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间段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5:2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02
征战目的最简单:
春秋:成为霸主,尊王攘夷,号令天下。除了小的不能再小的诸侯,基本没什么灭国战。
战国:扩大地盘,消灭敌国,最后百余诸侯只剩七雄争霸。
经济发展水平:
春秋:大殖民时代刚开始,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出门就迷路,所以水路是最可靠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远征的目的是统一思想,顺便掠夺人口,各诸侯自己国家内部的荒地都没有开发好,没兴趣要遥远的土地。这一时期的策略是专著发展、增加人口。看齐桓公就知道,他把一些被灭的小国在自己国内给封地,让他们安居。要是是开发好的地盘,那还不拆迁打架什么的。其实这事的本质是抢人,春秋时期,人比地贵。
战国:大殖民时代基本结束,人口大爆炸已经发生,全中国有数百万职业军队(不生产、专业打仗)。这一时期的策略是远交近攻,目的是扩大地盘。这一时期,地比人贵。
土地制度和地主阶层:其实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管仲改革开始,分封制的土地制度就开始变化,只不过这个变化没有触及土地所有制,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地主这个阶层开始出现,意味著官僚这个阶层开始出现,官僚的目的是大地主,从而产生了影响之后一千年的世家门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02
不用这么麻烦吧
公元前475年商鞅在秦国变法,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而在此之前的社会是奴隶制社会,因此奴隶制的截至时间就成了公元前476年
而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也就这样分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03
征战目的:尊王攘夷和自己称雄。
经济水平:李俚变法/商鞅变法等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开始鼓励经商。
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渐被废除。
地主阶级:建立军功后,普通人也可进入地主阶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03
春秋时期的战争由于周王室还有点威望,所以一般是为了证明及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而发起的。及至战国时期,战争已经演变成了兼并战争!战国较之春秋,经济水平早以发展到了颠峰状态。战国时期由于改革变法已经成了潮流,各国土地制度都更新换代了,地主阶级也由老变新了。
为什么分两个阶段,主要是从战争的频繁程度考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04
一、原因:
1、时代变迁所致。春秋时期:*上,各诸侯国实力增强,为了兼并和扩大实力而发动兼并战争;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出现土地私有制;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卿大夫夺取诸侯的权力,出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现象;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文化上,诸子百家为宣传自己而奔走。
2、性质变化所致。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崩溃时期,表现在: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经济上的井田制崩溃;文化上,等级序列的传统礼仪被漠视。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表现在:战争不再是争霸,而是为了统一;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文化上的法制观念逐渐确立。
二、分期:
1、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 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2、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