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1: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2:59
提起“八贤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杨家将传》、《三侠五义》、《杨家府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总将八贤王塑造成一位仪表堂堂、仗义执言、充满正义能量的王爷。他往往能够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忠臣鸣冤,整治奸臣贼子,一把御赐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彰显了八贤王的高贵地位,同时也让我们为正义得以伸张而大呼过瘾。
然而,作为戏剧形象的八贤王,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原型究竟是谁?作为一个严谨的历史爱好者,二哥对此作了一番考究,以期给大家讲明白。
赵德崇说在小说和戏剧中,关于八贤王的姓名说法并不统一,但却基本都有对应的历史人物。
明代秦淮墨客的话本《杨家府演义》中有载:
“匡胤乃就殿前拜受毕,遂升殿,……封子德昭为皇太子,德芳为梁王,封兄子德崇为燕王。燕王乳名八哥,人遂称为八大王,最有才能,人皆敬服。”
这里描述的八贤王(或八大王)是宋太祖赵匡胤哥哥的大儿子,这种说法并不可信。赵匡胤是有一个叫做赵匡济的哥哥,但他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史籍中并没有关于他留有子嗣的记载。
不过,根据《宋史·宗室传》的记载:
“汉恭宪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
可以看出,赵德崇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大儿子赵元佐(965年—1027年)的本名,辈份上虽然也是赵匡胤的侄子,但并不是同一个老爹。
此外,建隆元年(960年)时的赵元佐只有5岁,用“最有才能,人皆敬服”来形容一个5岁的小屁孩,有些过于牵强。因此,八贤王是赵德崇或赵元佐的说法并不成立。
赵德芳说明清以后的评书、戏曲作品中,多将八贤王记为赵德芳,即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
著名京剧选段《贺后骂殿》中对赵德芳获封八贤王有详细的描述。是说在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继承皇位。赵匡胤的皇后贺氏因丈夫死因不明,让本应是太子的赵德昭去殿前质问,太祖赵光义大怒,想要斩杀侄子,赵德昭气愤之下在金殿上撞柱而死。贺后之后再次带着次子赵德芳上殿质问,赵光义遂理屈*,赐贺后尚方宝剑,封为太后,入养老宫,并加封德芳为八贤王。
然而,以上戏曲中的演义情节,在真实历史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时间线的错误。
宋太祖赵匡胤的结发妻子贺氏早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去世,皇后也是之后追封的名号,因此,除非是贺皇后起死回生了,否则不可能在太祖赵匡胤去世后再带儿子去找赵光义理论。
再则,老八的名号无根据。
宋太祖赵匡胤只有四个儿子,没道理称之为“八贤王”。且从同辈中的大排行来看,虽然赵德芳是宋太祖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但却比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的年龄还要大,无论如何都排不到第八。
由此可以断定,将赵德芳作为八贤王也仅仅是后世假借其名讳,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赵德昭说明代熊大木所著《杨家将》(原称《北宋志传》)中则将八贤王记作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就是上面戏曲中“撞柱而死”的那位。
在《杨家将》中,在太祖赵匡胤的弥留之际,曾将金锏赐予赵德昭:
“太祖又唤其子德昭曰:‘为君不易,今传位与叔王,以代汝之劳也。今赐汝金简一把,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
这样做的目的是给日后的太祖皇帝一个威慑和制约,同时保证自己儿子们不至于被皇帝肃清。
然而,小说中看似有理有据的的情节,的确有些理想化了。历史总比小说要残酷许多。实际上,因赵德昭的胞兄赵德秀早夭,根据封建君主制的纲常,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本应是赵德昭作为太子继位。然而,最终却是他的叔叔,宋太宗赵光义以不太正当的方式成为了皇帝。可想而知此时赵德昭的真正处境。
《宋史》中记载的赵德昭形象甚好,称其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但太祖在世时并未给他封王。之后,是赵光义将赵德昭封为了武功郡王,借以掩饰自己皇位的来路不正。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攻打幽州,一晚,宋太宗突然消失,大臣们四处找不到太宗,就有人谋议将赵德昭立为新皇帝。
太宗被找到后,当然也得知此事,因而对赵德昭产生了强烈不满。班师回朝以后,赵德昭曾向太宗建议犒赏三军,赵光义听到后,简直气不打一处来,便对赵德昭说到:
“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宋史·赵德昭传》”
意思是说:“等你当了皇帝,再奖励他们也不晚”。这样一来,无疑是将赵德昭放在了想要谋逆夺权的对立面。此后,赵德昭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回到自己的王宫便自刎身亡了。
这样看来,赵德昭去世的时候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反观《杨家将》(又称《北宋志传》)中的八贤王,其主要故事均发生在同一年名将杨业归宋(979年)以后。由此可知,赵德昭是八贤王这一说法也站不住脚的。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说的赵匡胤四子赵德芳年两年后也去世了,年仅23岁(981年):
“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宋史·赵德芳传》”
二人两年内相继离世,实在是有些蹊跷。
赵元俨说之前说了,宋太祖的儿子里面并没有八王,但太宗的儿子里面确实是有一位,那就是宋太宗的第八子,周恭肃王赵元俨。论辈分,赵元俨应该是宋真宗赵恒的亲弟弟,宋仁宗的叔叔,生活在太宗、真宗和仁宗三朝。
清代小说家石玉昆所著《三侠五义》小说中的八王爷,参与了著名的“狸猫换太子”,将幸存的小仁宗接收并抚养*,后来又过继给真宗并继承王位。这一故事梗概衍生出了后来被我们熟知的“包青天”系列的艺术作品。
宋人王辟之的史料笔记《渑水燕谈录》中均存在对赵元俨的相关记载:
“性严毅,威望著于天下。士民识与不识,呼之日‘八大王’。”
这样看来,赵元俨似乎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八贤王了。
然而,万事的确是经不起细推敲:
首先,赵元俨的生年是雍熙二年(985年),较之前说的杨业归宋已过去了6年,在时间线上无法与杨家将中的八贤王形象对应,造成了《杨家将》与《三侠五义》两部文学之间非此即彼的矛盾。
此外,《宋史》中曾记载赵元俨其人生性寡欲,喜好书画文词,尤其是宋仁宗继位以后,刘太后临朝,为了避嫌,元俨经常阖门不出,还常装病无法上朝议事。与文艺作品中的八贤王形象相去甚远。
所以,我们找了半天八贤王的原型,似乎以上每一位都有我们所熟知的“八王爷”的影子,却又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符合我们心目中那“完美王爷”的形象。
溯其缘由,历史虽未说明,却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北宋时期的皇帝均是宋太宗赵光义一系的后人,直到南宋高宗时期,终于回到太祖赵匡胤一脉。自此,之前史料未有记载的,关于如“斧声烛影”等赵光义即位不正的言论,开始出现在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之类的正史之中。赵光义将他哥哥辛苦打下的江山占为己有的故事在民间快速流传。
于是后世文人们出于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同情,便杜撰出一个作为太祖后人身份的“八贤王”,将史载和轶闻中几个王爷的形象杂糅起来,赐予其“如不法得以专诛”的特权。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正义凛然,敢于挑战帝王权威的正义象征,实在是非常的“解气”。
拓展阅读:《宋史》、《杨家将》、《三侠五义》
参考资料:《八贤王本事》——汪圣泽、《“八贤王”的历史原型是谁》——汪家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00
在杨家将的故事里,八贤王名字叫赵德芳,在宋太祖的儿子中排行老八。他手持一把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周旋于皇帝、奸臣和杨家将之间,往往在危急时刻,正义且机智地帮助杨家将渡过难关,因此他是深受民间百姓喜爱的一个故事人物。
之所以说八贤王是故事人物,是因为他确有历史人物的某些影子,但大多数故事都是虚构的,在细节上也与历史不符。
赵德芳确有其人,他是宋太祖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因此八贤王的“八”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宋太祖在位时,先后封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宋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六年,赵德芳“寝疾薨,年二十三”。也就是说,赵德芳是在睡梦中突然死去的,而且年纪才二十三岁。
这时距离杨业归宋的太平兴国四年,也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杨家将故事中,八贤王的事迹很多发生在杨业去世之后,所以从时间上看,真实的赵德芳是做不了八贤王那些事儿的。
从史料看,赵德芳的二哥赵德昭倒是更像八贤王一点。赵德昭是宋太祖的第二个儿子,由于老大赵德秀早夭,所以他曾被认为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赵德昭聪明英武,喜怒不形于色,很受宋太祖的钟爱与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焉”,这一点很像故事中的八贤王。
宋太祖在“斧声烛影”中不明不白去世后,宋太宗即位,将赵德昭封为武功郡王,位列宰相之上,从权威看这个封王也是像八贤王的。
但是宋太宗对这个原本是皇位继承人的侄子是存有很深的戒心的。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出兵幽州,在战场上宋太宗忽然失踪,大臣们一时找不到皇帝,有人提出要立赵德昭为帝。这件事以后,宋太宗对赵德昭更加猜忌。班师回朝后,宋太宗很长时间没有犒赏将士,将士们心里就有了埋怨,赵德昭于是劝宋太宗行赏,不料宋太宗闻言大怒,对赵德昭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就是说等你当了皇帝,才行赏也不晚啊。
这句话说得很严重,赵德昭终于明白自己是宋太宗的大忌,于是,忧恐之下回到王宫自杀了。赵德昭自杀时,杨业刚刚归顺宋朝,那么赵德昭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杨家将故事里的作为。
综上所述,八贤王是根据宋初宗室的轶事,加上民众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一个故事人物,他并没有确定的历史人物原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00
熟悉杨家将、少年包青天的人肯定都知道一个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贤王。这位王爷刚正不阿,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是不可多得的正面人物。正因为如此,在民间非常受到欢迎,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人们一代代地传颂着八贤王的故事,正因为一直口口相传,很少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老人讲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历史上,八贤王实际上没有这样一个封号,但是实际上是有原型的,这位八贤王的原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他被后世的人虚构为八贤王,并且为他杜撰了一整套的故事。
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死去,他死后其弟弟晋王赵匡义即位,因为这个继承办法和历史上的皇位继承顺序不一样,所以历来受到怀疑。
怀疑归怀疑,宋赵匡义即位后,不仅通过相当高明手腕稳固了皇位,还迫使钱俶纳土,攻灭北汉,一定意义上完成了统一。在他死后皇位由其子宋真宗即位。整个北宋皇位都是太宗一系的。
赵匡义即位后,当时太祖的儿子自然收到了猜忌,但是赵匡义为了安抚人心还是给他们非常优越的待遇,当时赵匡胤仅存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检校太保、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这两人位高实际上没有多少权力,毕竟赵匡义有所警惕。
但是在赵匡义皇位稳固之后,对这两个侄子开始了猜忌,先是训斥赵德昭,导致赵德昭害怕自杀,年仅26岁,这一年是公元979年,三年后,981年,年仅22岁的赵匡胤四子赵德芳意外病死,相比于赵德昭,他的威胁肯定更小,所以赵匡义对他的死表示非常哀伤。两人后来,累计追赠秦王、越王等一些列封号。
在民间赵德芳的地位被逐渐拔高,先后成为协助杨家将,包青天等破案的得力靠山,因为他地位尊崇,连皇帝都要忌讳三分,一些奸臣更加惧怕他,不过,这都是民间人士的美好愿望,因为他死得太早。
赵德芳死的时候,当时的杨业还在北汉担任建雄军节度使,所以他们是没有机会遇见的,除非见鬼了。而包青天更加邪乎,他生于999年,大概在赵德芳死后18年才出生,所以也不可能协助他破案。
历史有时候很诡异,虽然赵德芳和赵德昭两人早死,但是因为靖康之耻,导致太宗一系的宗室都被俘虏,南逃的高宗赵构在太子早死后又没有其他的子嗣,加上当时金人气势如虹,很多人盛传金人是赵匡胤投胎转世来找他们索要皇位的。
在现实和精神上双重考虑之下,赵构决定把皇位还给太祖后人,于是从民间寻找了后来的孝宗,并且传位给他,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太祖系。一直到南宋灭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01
八贤王是宋太祖排行第八的儿子--赵德芳,是一个正气凛然的王爷。权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入朝不跪。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01
八贤王是赵匡胤的亲儿子,他的权力是很大的,有先斩后奏的实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