类型。很多诈骗犯花钱让弹窗广告进行推广宣传,广告上面写着一些免费送手机,免费送皮肤等等一些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精准的抓住了部分人占小便宜,妄想不劳而获的那种心理。通过这些不可能兑现的“馅饼”吸引那些防范意识差,又想占便宜的那些人,骗子再巧舌如簧,花言巧语的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假期期间,尤其是寒假暑假这种超长的假期,那可是小孩被诈骗的高峰期。现在的小孩子基本年纪小小就喜欢捧着一个智能手机,接触的信息量虽然大,看世界的眼界虽然更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隐患风险,被诈骗钱财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种小孩子因为网上交友,广告,抽奖等等导致的被骗行为,表面上只是这个孩子的错误,因为贪小便宜防范意识差才上了骗子的当。但实际上还有隐藏三方的过失错误——第一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孩子的防范意识差,其实跟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要加强孩子的这种防范意识。同时父母和监护人的银行卡密码,支付宝,微信密码要对孩子保密,防范于未然。第二方,骗子。如今的网络诈骗真是层出不穷,招式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很多大人都被坑过。第三方,浏览器方面。浏览器的弹窗广告其实是网络诈骗的温床,需要对弹窗广告加以规范,创建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给青少年门打造一个好的网络环境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民众共同发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9:36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9:3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9:3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9:38
这件事情其实是发生在江苏无锡这一边,小陈年龄倒不是特别的大,今年也是上五年级,平时自己就喜欢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这一天正好他也在玩游戏不过去,突然发现手机上面推送了一个广告。按照这个广告的内容来看,是可以免费领取一款游戏皮肤的,由于小孩子年龄比较小,于是便相信了这个广告,而且还按照广告上面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在添加了对方的微信之后,小陈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对方如何去领取这个皮肤。对方告诉小陈是可以免费领取这个皮肤的,但是必须要有银行的流水证明才行,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流水证明呢?对方又告诉小陈可以直接用手机微信转账给他们,这样就有了流水证明,而且还承诺小陈事后这笔钱还会返还给他。一个上五年级的小孩自然不会想这么多,警惕性也比较的低,于是便信以为真。
在这之后,小陈先后用自己母亲的手机向对方转账12次,转账的总金额达到了5万多元,但是在转账12次之后,小陈还是没有能够拿到自己心爱的游戏皮肤,并且此时小陈母亲绑定在微信上面的银行卡内已经没有任何的余额,这个时候的小陈才发觉有些不对劲,并把自己的遭遇告知了自己的母亲。
当然小陈的母亲在得知到这个消息以后,自然而然也就知道孩子上当受骗了,随后在母亲的陪伴下,小陈也是来到当地的*报警,目前这个案件还正在侦破当中。这件事情其实也是给所有的家长敲响了一个警钟,孩子不是不可以玩游戏,但是一定要适量,其次就是微信里面如果绑定了银行卡,那就一定要设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