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17
“我从来不曾有过普通人的生活,这都写在我的前额上,人们都知道我是谁和我是怎样的人。这就是命运,我必须忍受这种命运。”
——斯维特兰娜
1967年3月6日,斯大林最宠爱的女儿、被誉为“红色公主”的斯维特兰娜从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启程,这趟旅程在那个冷战巅峰的年代中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然而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能发现这只是一个叛逆的“少女”的行径,她只是单纯的想要看看另外的世界和远离目前的环境罢了。
六个星期后,她辗转到了美国。41岁的斯维特兰娜开始了在欧美的漂泊生活。
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作为彼时象征自由的“灯塔”,对斯维特兰娜的吸引力相当之大。因为在斯维特拉娜还小的时候,她就偷偷看西方的报纸了。在她和父亲因为初恋阿列克谢·卡普勒闹翻了开始“冷战”之后,她恰巧读到了西方一份描写她的母亲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死因的文章,文章认为是她的父亲斯大林杀害了她的母亲。
她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的母亲死的很蹊跷,所以这份来自英国的文章引起了她的极大共鸣。她将从未谋面的西方世界引为知己,认为西方世界是一个“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地方。
在斯维特兰娜的想象中,这里一定不同于苏联的集体主义至上和*(即使在“去斯大林化”后,斯维特兰娜依然享有很多作为斯大林女儿的特权),在这里她可以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她希望大家能够忘记她斯大林女儿的身份,能够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在她刚到美国之时,西方媒体像苍蝇一样围绕着她,并没有人在意她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在西方媒体看来,这是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这是美国更加优秀的象征!而更加讽刺的是,即使她自始至终都在想着如何摆脱父亲的影子,但当她真正开始在美国生活时,她还是依靠着“斯大林的女儿”这一头衔谋生。
这个独特的身份帮助她赢得了许多机会,无论是各种各样的采访,还是她写出的各种揭露批判斯大林时代的回忆录,都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极大欢迎。仅仅依靠接受采访和撰写回忆录,她就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热度,最终都会过去的,当热度过去之后。斯维特兰娜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平静生活。这是她人生当中少有的快乐时光。在几经斟酌后,她选择住在了普林斯顿的大学城
我通常坐在凉台上的瑞士赫尔墨斯牌钢琴面前的矮凳上,打赤脚,身穿短裤和背心,夏日的空气中弥漫着刚修剪过的草地的芬芳。
在美国,身份地位相同的人很快就会组成自己的“圈子”。斯维特兰娜也不例外,不过作为曾经红色帝国的“公主”,她的社交圈子,有些“有趣”。
1918年7月16日深夜,还在睡梦中的尼古拉二世——曾经庞大的沙皇*的皇帝,被人从床上拽起来,赶到了地下室,与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妻子女儿。当他们走到地下室时,面对冷峻的士兵和阴森的*口,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他嘴唇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已经没有机会了,一阵*声响过,沙皇一家倒在了血泊中,随后,他们的尸体,被浇上汽油焚烧殆尽。
尽管沙皇一家被苏共全部*毙,但罗曼诺夫家族并没有完全消亡,还有很多的旁系因为生活在国外而幸免遇难。其中就包括沙皇的侄女妮娜·奥格尔季耶夫娜·罗曼诺娃,在*爆发的时候,她因为在英国读书而逃过一劫,但她的父亲奥格尔基·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就没这么幸运了,在*中被布尔什维克*决。
可以说,妮娜与布尔什维克有着杀父之仇,她是不会原谅布尔什维克对她的父亲所做的一切的,即使那个时候,她的父亲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作为在美国生活的苏联“叛逃者”,她也得知了斯大林的女儿在美国的消息,她很高兴自己最为痛恨的布尔什维克,他们首领的女儿居然都叛逃到美国了。于是她很快向斯维特兰娜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她来家中做客。
斯维特兰娜在收到邀请时很是惊讶,尽管在她出生起,崭新的代表人民的苏维埃已然成立,沙皇*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存在。欧洲的所谓“贵族”也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变革而变成了一地鸡毛。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在收到贵族的邀请时还是感到诚惶诚恐,她几乎还没有做好面对如此“尊贵”的客人的准备。
但故事的发展非常有趣,在见面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尴尬与拘谨。沙皇*已经结束了很多年了,斯大林也逝世了很久。上一辈的恩怨早已烟消云散,他们现在,不过都是流落异乡的“故人”罢了。曾经的历史也好,*也罢,暴力,还有琐碎的个人情感,都结束了。
这个有趣的场面被一位前来做客的来自澳大利亚的记者记录了下来:沙俄贵族和斯大林的女儿谈笑风生。
这一切只有在美国才行,在苏联,斯维特兰娜绝无和这样的人交朋友的可能。
时间过得很快,这个曾经调皮的小公主已经五十多了,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她又有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在和美国的著名建筑师维斯勒· 彼得斯坠入爱河并育有一女后,双方又因为性格不合而分手。此时的她已经经历了4次失败的婚姻了。
她累了。
尽管在1978年11月20日她便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在美国生活的越久,她便越不满意。她厌恶那些无休止的奇怪的律师和那些无孔不入的媒体,还有美国情报部门各种各样的暗中“保护”。生性崇尚自由的她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回到苏联!
1985年,她成功地回到了苏联,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力,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为她的重返苏联之路开了绿灯,因为对于苏联来说,这也是一个极佳的宣传材料。
那个在西方宣称“布尔什维克*是一个后果严重的悲剧性错误”,苏联制度“十分*”,斯大林是一个“道德和精神的魔鬼”或者应当“授予克格勃盖世太保称号”的公主又回来了。这位全世界最知名的苏联*者现在公开肯定苏联的制度。
苏联领导层十分开心,他们迅速恢复了斯维特兰娜的苏联国籍,而在莫斯科的记者招待会上,斯维特兰娜又说了一句让他们更加欣喜的话:“我在自由的国度里没有一天是自由的。”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武器。
尽管她一直想摆脱父亲的影子,但她还是因为“斯大林的女儿”这一身份获得国家分配一套相当于领导人才能享用的高级住宅。后来她又去格鲁吉亚居住了一段时间。她十分地想念自己“叛逃”时留在苏联的子女,但他们并不愿意理睬自己这个母亲。斯维特兰娜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过去的离婚和叛逃以及再婚的新闻,给自己的孩子约瑟夫和卡佳带来了多少痛苦。
正如斯大林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性格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了多少痛苦。
她有点理解她的父亲了。
后来的斯维特兰娜游走在各国之间,成为了一个“世界公民”,最终她回到了普林斯顿并且隐居在那里。
她的晚年过得并不如意,正如她父亲的晚年生活一样。
2011年11月30日,在美国的威斯康辛州,一个85岁的老太太静悄悄的走完了她的人生历程,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究其一生,她也没有摆脱她父亲的影子。即使在她去世时,媒体们所回忆起的,还是她的那个父亲。
同样,自始至终她可能都没有得到真正想要得到的自由。
曾经在斯大林还是个诗人的时候,他写的最后一首诗叫做《老去的尼尼卡》,他令人动容地描绘了一个老去的英雄,他“做梦梦到向子孙讲述他的过往”。斯大林或许是在想象老年时的自己。在他的理想中,他会坐在黑海边的阳台上,和自己的子孙分享他过往的传奇经历。
可这一切,永远只能停留在斯大林的幻想之中了。
特邀作者:谢廖沙
审核: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