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2:23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1、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成为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
2、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水资源、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生态系统。
3、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4、实施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一是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5、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2:24
(1)生产条件现代化。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手段,在农业中广泛使用机械和电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园林化、水利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尽管机械化并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化。农业电气化是指农业中广泛使用电力从事生产的过程。农业电气化实质上是以电力为能源的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高级阶段,要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没有电气化是不行的。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不能离开农业的电气化。农业水利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工程和设施,调节和控制农业用水,达到兴水利、除水害,创建高产稳产农田,增强旱涝保收能力。园林化就是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全面规划,使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为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并使我国农村的自然面貌、农民生活环境变得日益美好。
(2)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含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新产品产量、提升新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应用于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包括: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先进科学技术,为种养殖业培育出高产、优质、种类多、适应和利用自然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利用土壤肥料学的成就,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防止动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危害,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运用耕作栽培学、畜牧学和水产学等科学技术,建立先进的耕作制度,采用科学的栽培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积极地研究和运用其他各种现代化技术,诸如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
(3)生产组织社会化。所谓生产组织,就是对微观经济单元的组合布局进行引导、对社会分工进行协调,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的实施过程。立足于整个社会来设计这种过程、实施这种过程,就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它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这种依赖程度,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现代化的生产,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它排斥生产的小而全和封闭型经营状态,要求按专业化分工组织生产,走开放式经营的道路。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组织的合理化、流通领域的国际化,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三要素”,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发展方向。
(4)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大量事实表明,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仅不能重蹈一些发达国家“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的“旧辙”,而且应当一开始就要把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准则。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一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质量;二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三要发展生态农业,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四要大力发展林业,真正把林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和加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2:24
中国的农业现代,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
(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离开科技的注入,农业的现代化就会停滞不前。
(3)增长方式集约化: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传统农业是落后的,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比,粗放经营是落后的。粗放经营与传统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集约经营与现代农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进化,一个基本的同步条件是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的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余地变小的情况下,把增产的基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一产出一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这是农村经济由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形态走上现代的、商品的市场形态的必由之路。在资源的配置上,行政手段的退出与市场功能的发挥,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生产的目的上,产品自给自足的消亡与纯粹用于商品交换的转换,是现代农业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个“发挥”和“转换”的量变过程,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趋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商品率如果达不到一个较高的程度,农业的现代化就“化”不起来。
(5)生产组织社会化:所谓生产组织,就是对微观经济单元的组合布局进行引导、对社会分工进行协调,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的实施过程。立足于整个社会来设计这种过程、实施这种过程,就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它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这种依赖程度,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现代化的生产,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它排斥生产的小而全和封闭型经营状态;青睐按专业化分工组织生产,要求走开放式经营的道路。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组织的合理化、流通范畴的洲际化,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三要素”,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发展方向。
(6)生产绩效高优化:我们所要的农业现代化,是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能否做到高产优质高效,这是我们检验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是产品产量低、质量次、经济效益低,那么,就应该问一问装备配置是否科学,生产工艺和技术是否落后,增长方式是否还停留在粗放的形态上,经营理念是否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是否理想。结论可能会不尽人意。也就是说,生产的绩效如何,对是否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生产经营的绩效,应该是个实实在在的指标考核体系,比如:单位产量、优质品率、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真功夫,应该下在提高绩效成果上。
(7)劳动者智能化:劳动者智能化,在这里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具基础作用、最有活力的因素。他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既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同时也是要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2:25
你好!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绩效高优化、 农业标准化、农村社会城镇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提出农业机械化要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三大战略相结合、 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02:26
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生产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植物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亲,很高兴为您服务!农业现代化具有动态性、区域性、世界性和时代性、整体性的基本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您此次的咨询【摘要】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问】亲,很高兴为您服务!农业现代化具有动态性、区域性、世界性和时代性、整体性的基本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1、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成为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2、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
论述现代农业的特征和它的弊端分别是什么?
(四)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 —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五)生产组织社会化。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 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 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随着现代化的不断...
农业现代化有哪些基本特点,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方式是_百度知...
1.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 生产过程机械化:利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力和畜力,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科学化: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 增长方式集约化: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摒弃粗耕简作,推广精耕细作,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经营活动市场...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1. 高度的综合生产效率:现代化农业显著提高了土地和劳动的产出率,使得农业成为经济利益丰厚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2. 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持续发展,还注重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和有机农业等生产模式,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循环。3. 高度商业...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特征。它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农业技术水平,还体现了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农业强调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统一,通过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智能化。此外,现代化农业还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从种植、收获到加工、...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什么和什么,通过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依靠 现代工业装备农业 和 现代科技武装农业 ,通过 现代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使用 ,利用 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 进行科学种田和科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业现代化有哪些基本特点
一、农业现代化有哪些基本特点 1、生产过程机械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机械工具及设备来代替人力畜力,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2、生产技术科学化: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3、增长方式集约化: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1、市场化: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有机结合。2、标准化:标准化要求农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3、规模化:规模化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生产效益。4、科技化:科技化强调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集约化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
现代农业的特征有哪些
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包括:1. 技术先导性:现代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2. 要素集约性:现代农业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3. 功能多元性:现代农业不仅关注生产农产品,同时也关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