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你好,欢迎来到懂视!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嫦娥1号的资料和图片(快来帮忙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0:5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40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明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发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历史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1)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计划将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相关资料

为月球画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观测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记者从组织参观此次发射活动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向上调整。

外国游客无缘“现场”

据西昌金英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07年9月27日下午,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的1000多人报名参加,主要以散客身份为主。由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可供参观的现场席位最多只有2000个,且要先满足部队、科研单位、*等部门人士,因而,实际普通参观者的名额并不到2000人。

而此前媒体报道的800元门票的价格则有可能上浮。具体调价结果旅行社将于2007年9月28日公布。

据了解,这些参观者仅限于我国国内的旅游者。目前,国外游客仍不在现场参观的接待范围之内。

身份知会所在地*

据了解,我国游客只需将身份证件传至旅行社、并交纳一两百元订金,即可“预订”参观名额,而无须提供工作单位等其他信息。一旦发射中心确定了发射的具体日期,旅行社将会提前几天通知报名者。

旅行社在收到报名者的身份证件复印材料后,会在备份后提供给卫星发射中心审核。发射中心并会就游客的身份向所在地的*机关核实,并通知当地*机关,以备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随时联系到相关人士。

最多提前两小时入场

据旅行社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嫦娥一号”发射的日期初步定在2007年10月26日前后,且具体的发射时间“极有可能在晚上”。但更确切的发射时间尚有待于相关部门的最终确定。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将在10月月底发射。

心急的游客是否可提前进入发射基地目睹“嫦娥一号”的风采呢?对此,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绝对不可能”,因为出入基地的车辆均需凭特制的通行证方可放行。而由旅行社统一组织的散客则会乘坐统一的大巴进入发射基地,“最多提前一两个小时”。

可携摄像机拍摄发射

发射当日,所有的游客均将在距卫星发射中心60多公里外的西昌市区集合,然后乘坐专门的大巴进入发射中心,当晚参观完发射盛况后再返回西昌市区。另据了解,观景台离发射点约2.5公里。为了满足游客拍照留影的要求,旅行社方面透露,本次参观将可能与以前一样,允许游客携带照相机及摄影机拍摄留念,记录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外,为配合“探月旅游”,当地旅行社还开发设计了丰富的景点,构成“一日游”、“两日游”等。

发射初定2007年10月24日18:05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已“站”上发射塔

10月17日下午,记者驱车自西昌市城区出发,沿西南方向上泸黄高速公路。沿途,不时可见火箭雕塑以及“卫星城”等标语。约35分钟后,汽车自漫水湾镇下泸黄高速公路,拐上一条柏油简易公路。当地人把进这条简易公路称之为“进沟”,不知是否与卫星发射基地在山沟沟有关。

发射中心17日戒备森严,18日可参观

由于卫星发射在即,卫星发射中心10月17日全天禁止游客参观。

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石雕前,远远可看见一幢高大的建筑。当地人介绍,那就是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发射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前,一名卫兵威严地站立着,另一名卫兵来回检查过往车辆、行人的证件。

据当地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10月16日和10月1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常对游客开放。

此外,“嫦娥一号”发射前,附近方圆四公里之内的居民将撤离,2.5公里内的居民必须撤离出该区域。据称,此举是为预备火箭发射万一失败,避免对附近居民造*员伤亡。

“嫦娥”发射架下,灯光闪烁

10月17日,记者进入发射中心附近区域,距最近的卫星发射架不过200米远。站在发射中心南面的半山腰上,可见发射中心三面环山:左侧是牦牛山,右侧是峡谷口,对面的山峰较小,当地人尚未为其取名。

记者看到,高大的2号发射塔和3号发射塔分隔在两个区域。亚洲最高的2号发射塔,固定架和移动塔处于分开的状态,分别矗立在一条铁轨的两头。

最为显眼的是即将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塔。和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没有窗户的大楼,楼顶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红色吊车。

据航天专家评价,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另外,分布在发射基地各处的6个避雷塔尖高耸入云,最长的约有70层楼高。

据了解,截至10月17日下午,用于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嫦娥一号”都已经吊装上发射塔,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记者看到,基地内车辆、人员来回忙碌着,“嫦娥一号”发射架下,数盏电灯分外闪亮,如发射时喷射出的火焰一般。

此前,为确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一号”的能力。

观景平台 屋顶用铁皮搭建

花800元钱,可在指定区域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盛况。记者昨日了解到,组织观看此次卫星发射的西昌金英旅行社已停止接收报名和预报名。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该旅行社,工作人员正紧张地通知全国各地交纳订金的游客。

“我们通知这些游客于23日赶到西昌。”一名女性工作人员说。记者发现报名前去观看卫星发射的武汉游客寥寥数人。

据了解,金英旅行社受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委托独家办理国内外游客参观手续。该旅行社开设了卫星基地旅游纪念品专卖店,成立了卫星基地讲解队。

记者还提前探访了“嫦娥奔月”观景平台。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看到“观景平台”为一栋四层楼房。

屋顶上用铁皮搭建了错落有致的两层“观景平台”。“卫星发射时,在这里就可以看到火箭扶摇升空的情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站在楼上,远望正前方,隐约可以看到“嫦娥一号”发射架的雄姿。——这里距发射基地刚好4公里。


嫦娥一号”将利用上海造”激光眼”拍下首张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不论“嫦娥”奔月还是登月,首先要制作一张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制订探月计划国家的必答题,有望于本月下旬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也不例外。

记者获悉,该星搭载上海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激光高度计,将承担我国首位“探月摄影师”之责,为世人拍下第一幅拥有较高精度的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首只太空“激光眼”

作为“嫦娥一号”最重要的载荷之一,这台激光高度计的正样产品目前已装星。在上海可以见到其初样产品,“身长”30厘米,“体重”15公斤,看上去像是一台放在铁盒子里的摄像机,但它“拍”的东西可不是平面影像,而是三维立体的。令专家自豪的是,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以往科研基础上,仅用两年时间便按时交付这只“激光眼”,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即将成为我国首台发射进入太空的激光高度计。

激光拍照“掐秒表”

“激光眼”的制图形式非同一般,不是靠成像,而是靠“秒表”。激光高度计会向月球不断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并不断精确计时。“嫦娥一号”有了它,就好似向月亮表面一个接一个派出“光速短跑队员”,这些“运动员”一触到月面就即刻原路返回;激光高度计根据其“跑步”成绩,就能实时计算出其所跑距离,从而分辨出月面哪高、哪低,哪是山脉、哪是盆地,最终得到各处的实际海拔,合成为一幅带有月球高程的完整地形图。

按计划,在“嫦娥一号”进入环月阶段后,激光高度计便开始工作,不论月球表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论卫星处于正飞还是侧飞,都将长期开机,在200公里轨道高度上,每隔一秒发射一束激光。就这样,“嫦娥”像绕绒线球一样,围着月亮转了一圈又一圈,留下一个个激光“足印”,把月表状况统统扫描下来。

为后期着陆打基础

激光高度计技术不仅将为后期探月工程打基础,还将延伸至其它深空探测领域。美国科学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火星探测器上都采用了这种激光高度计,通过不同颜色来标定不同高度,火星地貌简洁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也为火星探测器选定最佳着陆点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

据透露,我国已开始着手火星和小行星探测论证,这类“激光眼”有望在其中发挥作用。

“嫦娥1号”将在10月24日下午6时许发射升空。有关天文空间研究方面的专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如果发生异常,可用激光摧毁

火箭里有的部件有两个或三个,允许一个或者两个零件是坏的,不影响整个火箭的正常工作。还有的设备是“双点双线的冗余”等。

另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还为火箭“减轻负担”(专业上称之为“降额设计”),采取双线设计,留有余量,保证线路安全。一般可以为设备降一半的负担。
据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些相关系统级的冗余,主要是控制系统的冗余。

记者了解到,火箭飞行时,有一个测量系统测量其位置、速度等。其计算机设备采用3个CPU的。据介绍,火箭包括控制系统 (类似转向等设备)、 结构系统(承载)、动力系统和测量系统。
异常运行超过安全范围 火箭将被击碎

当前,针对“嫦娥一号”的发射安全工作,已做到万无一失。在人员疏散方面,由当地*负责(本报曾作详细报道)。其他安全方面,由部队和科学家们负责。

不仅如此,“基地已做好应付最坏打算的技术准备,而且非常先进和成熟。”昨日,参加漫水湾“发射安全”会议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针对火箭升空可能出现的万分之一可能性的两种故障情况,发射基地都做好了全力技术保障。”

一种情况是,长征三甲火箭在喷火起飞时,因某种不可预知的原因,突然停滞不动。一旦出现这种苗头,整个系统的应急预案就会快速启动,消除可能发生的所有危险。据称,该技术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可完全防患于未然。

另一种情况是,当火箭正常点火升空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轨道运行异常,而且,这种异常超越了安全范围。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护卫火箭上天的激光等仪器,就会迅速发挥作用,瞄准核心目标,将其击碎,其碎片也必将落在疏散安全范围区内,不会对人畜造成任何伤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40

嫦娥1号2006年底发射 将建火箭加油站

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嫦娥一号”预计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如果条件允许,天文爱好者可用肉眼观测。

中国探月计划问世后,一支庞大的“科技军团”将负责把科学家的设想变为现实,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就是领军人物之一。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通用网址,E通天下
俄罗斯方块邀你玩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目前,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良好。”日前,龙乐豪院士在双星计划探测二号卫星发射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嫦娥一号”只有成功进入月球卫星工作轨道后,才能实现对月球的探测计划。他说:“如果地面发射、飞行途中出现任何问题,整个计划都有可能前功尽弃。”作为确保嫦娥探月工程技术首席专家之一,龙乐豪告诉记者,通俗一点讲,工程有三大目标——“到得了”、“转得起”、“传得到”。龙院士说:“工程的三大目标也正是我们技术上的三大攻关难点,将向中国的航天技术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奔月:长三甲火箭搭天梯

据了解,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深空探测比如月球探测工程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大里程碑。龙院士讲,深空探测需要火箭把航天器送入更高的预定轨道,龙乐豪在介绍“嫦娥一号”的“助力神”——“长三甲”运载火箭时说,火箭运载系统重量241吨,全箭长度53米。火箭这样的“身材”可以将130公斤的“嫦娥一号”探测器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龙院士解释说:“此次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飞行轨道高度有40万公里,要求运载系统在技术上不仅能将飞行器打到这样的高度上去,而且要求测控系统测得准。”

奔月路径:将多次飞经我国上空

“天上一天,地上十年”,传说中的嫦娥奔向月亮可能也就一天工夫。龙院士介绍说:“从起飞到进入目标轨道的飞行时间大约为10天,飞行过程中‘嫦娥一号’将多次经过我国上空。”对国内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据天文学家预测,如果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允许的话,有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现代“嫦娥”奔月的情景。龙乐豪院士透露,“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预计2006年年底可以待命出厂。

奔月传信:“天罗地网”接收数据

“嫦娥一号”在经过了发射、飞行、进入预定轨道等程序后,如何将探测数据传回地面,成为工程的技术难题。龙乐豪说,“嫦娥一号”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为月球拍“全景照”;另外,目前世界上还未探测到月球南北纬50度以上的区域,而此次将实施对这一地方的探测。龙院士说:“要保证这些探测数据顺利传回来,需要有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等做支持。目前,我们在技术上需要重点解决的就在此。”据了解,探月工程对火箭、卫星、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技术提出了创新性要求。

奔月时机:每天只有约35分钟

“嫦娥一号”发射时间是择机确定的。为什么这么说?据龙院士介绍,适合火箭发射的时间一年中仅有不多的月份,而当月每天只有约35分钟的时间适宜发射。龙乐豪说,考虑到光照、太阳入射角、测控条件以及轨道*等因素,“嫦娥一号”首次飞行的时间有可能会在2006年年底或2007年初。据龙院士透露,“嫦娥工程”二期、三期的运载火箭可能为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龙院士说,“嫦娥一号”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到目标轨道的距离与时间最长的航天器,其飞行时序与控制十分复杂,正所谓:“乘旧车、跑远道,安全可靠最紧要”。目前,长征五号、长征六号等长征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正处于论证阶段。

奔月设想:二百公里高轨道建天基

如果飞行器要飞往异常遥远的星体去进行科学探测,动力燃料的使用将成为一个实际问题。带多少燃料才能满足飞行器的航程需要呢?假如中途动力不足又该如何应对?有过多年“实战经验”的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早就为飞行器的“吃饭”问题想好了对策——在距离地面大约200公里的轨道上建一座“天基”,作为飞行器的加油站。

龙院士的创意是这样的:火箭从天基上飞起的重量大约为200吨左右,而在地基上起飞时火箭重量达2800吨左右。龙乐豪预测,火箭可以在天基上做短暂停留,加注燃料后继续飞行。同时,龙院士告诉记者,天基的建设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从地面上向天基运送储备动力燃料,需要多次反复运输;第二,在天基上组装、加注、发射;第三,确保经济、可靠。

资料:探月工程分为三期

2004年1月,月球探测工程经*正式批准立项后,该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为此国家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准备于2007年年初以前发射“嫦娥一号”。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一期工程启动时间2004年2月,计划将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二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41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齐湘辉 秦大军)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

黄春平说,发射计划延期,“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工作周期决定。”“神舟”七号火箭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作周期,首先要进行单样技术攻关,攻关合格后再设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进入抽样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通过性能指标测试,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艺能力在工厂的生产能力范围内。抽样合格后,再修改设计,做试样生产,再进行产品实验,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此外,还要请相关专家进行测评。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

黄春平介绍,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

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根据中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嫦娥1号选用的有效载荷有6套24件,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和太阳风粒子探测器等。其中CCD立体相机是拍摄全月面三维影像的专用相机,在中国属首次使用;成像光谱仪用于获取月面光波图谱;伽马/X射线谱仪用于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微波探测仪除用于获取月壤厚度信息外,还能给出月球背面的亮度温度图和月球两极地面的信息。

由激光器、望远镜和接收电路三部分组成的激光高度计,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它在探月卫星的发射阶段和转移阶段都处在“睡眠状态”。卫星进入环月轨道后,激光高度计首先向月面发射激光束,并立刻用望远镜把反射回来的光束变成电信号;接着,接收电路盒将迅速进行精确计算,用最短时间得出该探测点的月球海拔高度。激光高度计完成绕月旅行,月面每个探测点的海拔高度就一清二楚了。这些数值一旦与CCD立体相机拍摄的平面图像相叠加,就是一幅完整而精确的月面三维地形图。只要激光高度计发射的探测点足够密,就能获得覆盖整个月球的地形图,包括人类探月活动从未涉及的月球两极区域。

据探月专家介绍,美国、欧空局、俄罗斯和日本等以前从未在探月过程中使用过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和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微波遥感技术,所以嫦娥1号上的微波探测仪是世界上首次在探月卫星上装载微波遥感装置,用以实现对月面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并将对所发回的数据进行反演和解析。不过,由于月球远离地球,对月球进行微波遥感探测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风险。为确保探测成功和能稳定地发回数据,现正加强对月球微波遥感的地面仿真研究,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做相应的技术改进。

嫦娥1号有效载荷共重130千克。早在2004年1月7日,所有24件仪器就完成了首轮联合测试,结果相当成功。测试表明,探测仪器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已基本攻克,并解决了设备间的接*术。全部探测仪器于2004年9月交付,并与卫星平台一起进行噪声、振动、辐射和真空等各种空间环境的模拟测试。

使用成熟的火箭

按照计划,长征3号甲被选为月球探测卫星的运载火箭,发射场选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但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

根据设计,嫦娥1号的运行轨道近地点为200千米,远地点为51000千米,属于大椭圆轨道。火箭必须精确地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才能准确完成预定探测任务。为满足探月卫星的特殊要求,长征3号甲火箭控制系统增加了单机和线路备份,确保飞行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偏差,万无一失。

选择长征3号甲主要考虑到它是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发射成功率最高的成员之一。该火箭拥有更灵活而先进的控制系统,可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其它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发射。

目前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3号甲火箭已进入试样研制阶段,部分组件和箭体已开始投产。但由于月球探测器尚处于初样设计阶段,今后研制人员还将根随着探测器研制的深入,逐步对火箭设计进行适应性修改,预计将于两年后出厂。

嫦娥1号发射时间的选择要考虑到光照、太阳入射角、测控条件和轨道*等因素。发射后,卫星将用8~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在经过发射、飞行和进入预定轨道等程序后,如何将探测数据传回地面,是工程的技术难题。

嫦娥1号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说,通俗一点讲,该工程有三大目标,即“到得了”、“转得起”和“传得到”。嫦娥1号从起飞到进入目标轨道将多次经过中国上空。如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允许,人们有可能用肉眼观测到现代“嫦娥奔月”的情景。

测控和应用系统

由于旅途遥远,所以测控系统尤为重要。测控系统将以中国现有的S频段航天测控网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仪天文测量系统组成,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

嫦娥1号卫星不仅需要对月球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还需要把太阳能电池板始终对准太阳,同时又要把传送天线对准地球。目前,中国在上海佘山和乌鲁木齐分别拥有一个直径25米的天线,但它们只能有4~6小时可用来接收星上信息。为了嫦娥1号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国将分别在北京和昆明设一个直径50米(国内最大)和一个直径40米的天线。这样在我们的国土上,可用4个天线交叉干涉,对近40万千米远的嫦娥1号进行测控,并为应对外界干扰因素和意外因素留有应急的能量。

地面应用系统包括月球探测卫星运行管理中心、数据接收中心以及科学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三个部分。

四大难关

虽然卫星和火箭采用成熟技术,但还是要攻克一些技术难点。中国航天器已到达的距地球最远距离为7万千米,而月球距地球达38万千米。而且月球以及月球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所以月球探测卫星与一般的地球卫星有很大不同。

据权威人士介绍,研制和发射嫦娥1号探月卫星的技术难点主要有4点:

一是轨道设计与控制。它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的基本保证。在飞往月球轨道的过程中,月球卫星既不能碰着月球,也不能飞过去,因此轨道设计和控制是一个新问题。必须正确认识月球卫星轨道设计的客观规律,寻找合理的工程实施途径。

二是测控和数据传输。地月相距遥远,测控信号的空间衰减明显增大。同时为实现卫星绕月飞行,需经历复杂的轨道转移过程,其间的测控任务对星上和地面测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38万千米外的探测带来卫星天线怎么设计和地面站怎么设计等问题。

三是制导、导航与控制。月球探测卫星从绕地飞行到准确进入绕月飞行轨道,需经历多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要求控制精度高和实时性强。卫星对地观测是两体定向,即太阳帆板对日定向,观测设备和测控通信设备对地定向,以观测和传输信息。而绕月卫星是三体定向,即太阳帆板对日,观测设备对月,测控通信设备对地。三体定向问题要复杂得多。

四是热控技术。卫星绕着月球转,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球和月球旁的卫星绕着太阳转,相对关系比较复杂,从而导致绕月卫星的热变化巨大。而我们只能给嫦娥1号穿一件“衣服”,不能换。这件“衣服”要做到热的时候不热,冷的时候不冷,这是个难题。由于要经历复杂的热环境,热控技术必须适应复杂的外部温度变化,以保证星上所有设备处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

图片在http://image.baidu.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E6%CF%B6%F01%BA%C5&t=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41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9:15确定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计划将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明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发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历史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1)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计划将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相关资料

为月球画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观测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记者从组织参观此次发射活动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向上调整。

外国游客无缘“现场”

据西昌金英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07年9月27日下午,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的1000多人报名参加,主要以散客身份为主。由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可供参观的现场席位最多只有2000个,且要先满足部队、科研单位、*等部门人士,因而,实际普通参观者的名额并不到2000人。

而此前媒体报道的800元门票的价格则有可能上浮。具体调价结果旅行社将于2007年9月28日公布。

据了解,这些参观者仅限于我国国内的旅游者。目前,国外游客仍不在现场参观的接待范围之内。

身份知会所在地*

据了解,我国游客只需将身份证件传至旅行社、并交纳一两百元订金,即可“预订”参观名额,而无须提供工作单位等其他信息。一旦发射中心确定了发射的具体日期,旅行社将会提前几天通知报名者。

旅行社在收到报名者的身份证件复印材料后,会在备份后提供给卫星发射中心审核。发射中心并会就游客的身份向所在地的*机关核实,并通知当地*机关,以备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随时联系到相关人士。

最多提前两小时入场

据旅行社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嫦娥一号”发射的日期初步定在2007年10月26日前后,且具体的发射时间“极有可能在晚上”。但更确切的发射时间尚有待于相关部门的最终确定。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将在10月月底发射。

心急的游客是否可提前进入发射基地目睹“嫦娥一号”的风采呢?对此,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绝对不可能”,因为出入基地的车辆均需凭特制的通行证方可放行。而由旅行社统一组织的散客则会乘坐统一的大巴进入发射基地,“最多提前一两个小时”。

可携摄像机拍摄发射

发射当日,所有的游客均将在距卫星发射中心60多公里外的西昌市区集合,然后乘坐专门的大巴进入发射中心,当晚参观完发射盛况后再返回西昌市区。另据了解,观景台离发射点约2.5公里。为了满足游客拍照留影的要求,旅行社方面透露,本次参观将可能与以前一样,允许游客携带照相机及摄影机拍摄留念,记录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外,为配合“探月旅游”,当地旅行社还开发设计了丰富的景点,构成“一日游”、“两日游”等。

发射初定2007年10月24日18:05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已“站”上发射塔

10月17日下午,记者驱车自西昌市城区出发,沿西南方向上泸黄高速公路。沿途,不时可见火箭雕塑以及“卫星城”等标语。约35分钟后,汽车自漫水湾镇下泸黄高速公路,拐上一条柏油简易公路。当地人把进这条简易公路称之为“进沟”,不知是否与卫星发射基地在山沟沟有关。

发射中心17日戒备森严,18日可参观

由于卫星发射在即,卫星发射中心10月17日全天禁止游客参观。

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石雕前,远远可看见一幢高大的建筑。当地人介绍,那就是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发射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前,一名卫兵威严地站立着,另一名卫兵来回检查过往车辆、行人的证件。

据当地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10月16日和10月1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常对游客开放。

此外,“嫦娥一号”发射前,附近方圆四公里之内的居民将撤离,2.5公里内的居民必须撤离出该区域。据称,此举是为预备火箭发射万一失败,避免对附近居民造*员伤亡。

“嫦娥”发射架下,灯光闪烁

10月17日,记者进入发射中心附近区域,距最近的卫星发射架不过200米远。站在发射中心南面的半山腰上,可见发射中心三面环山:左侧是牦牛山,右侧是峡谷口,对面的山峰较小,当地人尚未为其取名。

记者看到,高大的2号发射塔和3号发射塔分隔在两个区域。亚洲最高的2号发射塔,固定架和移动塔处于分开的状态,分别矗立在一条铁轨的两头。

最为显眼的是即将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塔。和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没有窗户的大楼,楼顶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红色吊车。

据航天专家评价,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另外,分布在发射基地各处的6个避雷塔尖高耸入云,最长的约有70层楼高。

据了解,截至10月17日下午,用于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嫦娥一号”都已经吊装上发射塔,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记者看到,基地内车辆、人员来回忙碌着,“嫦娥一号”发射架下,数盏电灯分外闪亮,如发射时喷射出的火焰一般。

此前,为确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一号”的能力。

观景平台 屋顶用铁皮搭建

花800元钱,可在指定区域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盛况。记者昨日了解到,组织观看此次卫星发射的西昌金英旅行社已停止接收报名和预报名。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该旅行社,工作人员正紧张地通知全国各地交纳订金的游客。

“我们通知这些游客于23日赶到西昌。”一名女性工作人员说。记者发现报名前去观看卫星发射的武汉游客寥寥数人。

据了解,金英旅行社受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委托独家办理国内外游客参观手续。该旅行社开设了卫星基地旅游纪念品专卖店,成立了卫星基地讲解队。

记者还提前探访了“嫦娥奔月”观景平台。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看到“观景平台”为一栋四层楼房。

屋顶上用铁皮搭建了错落有致的两层“观景平台”。“卫星发射时,在这里就可以看到火箭扶摇升空的情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站在楼上,远望正前方,隐约可以看到“嫦娥一号”发射架的雄姿。——这里距发射基地刚好4公里。


嫦娥一号”将利用上海造”激光眼”拍下首张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不论“嫦娥”奔月还是登月,首先要制作一张月球地图,这是每个制订探月计划国家的必答题,有望于本月下旬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也不例外。

记者获悉,该星搭载上海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激光高度计,将承担我国首位“探月摄影师”之责,为世人拍下第一幅拥有较高精度的中国版全月地形图。

首只太空“激光眼”

作为“嫦娥一号”最重要的载荷之一,这台激光高度计的正样产品目前已装星。在上海可以见到其初样产品,“身长”30厘米,“体重”15公斤,看上去像是一台放在铁盒子里的摄像机,但它“拍”的东西可不是平面影像,而是三维立体的。令专家自豪的是,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以往科研基础上,仅用两年时间便按时交付这只“激光眼”,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并即将成为我国首台发射进入太空的激光高度计。

激光拍照“掐秒表”

“激光眼”的制图形式非同一般,不是靠成像,而是靠“秒表”。激光高度计会向月球不断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并不断精确计时。“嫦娥一号”有了它,就好似向月亮表面一个接一个派出“光速短跑队员”,这些“运动员”一触到月面就即刻原路返回;激光高度计根据其“跑步”成绩,就能实时计算出其所跑距离,从而分辨出月面哪高、哪低,哪是山脉、哪是盆地,最终得到各处的实际海拔,合成为一幅带有月球高程的完整地形图。

按计划,在“嫦娥一号”进入环月阶段后,激光高度计便开始工作,不论月球表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论卫星处于正飞还是侧飞,都将长期开机,在200公里轨道高度上,每隔一秒发射一束激光。就这样,“嫦娥”像绕绒线球一样,围着月亮转了一圈又一圈,留下一个个激光“足印”,把月表状况统统扫描下来。

为后期着陆打基础

激光高度计技术不仅将为后期探月工程打基础,还将延伸至其它深空探测领域。美国科学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火星探测器上都采用了这种激光高度计,通过不同颜色来标定不同高度,火星地貌简洁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也为火星探测器选定最佳着陆点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

据透露,我国已开始着手火星和小行星探测论证,这类“激光眼”有望在其中发挥作用。

“嫦娥1号”将在10月24日下午6时许发射升空。有关天文空间研究方面的专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如果发生异常,可用激光摧毁

火箭里有的部件有两个或三个,允许一个或者两个零件是坏的,不影响整个火箭的正常工作。还有的设备是“双点双线的冗余”等。

另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还为火箭“减轻负担”(专业上称之为“降额设计”),采取双线设计,留有余量,保证线路安全。一般可以为设备降一半的负担。
据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些相关系统级的冗余,主要是控制系统的冗余。

记者了解到,火箭飞行时,有一个测量系统测量其位置、速度等。其计算机设备采用3个CPU的。据介绍,火箭包括控制系统 (类似转向等设备)、 结构系统(承载)、动力系统和测量系统。
异常运行超过安全范围 火箭将被击碎

当前,针对“嫦娥一号”的发射安全工作,已做到万无一失。在人员疏散方面,由当地*负责(本报曾作详细报道)。其他安全方面,由部队和科学家们负责。

不仅如此,“基地已做好应付最坏打算的技术准备,而且非常先进和成熟。”昨日,参加漫水湾“发射安全”会议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针对火箭升空可能出现的万分之一可能性的两种故障情况,发射基地都做好了全力技术保障。”

一种情况是,长征三甲火箭在喷火起飞时,因某种不可预知的原因,突然停滞不动。一旦出现这种苗头,整个系统的应急预案就会快速启动,消除可能发生的所有危险。据称,该技术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可完全防患于未然。

另一种情况是,当火箭正常点火升空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出现轨道运行异常,而且,这种异常超越了安全范围。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护卫火箭上天的激光等仪器,就会迅速发挥作用,瞄准核心目标,将其击碎,其碎片也必将落在疏散安全范围区内,不会对人畜造成任何伤亡。
嫦娥1号的资料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

关于嫦娥1号的资料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活动简介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

关于嫦娥1号的资料(简略点的)

嫦娥一号的总重量约为2350千克,预计寿命超过1年。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并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发射任务由长征三号甲火箭承担,该火箭已经投入生产,并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

嫦娥1号的资料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嫦娥1号简介谁知道

嫦娥1号是中国探月计划的第一步,预计在2006年底或2007年初发射。发射成功后,嫦娥1号将进入月球卫星工作轨道,从而开始对月球的探测计划。龙乐豪院士是嫦娥1号绕月探测工程的副总设计师,他负责将科学家的设想变为现实。嫦娥1号的重量约为130公斤,由长三甲运载火箭搭载送上太空。火箭的运载系统重量241吨...

嫦娥1号的资料和图片(快来帮忙啊)

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已“站”上发射塔 10月17日下午,记者驱车自西昌市城区出发,沿西南方向上泸黄高速公路。沿途,不时可见火箭雕塑以及“卫星城”等标语。约35分钟后,汽车自漫水湾镇下泸黄高速公路,拐上一条柏油...

嫦娥1号的资料

资料:探月工程分为三期 2004年1月,月球探测工程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后,该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为此国家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准备于2007年年初以前发射“嫦娥一号”。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一期工程启动时间2004年2月,计划将在2006...

嫦娥1号是哪一年发射的

嫦娥1号是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

“嫦娥一号”介绍文章

帮助的人:84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您好! 办这类的手抄报要深入浅出即直入主题,再介绍大概的情况,语言要精炼,主题要鲜明,篇幅不宜长,注意版面的整洁我所提供的资料如下: 1、概况: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

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扁桃体引起的咳嗽怎么办 扁桃体化脓咳嗽厉害怎么办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直肠癌转移到淋巴能治愈吗 孕期补什么钙 孕期什么时候开始补钙 孕妇如何补钙 孕期补钙有哪些注意事项?快看看吧! 怀孕中期补钙 快乐购物是专业电视购物平台吗? 欢乐购欢乐购网站平台 谁有松原市江南江北小学 成毅是哪个公司的艺人? 江汉大学化学方面的有哪些?哪些系好呢? 扶余县的学校有哪些 陕西世纪联合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扶余县士英小学三年六班杨雨鑫打多少分 欢瑞世纪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怎么样?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及离子色谱仪(IC) 今天扶余市士英小学航拍的内容或视频 欢瑞世纪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电教委员的演讲稿。。快快快 武汉哪里有卖进口的手持式光谱仪 我喜欢刘育彤? 充电式声波电动牙刷 好不好哇? WINDOWS的截图键 微店子账号可以登陆电脑,手机不可以登陆什么意思? windows屏幕截图的快捷键是什么 EXCEL列中为什么不显示ABC且显示希腊文Ф BYCOO的新品E3是不是感应式充电的?BYCOO的电动牙刷怎么样? 微店网页用登录不上去怎么办? 北京世纪联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交通安全知识竞赛题目 为了使嫦娥1号升天中国付出了什么 扶余县有多少所学校? 湖北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请问吉林省松源市油田实验小学是在松原市还是在扶余县呢?谢谢 汞量的测定 冷蒸气汞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 扶余市士英街/4-6-15-7/1单1是什么小区? 云南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金量的测定 聚氨酯型泡沫塑料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的优秀教师 厦门世纪联合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锗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 李自成行宫的传说故事 张家港保税区世纪联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哪几种吸收带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北海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为什么发射嫦娥1号 世纪联合视听器材有限公司怎么样?
  • 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