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典范?它与丹棱大雅文化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2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0
一直以来,杜甫都被认为是大雅文化的嫡系传人,特别是杜甫描写两川、夔峡的诗,更是颇具大雅诗的“宏远雅正”之风。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逃离*的长安秦陇地区,辗转于巴蜀各地,在四川阆中、成都,夔州(今重庆奉节)等地过着寄居他乡的*生活,直到代宗大历三年,才离开夔州出三峡赴湖湘。
在巴蜀各地流寓的9年时间里,杜甫忧国忧民,写下了900余首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担忧,对国家复兴、收复失地的期盼,对百姓流离失所悲苦遭遇的同情。杜甫两川夔峡诗(西川、东川、夔州)不仅数量众多,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得到升华,代表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北宋时期,诗坛流行西昆体,思想内容脱离社会现实,诗风浮躁奢靡。一批有识之士对此甚为不满,大力倡导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黄庭坚正是其中的代表。
黄庭坚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研究杜甫的专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杜诗很是喜爱。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来到当时国家的首都——汴京,进入馆阁工作,参加编修《神宗实录》。后来黄庭坚结识了仰慕已久的苏东坡,并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二人惺惺相惜,都对杜甫非常推崇。
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黄庭坚因为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涪州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此后,辗转于黔州、戎州(今宜宾市)、眉州各地,长达6年。
在巴蜀之地黄庭坚与杜甫有非常相似的经历,使黄庭坚与杜甫渐渐心境相通,对杜诗尤其是两川夔峡诗有了更深的理解,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雅之音。黄庭坚表示,愿“尽刻杜子美东西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
义士风范 杨素翁铸造大雅之堂
这一消息被丹棱名士杨素获悉后,酷爱书法收藏、同样仰慕杜诗的杨素驾着小舟,千里迢迢赶往戎州(今宜宾市),拜会黄庭坚。据史料记载,杨素有着“朝散大夫”的文职散官封号,热爱文学艺术的他希望在北宋巴蜀诗坛重振杜甫宏远雅正的诗风,设想在比较闭塞的家乡丹棱建设一处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提升本地的文化品位。
半年后,杨素将黄庭坚书写的杜甫诗书带回丹棱,变卖自家财产,在县城南侧笔架山修了“诗碑堂”,聘请匠人将杜诗雕刻珍藏于此。元符三年,黄庭坚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命为宣德郎,掌管鄂州盐税。从戎州出发到鄂州任职,黄庭坚需要经过令人望而生畏的长江三峡。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常常大雨倾盆,江水暴涨,导致船只无法通行。黄庭坚正好遇到了这种情况,前行不得的他想起了暂居眉州青神的姑妈,决定前去探望。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黄庭坚为杨素建造的诗碑堂题名为“大雅堂”,并撰写《大雅堂记》。诗曰:“南安(今丹棱县)多胜壮江山,白鹤儒林大雅堂”。在《大雅堂记》中,黄庭坚称赞杨素“英伟人也”、“有侠气”、“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也”,并预言大雅堂能起到教化后人,传承大雅之风的作用,其文曰“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此后,黄庭坚又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记录修建大雅堂的事情,诗序中写到“此西川之盛事,亦使来世知素翁真磊落人也”,表达对修建大雅堂的赞扬,对杨素信守承诺,弘扬正统诗风的肯定。
历史变迁,后人无从得知黄庭坚是否到过丹棱,亲自登上由他与杨素共同缔造的大雅堂,亲手*过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一碑一石,感受来源于自己笔下的一字一文。虽然那些真实的人和故事早已随着历史的尘埃远去,然而杜甫大雅正统的诗风、黄庭坚墨花飞舞的书法、杨素出资修建的义举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0
嗯杜甫的诗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一个典范我觉得杜甫他的诗鸿鸿润有劲是整个历史上的一个就是文文里面的一个楷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1
也不是最高典范,主要是写百姓疾苦的比较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1
嗯,杜甫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他的室友,嗯,他的是非常的激进,是嗯是伟大的历史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0
一直以来,杜甫都被认为是大雅文化的嫡系传人,特别是杜甫描写两川、夔峡的诗,更是颇具大雅诗的“宏远雅正”之风。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逃离*的长安秦陇地区,辗转于巴蜀各地,在四川阆中、成都,夔州(今重庆奉节)等地过着寄居他乡的*生活,直到代宗大历三年,才离开夔州出三峡赴湖湘。
在巴蜀各地流寓的9年时间里,杜甫忧国忧民,写下了900余首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担忧,对国家复兴、收复失地的期盼,对百姓流离失所悲苦遭遇的同情。杜甫两川夔峡诗(西川、东川、夔州)不仅数量众多,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得到升华,代表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北宋时期,诗坛流行西昆体,思想内容脱离社会现实,诗风浮躁奢靡。一批有识之士对此甚为不满,大力倡导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黄庭坚正是其中的代表。
黄庭坚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研究杜甫的专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杜诗很是喜爱。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来到当时国家的首都——汴京,进入馆阁工作,参加编修《神宗实录》。后来黄庭坚结识了仰慕已久的苏东坡,并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二人惺惺相惜,都对杜甫非常推崇。
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黄庭坚因为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涪州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此后,辗转于黔州、戎州(今宜宾市)、眉州各地,长达6年。
在巴蜀之地黄庭坚与杜甫有非常相似的经历,使黄庭坚与杜甫渐渐心境相通,对杜诗尤其是两川夔峡诗有了更深的理解,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雅之音。黄庭坚表示,愿“尽刻杜子美东西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
义士风范 杨素翁铸造大雅之堂
这一消息被丹棱名士杨素获悉后,酷爱书法收藏、同样仰慕杜诗的杨素驾着小舟,千里迢迢赶往戎州(今宜宾市),拜会黄庭坚。据史料记载,杨素有着“朝散大夫”的文职散官封号,热爱文学艺术的他希望在北宋巴蜀诗坛重振杜甫宏远雅正的诗风,设想在比较闭塞的家乡丹棱建设一处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提升本地的文化品位。
半年后,杨素将黄庭坚书写的杜甫诗书带回丹棱,变卖自家财产,在县城南侧笔架山修了“诗碑堂”,聘请匠人将杜诗雕刻珍藏于此。元符三年,黄庭坚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命为宣德郎,掌管鄂州盐税。从戎州出发到鄂州任职,黄庭坚需要经过令人望而生畏的长江三峡。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常常大雨倾盆,江水暴涨,导致船只无法通行。黄庭坚正好遇到了这种情况,前行不得的他想起了暂居眉州青神的姑妈,决定前去探望。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黄庭坚为杨素建造的诗碑堂题名为“大雅堂”,并撰写《大雅堂记》。诗曰:“南安(今丹棱县)多胜壮江山,白鹤儒林大雅堂”。在《大雅堂记》中,黄庭坚称赞杨素“英伟人也”、“有侠气”、“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也”,并预言大雅堂能起到教化后人,传承大雅之风的作用,其文曰“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此后,黄庭坚又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记录修建大雅堂的事情,诗序中写到“此西川之盛事,亦使来世知素翁真磊落人也”,表达对修建大雅堂的赞扬,对杨素信守承诺,弘扬正统诗风的肯定。
历史变迁,后人无从得知黄庭坚是否到过丹棱,亲自登上由他与杨素共同缔造的大雅堂,亲手*过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一碑一石,感受来源于自己笔下的一字一文。虽然那些真实的人和故事早已随着历史的尘埃远去,然而杜甫大雅正统的诗风、黄庭坚墨花飞舞的书法、杨素出资修建的义举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0
嗯杜甫的诗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一个典范我觉得杜甫他的诗鸿鸿润有劲是整个历史上的一个就是文文里面的一个楷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1
也不是最高典范,主要是写百姓疾苦的比较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1
嗯,杜甫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他的室友,嗯,他的是非常的激进,是嗯是伟大的历史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0
一直以来,杜甫都被认为是大雅文化的嫡系传人,特别是杜甫描写两川、夔峡的诗,更是颇具大雅诗的“宏远雅正”之风。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逃离*的长安秦陇地区,辗转于巴蜀各地,在四川阆中、成都,夔州(今重庆奉节)等地过着寄居他乡的*生活,直到代宗大历三年,才离开夔州出三峡赴湖湘。
在巴蜀各地流寓的9年时间里,杜甫忧国忧民,写下了900余首诗歌,抒发自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担忧,对国家复兴、收复失地的期盼,对百姓流离失所悲苦遭遇的同情。杜甫两川夔峡诗(西川、东川、夔州)不仅数量众多,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得到升华,代表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北宋时期,诗坛流行西昆体,思想内容脱离社会现实,诗风浮躁奢靡。一批有识之士对此甚为不满,大力倡导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黄庭坚正是其中的代表。
黄庭坚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研究杜甫的专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杜诗很是喜爱。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黄庭坚来到当时国家的首都——汴京,进入馆阁工作,参加编修《神宗实录》。后来黄庭坚结识了仰慕已久的苏东坡,并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二人惺惺相惜,都对杜甫非常推崇。
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黄庭坚因为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涪州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此后,辗转于黔州、戎州(今宜宾市)、眉州各地,长达6年。
在巴蜀之地黄庭坚与杜甫有非常相似的经历,使黄庭坚与杜甫渐渐心境相通,对杜诗尤其是两川夔峡诗有了更深的理解,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雅之音。黄庭坚表示,愿“尽刻杜子美东西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
义士风范 杨素翁铸造大雅之堂
这一消息被丹棱名士杨素获悉后,酷爱书法收藏、同样仰慕杜诗的杨素驾着小舟,千里迢迢赶往戎州(今宜宾市),拜会黄庭坚。据史料记载,杨素有着“朝散大夫”的文职散官封号,热爱文学艺术的他希望在北宋巴蜀诗坛重振杜甫宏远雅正的诗风,设想在比较闭塞的家乡丹棱建设一处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提升本地的文化品位。
半年后,杨素将黄庭坚书写的杜甫诗书带回丹棱,变卖自家财产,在县城南侧笔架山修了“诗碑堂”,聘请匠人将杜诗雕刻珍藏于此。元符三年,黄庭坚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命为宣德郎,掌管鄂州盐税。从戎州出发到鄂州任职,黄庭坚需要经过令人望而生畏的长江三峡。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常常大雨倾盆,江水暴涨,导致船只无法通行。黄庭坚正好遇到了这种情况,前行不得的他想起了暂居眉州青神的姑妈,决定前去探望。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黄庭坚为杨素建造的诗碑堂题名为“大雅堂”,并撰写《大雅堂记》。诗曰:“南安(今丹棱县)多胜壮江山,白鹤儒林大雅堂”。在《大雅堂记》中,黄庭坚称赞杨素“英伟人也”、“有侠气”、“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也”,并预言大雅堂能起到教化后人,传承大雅之风的作用,其文曰“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此后,黄庭坚又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记录修建大雅堂的事情,诗序中写到“此西川之盛事,亦使来世知素翁真磊落人也”,表达对修建大雅堂的赞扬,对杨素信守承诺,弘扬正统诗风的肯定。
历史变迁,后人无从得知黄庭坚是否到过丹棱,亲自登上由他与杨素共同缔造的大雅堂,亲手*过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一碑一石,感受来源于自己笔下的一字一文。虽然那些真实的人和故事早已随着历史的尘埃远去,然而杜甫大雅正统的诗风、黄庭坚墨花飞舞的书法、杨素出资修建的义举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0
嗯杜甫的诗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一个典范我觉得杜甫他的诗鸿鸿润有劲是整个历史上的一个就是文文里面的一个楷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1
也不是最高典范,主要是写百姓疾苦的比较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1
嗯,杜甫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他的室友,嗯,他的是非常的激进,是嗯是伟大的历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