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夫传》 灌将军夫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4: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2
【原文】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在“同床”。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1,便僻2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谓“父兄”。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五曰“民萌”。何谓“民萌”?曰: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人民,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六曰“流行”。何谓“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谈,希于听论议,易移以辩说。为人臣者求诸侯之辩士,养国中之能说者,使之以语其私——为巧文之言、流行之辞,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此之谓“流行”。七曰“威强”。何谓“威强”?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为威强者也。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以彰其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死,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此之谓“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注释】1.孺子:(rú如)古代太子及*的妾的名目。《汉书·外戚传上》:“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
2.便:《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里用为善于之意。
3.僻:(pì辟)通“嬖”。嬖(bi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左传·隐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韩非子·八奸》:“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4.燕:通“安”。《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虞:(yu于)《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国语·周语下》:“虞於湛乐。”《吕氏春秋·忠廉》:“利不足以虞其意矣。”清洪颐煊《读书丛录》:“虞与娱同。”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虞,假借为娱。”《文选·杨雄(羽猎赋)》:“弘仁惠之虞。”李善注:“虞与娱,古字通。”这里用为欢娱之意。
6.优: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国语·越语》:“信谗喜优。”《国语·齐语》:“优笑在前。”《史记·滑稽列传》:“优孟。《说文》:“优,饶也。一曰倡也。”《汉书·灌夫传》:“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7.习:《韩非子·孤愤》:“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吕氏春秋·任数》:“习者曰。”高诱注:“习,近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亲近习,长同类。”颜师古注:“习,狎也。”《后汉书·孝质帝纪》:“匪砥匪革,终沦嬖习。”这里用为亲信之意。
【译文】大凡为人臣属之所以成奸道者有八种手段:第一种叫“同床”。什么叫“同床”呢?回答是:重视夫人,溺爱姬妾,善于宠爱好色,这是君主经常被迷惑的。寄希望于君主安闲欢娱之时,趁君主酒醉饭饱之时,来求取他们所想要的,这是使君主一定能听从的手段。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来奉承贿赂,使她们去蛊惑君主,这就称之为“同床”。第二种叫“在旁”。什么叫“在旁”呢?回答是:艺人滑稽人和矮人,左右侍卫亲信,这是君主还没有下令就说是是是、还没有使唤就说好好好、在君主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出来就能奉承君主的意图、能察言观色事先摸到君主心意的人啊。这些都是一同进退、共同应诺回答、统一口径统一行为来改变君主心意的人啊。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珍贵玩物,在外面干非法的事,然后让他们教化其主上,这就称之为“在旁”。第三种叫“父兄”。什么叫“父兄”呢?回答是:君主的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宠爱的人;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是君主必须要与之谋划计度事情的人。这些都是竭尽全力和君主一起议论、而君主一定能听从的人。作为人之臣属侍奉君主的叔伯兄弟以美乐和美女,用花言巧语来笼络收买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与之订盟约谈事情,事成之后就给他们进级加薪,用这些来劝诱他们的心,使他们去侵犯君主的权益,这就称之为“父兄”。第四种叫“养殃”。什么叫“养殃”呢?回答是:君主喜好美丽的宫殿和亭台池榭,喜好打扮子女及狗马来愉快自己的心情,这就是君主的灾殃。作为人之臣属竭尽民众力量来修建美化宫殿和亭台池榭,收取重税来为君主打扮子女及狗马,以讨好君主而迷惑君主的心意,顺从君主的*,而将自己的私利夹杂在其中,这就称之为“养殃”。第五种叫“民盟”。什么叫“民盟”呢?回答是:作为人之臣属挥霍公家的财物来取悦于民众,施行小恩小惠来讨好百姓,使朝廷内外城郊上下的人都来称赞自己,用这种办法来壅塞君主而成就自己的*,这就称之为“民盟”。第六种叫“流行”。什么叫“流行”呢?回答是:做君主的,本来就壅塞于言论,很少听到别人的议论,所以很容易被动听的言说打动而改变主意。作为人之臣属到处寻求各诸侯国的能言善辩之人,供养一些国内的说客,派他们为自己的私利去进说——用巧妙文饰的语言、用社会上流行的言词,表现出各种利害关系,使人害怕祸患,杜撰虚假的言辞来损害君主,这就称之为“流行”。第七种叫“威强”。什么叫“威强”呢?回答是:领导人民的人,是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的威势。群臣百姓认为是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它好;不是群臣百姓认为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不好。作为人之臣属,聚集携带刀剑的侠客,豢养亡命之徒,来显示自己的威势,彰明为自己服务有好处,不为自己服务就要被杀死,用这些来恐吓群臣百姓而谋求自己的私利,这就称之为“威强”。第八种叫“四方”。什么叫“四方”呢?回答是:领导人民的人,自己国家小就要侍奉大国,兵力弱小就要害怕强大的军队。大国所索要的东西,小国一定要听从;强大的军队压境,弱小的军队一定要服从。作为人之臣属,加重税收,耗尽国库,挖空自己的国家去侍奉大国,而且利用大国的威势来*自己的君主;厉害的还发动大国的军队聚集在边境来制约国内,稍轻点的便屡次招引大国的使者来恐吓自己的君主,使君主害怕,这就称之为“四方”。大凡这八种手段,是人之臣属之所以成奸道,当代君主之所以被蒙蔽胁迫,以致丧失所有的原因,不可不仔细审察呀。
【说明】这八种手段从古到今都有,而且还不止这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手段来侵害君主及有关领导人呢?原因很简单,即为了自己的私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思。是,人都要活着,人都想活着,既然活着,就不应该比别人差,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别人没有的我也可以有。既然想要拥有,就不得不使用手段。韩非之所以列出这些手段,并不是叫人学,而是让人知道,有这些手段在身旁,不可不谨防啊。怎么防呢?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要与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而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就会使你没有困难;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尊重对方,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因为只有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他才能接受你;而只有遵守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后,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使用最佳行为方式后才能与更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智慧,智慧就来自于学习;在所有为人处事中,保持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就会得到诚信。这就是“仁义礼智信”。
【原文】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其于左右也,使其身必责其言,不使益辞。其于父兄大臣也,听其言也必使以罚任于后,不令妄举。其于观乐玩好,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进、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1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其于勇力之士也,军旅之功无逾赏,邑斗之勇无赦罚,不使群臣行私财。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2之。所谓亡君者,非莫有其国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令臣以外为制于内,则是君人者亡也。听大国为救亡也,而亡亟于不听,故不听。群臣知不听,则不外诸侯;诸侯之不听,则不受之臣诬其君矣。
【注释】1.坟:《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周礼·司烜氏》:“共坟烛庭燎。”这里用为大之意。
2.距:古同“拒”。《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墨子·公输》:“墨子九距之。”《荀子·仲尼》:“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荀子·君道》:“断足以距难。”《史记·高祖本纪》:“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这里用为抗拒、抵御之意。
【译文】明智的君主对于内宫妻妾姬妃,欢娱其美色而不行为于她们的请谒,不允许她们的私自请求。他对于身边左右侍从亲信,使用他们之身必严格他们的言论,不让他们夸大其词。他对于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听取意见后也必然使他们承担法律责任,不会让他们轻举妄动。他对于观赏娱乐珍贵玩物,一定让它们有正当的出处,不会使人擅自进献、擅自裁减、不会让群臣拿来讨自己欢心。他对于品德的施行,比如发放和禁止发放财物,打开大的粮仓,有利于民众的,必然是出于君主,不会使为人臣者作为私人的恩德来施行。他对于各种言论,不论是称赞者所喜好,或者是诋毁者所厌恶的,必然会核实其才能,审查其过错,不会让群臣在下面相互议论。他对于勇敢的斗士,即使他在军队中立了功也不格外奖赏,但他在乡间里私自斗殴也不会赦免处罚,不会让群臣私下使用财物来求情。他对于各诸侯国的要求与勒索,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抵制。所谓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没有了他的国家,而是虽然有但不属于自己掌管。让臣下利用外国势力对国内实行控制,那么这统治者就是亡国之君了。听从大国来挽救自己的灭亡,那灭亡比不听从还要快,所以不能听。群臣知道君主不会听,那么就不会向外勾结诸侯了;诸侯们不被听从,那就不会接受其群臣诬陷他们的君主的意见了。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群臣中有八种奸邪的手段,但只要遇上明智的君主,他们任何奸邪的手段都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换得应有的地位和俸禄,干得好的还会有奖赏。而所谓的明智的君主,其实也和普通明白人一样,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做个明白人。这些道理都明白了,谁还敢使用奸邪的手段?
【原文】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以事其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则不然,不课1贤不肖,论有功劳,用诸侯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谬。是以吏2偷官而外交,弃事而财亲。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3,有功者隳4而简其业,此亡国之风也。
【注释】1.课:(kè客)《管子·七发》:“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说文》:“课,试也。”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这里用为考核之意。
2.吏:(lì丽)《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国语·周语》:“百吏庶民。”《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说文》:“吏,治人者也。”《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古代指低级*或吏卒。吏实指官府办事人员。官,则是指管理者。
3.劝:《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周礼·丧祝》:“劝防之事。”《战国策·秦策》:“则楚之应之也,必劝。”《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礼记·中庸》:“子庶民,则百姓劝。”《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说文》:“劝,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4.隳:(hui灰)通“惰”。《老子·二十九章》:“或强或羸;或载或隳。”《韩非子·六反》:“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治懦则肆于为非。”这里用为怠惰之意。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译文】明智的君主对于官职和爵禄的安排,是用来选拔贤人和劝勉有功劳的人的。所以说,有贤能的人能得到丰厚俸禄,能任大的官职;功劳大的人能得到尊贵的爵位,能接受大的封赏。贤能的人当官会衡量他们的才能,接受俸禄的人会称量他们的功劳。因此贤能的人不会捏造有才能来侍奉君主,有功劳的人会乐于再干能建功立业的事,所以事业就会成功而且功劳就会建立。如今则不是这样,不考核是否贤或不屑、不评定是否有功劳,而是任用各国诸侯器重的人,听从左右近臣的请求,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上朝请求加官进爵,而下面的人出卖官职爵位来收括财利并靠它来结党营私。所以财产多的人就靠买官以成富贵,同君主左右近臣有交往的人靠着请求而成了重要*。有功劳的臣子得不到评定,官职的升迁又失误错乱。因此小吏得以偷偷变成*而对外交往,放弃正常事务而去亲近财物。因此贤能的人由此而松懈懒惰而不再勉励自己及他人,有功劳的人由此而怠惰而简慢自己从事的功业,这就是亡国的风气呀!
【说明】本节亦是紧接上节,明白人明白什么样事情应该怎么办,所以下属也就玩不出手段。所以,当领导的,做管理的人,不论再怎么辛苦,一定要学习,当一个明明白白的人。否则,下属把你卖了,你还在帮他数钱。这里说明一下,“官”“吏”二字历来混用,讲“官”也是称官吏,讲“吏”也是同称官吏,官吏不分。先秦以前可不是这样,官是官,吏是吏;官是指在君主手下任职的人,且职位有规定。吏则是在*手下工作的人,虽然也有职位,但不能与*相提并论。两千多年前韩非就这样告诫过我们,可是我们现代的*还远远不如古人,什么事情都让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去干,自己高跷二郎脚优哉游哉,还自鸣得意,美其名曰:“会管理”!且不知,这些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已经掌握了本来属于你的权力,在下面不知干了多少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却还被蒙在鼓里。这样,专属于你的权力不再是你的专利,你很快就会倒台!信不信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3
不是要翻译的吧追问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2
【原文】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在“同床”。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1,便僻2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谓“父兄”。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五曰“民萌”。何谓“民萌”?曰: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人民,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六曰“流行”。何谓“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谈,希于听论议,易移以辩说。为人臣者求诸侯之辩士,养国中之能说者,使之以语其私——为巧文之言、流行之辞,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此之谓“流行”。七曰“威强”。何谓“威强”?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为威强者也。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以彰其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死,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此之谓“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注释】1.孺子:(rú如)古代太子及*的妾的名目。《汉书·外戚传上》:“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
2.便:《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里用为善于之意。
3.僻:(pì辟)通“嬖”。嬖(bi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左传·隐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韩非子·八奸》:“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4.燕:通“安”。《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虞:(yu于)《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国语·周语下》:“虞於湛乐。”《吕氏春秋·忠廉》:“利不足以虞其意矣。”清洪颐煊《读书丛录》:“虞与娱同。”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虞,假借为娱。”《文选·杨雄(羽猎赋)》:“弘仁惠之虞。”李善注:“虞与娱,古字通。”这里用为欢娱之意。
6.优: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国语·越语》:“信谗喜优。”《国语·齐语》:“优笑在前。”《史记·滑稽列传》:“优孟。《说文》:“优,饶也。一曰倡也。”《汉书·灌夫传》:“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7.习:《韩非子·孤愤》:“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吕氏春秋·任数》:“习者曰。”高诱注:“习,近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亲近习,长同类。”颜师古注:“习,狎也。”《后汉书·孝质帝纪》:“匪砥匪革,终沦嬖习。”这里用为亲信之意。
【译文】大凡为人臣属之所以成奸道者有八种手段:第一种叫“同床”。什么叫“同床”呢?回答是:重视夫人,溺爱姬妾,善于宠爱好色,这是君主经常被迷惑的。寄希望于君主安闲欢娱之时,趁君主酒醉饭饱之时,来求取他们所想要的,这是使君主一定能听从的手段。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来奉承贿赂,使她们去蛊惑君主,这就称之为“同床”。第二种叫“在旁”。什么叫“在旁”呢?回答是:艺人滑稽人和矮人,左右侍卫亲信,这是君主还没有下令就说是是是、还没有使唤就说好好好、在君主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出来就能奉承君主的意图、能察言观色事先摸到君主心意的人啊。这些都是一同进退、共同应诺回答、统一口径统一行为来改变君主心意的人啊。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珍贵玩物,在外面干非法的事,然后让他们教化其主上,这就称之为“在旁”。第三种叫“父兄”。什么叫“父兄”呢?回答是:君主的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宠爱的人;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是君主必须要与之谋划计度事情的人。这些都是竭尽全力和君主一起议论、而君主一定能听从的人。作为人之臣属侍奉君主的叔伯兄弟以美乐和美女,用花言巧语来笼络收买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与之订盟约谈事情,事成之后就给他们进级加薪,用这些来劝诱他们的心,使他们去侵犯君主的权益,这就称之为“父兄”。第四种叫“养殃”。什么叫“养殃”呢?回答是:君主喜好美丽的宫殿和亭台池榭,喜好打扮子女及狗马来愉快自己的心情,这就是君主的灾殃。作为人之臣属竭尽民众力量来修建美化宫殿和亭台池榭,收取重税来为君主打扮子女及狗马,以讨好君主而迷惑君主的心意,顺从君主的*,而将自己的私利夹杂在其中,这就称之为“养殃”。第五种叫“民盟”。什么叫“民盟”呢?回答是:作为人之臣属挥霍公家的财物来取悦于民众,施行小恩小惠来讨好百姓,使朝廷内外城郊上下的人都来称赞自己,用这种办法来壅塞君主而成就自己的*,这就称之为“民盟”。第六种叫“流行”。什么叫“流行”呢?回答是:做君主的,本来就壅塞于言论,很少听到别人的议论,所以很容易被动听的言说打动而改变主意。作为人之臣属到处寻求各诸侯国的能言善辩之人,供养一些国内的说客,派他们为自己的私利去进说——用巧妙文饰的语言、用社会上流行的言词,表现出各种利害关系,使人害怕祸患,杜撰虚假的言辞来损害君主,这就称之为“流行”。第七种叫“威强”。什么叫“威强”呢?回答是:领导人民的人,是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的威势。群臣百姓认为是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它好;不是群臣百姓认为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不好。作为人之臣属,聚集携带刀剑的侠客,豢养亡命之徒,来显示自己的威势,彰明为自己服务有好处,不为自己服务就要被杀死,用这些来恐吓群臣百姓而谋求自己的私利,这就称之为“威强”。第八种叫“四方”。什么叫“四方”呢?回答是:领导人民的人,自己国家小就要侍奉大国,兵力弱小就要害怕强大的军队。大国所索要的东西,小国一定要听从;强大的军队压境,弱小的军队一定要服从。作为人之臣属,加重税收,耗尽国库,挖空自己的国家去侍奉大国,而且利用大国的威势来*自己的君主;厉害的还发动大国的军队聚集在边境来制约国内,稍轻点的便屡次招引大国的使者来恐吓自己的君主,使君主害怕,这就称之为“四方”。大凡这八种手段,是人之臣属之所以成奸道,当代君主之所以被蒙蔽胁迫,以致丧失所有的原因,不可不仔细审察呀。
【说明】这八种手段从古到今都有,而且还不止这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手段来侵害君主及有关领导人呢?原因很简单,即为了自己的私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思。是,人都要活着,人都想活着,既然活着,就不应该比别人差,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别人没有的我也可以有。既然想要拥有,就不得不使用手段。韩非之所以列出这些手段,并不是叫人学,而是让人知道,有这些手段在身旁,不可不谨防啊。怎么防呢?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要与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而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就会使你没有困难;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尊重对方,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因为只有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他才能接受你;而只有遵守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后,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使用最佳行为方式后才能与更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智慧,智慧就来自于学习;在所有为人处事中,保持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就会得到诚信。这就是“仁义礼智信”。
【原文】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其于左右也,使其身必责其言,不使益辞。其于父兄大臣也,听其言也必使以罚任于后,不令妄举。其于观乐玩好,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进、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1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其于勇力之士也,军旅之功无逾赏,邑斗之勇无赦罚,不使群臣行私财。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2之。所谓亡君者,非莫有其国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令臣以外为制于内,则是君人者亡也。听大国为救亡也,而亡亟于不听,故不听。群臣知不听,则不外诸侯;诸侯之不听,则不受之臣诬其君矣。
【注释】1.坟:《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周礼·司烜氏》:“共坟烛庭燎。”这里用为大之意。
2.距:古同“拒”。《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墨子·公输》:“墨子九距之。”《荀子·仲尼》:“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荀子·君道》:“断足以距难。”《史记·高祖本纪》:“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这里用为抗拒、抵御之意。
【译文】明智的君主对于内宫妻妾姬妃,欢娱其美色而不行为于她们的请谒,不允许她们的私自请求。他对于身边左右侍从亲信,使用他们之身必严格他们的言论,不让他们夸大其词。他对于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听取意见后也必然使他们承担法律责任,不会让他们轻举妄动。他对于观赏娱乐珍贵玩物,一定让它们有正当的出处,不会使人擅自进献、擅自裁减、不会让群臣拿来讨自己欢心。他对于品德的施行,比如发放和禁止发放财物,打开大的粮仓,有利于民众的,必然是出于君主,不会使为人臣者作为私人的恩德来施行。他对于各种言论,不论是称赞者所喜好,或者是诋毁者所厌恶的,必然会核实其才能,审查其过错,不会让群臣在下面相互议论。他对于勇敢的斗士,即使他在军队中立了功也不格外奖赏,但他在乡间里私自斗殴也不会赦免处罚,不会让群臣私下使用财物来求情。他对于各诸侯国的要求与勒索,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抵制。所谓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没有了他的国家,而是虽然有但不属于自己掌管。让臣下利用外国势力对国内实行控制,那么这统治者就是亡国之君了。听从大国来挽救自己的灭亡,那灭亡比不听从还要快,所以不能听。群臣知道君主不会听,那么就不会向外勾结诸侯了;诸侯们不被听从,那就不会接受其群臣诬陷他们的君主的意见了。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群臣中有八种奸邪的手段,但只要遇上明智的君主,他们任何奸邪的手段都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换得应有的地位和俸禄,干得好的还会有奖赏。而所谓的明智的君主,其实也和普通明白人一样,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做个明白人。这些道理都明白了,谁还敢使用奸邪的手段?
【原文】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以事其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则不然,不课1贤不肖,论有功劳,用诸侯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谬。是以吏2偷官而外交,弃事而财亲。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3,有功者隳4而简其业,此亡国之风也。
【注释】1.课:(kè客)《管子·七发》:“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说文》:“课,试也。”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这里用为考核之意。
2.吏:(lì丽)《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国语·周语》:“百吏庶民。”《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说文》:“吏,治人者也。”《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古代指低级*或吏卒。吏实指官府办事人员。官,则是指管理者。
3.劝:《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周礼·丧祝》:“劝防之事。”《战国策·秦策》:“则楚之应之也,必劝。”《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礼记·中庸》:“子庶民,则百姓劝。”《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说文》:“劝,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4.隳:(hui灰)通“惰”。《老子·二十九章》:“或强或羸;或载或隳。”《韩非子·六反》:“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治懦则肆于为非。”这里用为怠惰之意。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译文】明智的君主对于官职和爵禄的安排,是用来选拔贤人和劝勉有功劳的人的。所以说,有贤能的人能得到丰厚俸禄,能任大的官职;功劳大的人能得到尊贵的爵位,能接受大的封赏。贤能的人当官会衡量他们的才能,接受俸禄的人会称量他们的功劳。因此贤能的人不会捏造有才能来侍奉君主,有功劳的人会乐于再干能建功立业的事,所以事业就会成功而且功劳就会建立。如今则不是这样,不考核是否贤或不屑、不评定是否有功劳,而是任用各国诸侯器重的人,听从左右近臣的请求,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上朝请求加官进爵,而下面的人出卖官职爵位来收括财利并靠它来结党营私。所以财产多的人就靠买官以成富贵,同君主左右近臣有交往的人靠着请求而成了重要*。有功劳的臣子得不到评定,官职的升迁又失误错乱。因此小吏得以偷偷变成*而对外交往,放弃正常事务而去亲近财物。因此贤能的人由此而松懈懒惰而不再勉励自己及他人,有功劳的人由此而怠惰而简慢自己从事的功业,这就是亡国的风气呀!
【说明】本节亦是紧接上节,明白人明白什么样事情应该怎么办,所以下属也就玩不出手段。所以,当领导的,做管理的人,不论再怎么辛苦,一定要学习,当一个明明白白的人。否则,下属把你卖了,你还在帮他数钱。这里说明一下,“官”“吏”二字历来混用,讲“官”也是称官吏,讲“吏”也是同称官吏,官吏不分。先秦以前可不是这样,官是官,吏是吏;官是指在君主手下任职的人,且职位有规定。吏则是在*手下工作的人,虽然也有职位,但不能与*相提并论。两千多年前韩非就这样告诫过我们,可是我们现代的*还远远不如古人,什么事情都让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去干,自己高跷二郎脚优哉游哉,还自鸣得意,美其名曰:“会管理”!且不知,这些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已经掌握了本来属于你的权力,在下面不知干了多少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却还被蒙在鼓里。这样,专属于你的权力不再是你的专利,你很快就会倒台!信不信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3
不是要翻译的吧追问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2
【原文】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在“同床”。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1,便僻2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谓“父兄”。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五曰“民萌”。何谓“民萌”?曰: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说人民,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六曰“流行”。何谓“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谈,希于听论议,易移以辩说。为人臣者求诸侯之辩士,养国中之能说者,使之以语其私——为巧文之言、流行之辞,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此之谓“流行”。七曰“威强”。何谓“威强”?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为威强者也。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以彰其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死,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此之谓“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注释】1.孺子:(rú如)古代太子及*的妾的名目。《汉书·外戚传上》:“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
2.便:《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里用为善于之意。
3.僻:(pì辟)通“嬖”。嬖(bi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左传·隐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国语·郑语》:“而嬖是女也。”《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孟子·梁惠王下》:“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说文》:“便嬖,爱也。”《韩非子·八奸》:“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4.燕:通“安”。《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这里用为安逸、安乐之意。
5.虞:(yu于)《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国语·周语下》:“虞於湛乐。”《吕氏春秋·忠廉》:“利不足以虞其意矣。”清洪颐煊《读书丛录》:“虞与娱同。”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虞,假借为娱。”《文选·杨雄(羽猎赋)》:“弘仁惠之虞。”李善注:“虞与娱,古字通。”这里用为欢娱之意。
6.优: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国语·越语》:“信谗喜优。”《国语·齐语》:“优笑在前。”《史记·滑稽列传》:“优孟。《说文》:“优,饶也。一曰倡也。”《汉书·灌夫传》:“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7.习:《韩非子·孤愤》:“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吕氏春秋·任数》:“习者曰。”高诱注:“习,近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亲近习,长同类。”颜师古注:“习,狎也。”《后汉书·孝质帝纪》:“匪砥匪革,终沦嬖习。”这里用为亲信之意。
【译文】大凡为人臣属之所以成奸道者有八种手段:第一种叫“同床”。什么叫“同床”呢?回答是:重视夫人,溺爱姬妾,善于宠爱好色,这是君主经常被迷惑的。寄希望于君主安闲欢娱之时,趁君主酒醉饭饱之时,来求取他们所想要的,这是使君主一定能听从的手段。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来奉承贿赂,使她们去蛊惑君主,这就称之为“同床”。第二种叫“在旁”。什么叫“在旁”呢?回答是:艺人滑稽人和矮人,左右侍卫亲信,这是君主还没有下令就说是是是、还没有使唤就说好好好、在君主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出来就能奉承君主的意图、能察言观色事先摸到君主心意的人啊。这些都是一同进退、共同应诺回答、统一口径统一行为来改变君主心意的人啊。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财宝珍贵玩物,在外面干非法的事,然后让他们教化其主上,这就称之为“在旁”。第三种叫“父兄”。什么叫“父兄”呢?回答是:君主的叔伯兄弟,是君主亲近宠爱的人;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是君主必须要与之谋划计度事情的人。这些都是竭尽全力和君主一起议论、而君主一定能听从的人。作为人之臣属侍奉君主的叔伯兄弟以美乐和美女,用花言巧语来笼络收买权贵大臣及朝廷官吏,与之订盟约谈事情,事成之后就给他们进级加薪,用这些来劝诱他们的心,使他们去侵犯君主的权益,这就称之为“父兄”。第四种叫“养殃”。什么叫“养殃”呢?回答是:君主喜好美丽的宫殿和亭台池榭,喜好打扮子女及狗马来愉快自己的心情,这就是君主的灾殃。作为人之臣属竭尽民众力量来修建美化宫殿和亭台池榭,收取重税来为君主打扮子女及狗马,以讨好君主而迷惑君主的心意,顺从君主的*,而将自己的私利夹杂在其中,这就称之为“养殃”。第五种叫“民盟”。什么叫“民盟”呢?回答是:作为人之臣属挥霍公家的财物来取悦于民众,施行小恩小惠来讨好百姓,使朝廷内外城郊上下的人都来称赞自己,用这种办法来壅塞君主而成就自己的*,这就称之为“民盟”。第六种叫“流行”。什么叫“流行”呢?回答是:做君主的,本来就壅塞于言论,很少听到别人的议论,所以很容易被动听的言说打动而改变主意。作为人之臣属到处寻求各诸侯国的能言善辩之人,供养一些国内的说客,派他们为自己的私利去进说——用巧妙文饰的语言、用社会上流行的言词,表现出各种利害关系,使人害怕祸患,杜撰虚假的言辞来损害君主,这就称之为“流行”。第七种叫“威强”。什么叫“威强”呢?回答是:领导人民的人,是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的威势。群臣百姓认为是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它好;不是群臣百姓认为好的,那么君主也认为不好。作为人之臣属,聚集携带刀剑的侠客,豢养亡命之徒,来显示自己的威势,彰明为自己服务有好处,不为自己服务就要被杀死,用这些来恐吓群臣百姓而谋求自己的私利,这就称之为“威强”。第八种叫“四方”。什么叫“四方”呢?回答是:领导人民的人,自己国家小就要侍奉大国,兵力弱小就要害怕强大的军队。大国所索要的东西,小国一定要听从;强大的军队压境,弱小的军队一定要服从。作为人之臣属,加重税收,耗尽国库,挖空自己的国家去侍奉大国,而且利用大国的威势来*自己的君主;厉害的还发动大国的军队聚集在边境来制约国内,稍轻点的便屡次招引大国的使者来恐吓自己的君主,使君主害怕,这就称之为“四方”。大凡这八种手段,是人之臣属之所以成奸道,当代君主之所以被蒙蔽胁迫,以致丧失所有的原因,不可不仔细审察呀。
【说明】这八种手段从古到今都有,而且还不止这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手段来侵害君主及有关领导人呢?原因很简单,即为了自己的私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思。是,人都要活着,人都想活着,既然活着,就不应该比别人差,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别人没有的我也可以有。既然想要拥有,就不得不使用手段。韩非之所以列出这些手段,并不是叫人学,而是让人知道,有这些手段在身旁,不可不谨防啊。怎么防呢?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要与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而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就会使你没有困难;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尊重对方,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因为只有尊重他的社会行为规范,他才能接受你;而只有遵守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后,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使用最佳行为方式后才能与更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需要智慧,智慧就来自于学习;在所有为人处事中,保持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就会得到诚信。这就是“仁义礼智信”。
【原文】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其于左右也,使其身必责其言,不使益辞。其于父兄大臣也,听其言也必使以罚任于后,不令妄举。其于观乐玩好,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进、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1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其于勇力之士也,军旅之功无逾赏,邑斗之勇无赦罚,不使群臣行私财。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2之。所谓亡君者,非莫有其国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令臣以外为制于内,则是君人者亡也。听大国为救亡也,而亡亟于不听,故不听。群臣知不听,则不外诸侯;诸侯之不听,则不受之臣诬其君矣。
【注释】1.坟:《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周礼·司烜氏》:“共坟烛庭燎。”这里用为大之意。
2.距:古同“拒”。《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墨子·公输》:“墨子九距之。”《荀子·仲尼》:“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荀子·君道》:“断足以距难。”《史记·高祖本纪》:“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这里用为抗拒、抵御之意。
【译文】明智的君主对于内宫妻妾姬妃,欢娱其美色而不行为于她们的请谒,不允许她们的私自请求。他对于身边左右侍从亲信,使用他们之身必严格他们的言论,不让他们夸大其词。他对于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听取意见后也必然使他们承担法律责任,不会让他们轻举妄动。他对于观赏娱乐珍贵玩物,一定让它们有正当的出处,不会使人擅自进献、擅自裁减、不会让群臣拿来讨自己欢心。他对于品德的施行,比如发放和禁止发放财物,打开大的粮仓,有利于民众的,必然是出于君主,不会使为人臣者作为私人的恩德来施行。他对于各种言论,不论是称赞者所喜好,或者是诋毁者所厌恶的,必然会核实其才能,审查其过错,不会让群臣在下面相互议论。他对于勇敢的斗士,即使他在军队中立了功也不格外奖赏,但他在乡间里私自斗殴也不会赦免处罚,不会让群臣私下使用财物来求情。他对于各诸侯国的要求与勒索,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抵制。所谓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没有了他的国家,而是虽然有但不属于自己掌管。让臣下利用外国势力对国内实行控制,那么这统治者就是亡国之君了。听从大国来挽救自己的灭亡,那灭亡比不听从还要快,所以不能听。群臣知道君主不会听,那么就不会向外勾结诸侯了;诸侯们不被听从,那就不会接受其群臣诬陷他们的君主的意见了。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群臣中有八种奸邪的手段,但只要遇上明智的君主,他们任何奸邪的手段都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换得应有的地位和俸禄,干得好的还会有奖赏。而所谓的明智的君主,其实也和普通明白人一样,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做个明白人。这些道理都明白了,谁还敢使用奸邪的手段?
【原文】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以事其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则不然,不课1贤不肖,论有功劳,用诸侯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谬。是以吏2偷官而外交,弃事而财亲。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3,有功者隳4而简其业,此亡国之风也。
【注释】1.课:(kè客)《管子·七发》:“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说文》:“课,试也。”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这里用为考核之意。
2.吏:(lì丽)《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国语·周语》:“百吏庶民。”《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说文》:“吏,治人者也。”《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古代指低级*或吏卒。吏实指官府办事人员。官,则是指管理者。
3.劝:《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周礼·丧祝》:“劝防之事。”《战国策·秦策》:“则楚之应之也,必劝。”《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礼记·中庸》:“子庶民,则百姓劝。”《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说文》:“劝,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4.隳:(hui灰)通“惰”。《老子·二十九章》:“或强或羸;或载或隳。”《韩非子·六反》:“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治懦则肆于为非。”这里用为怠惰之意。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译文】明智的君主对于官职和爵禄的安排,是用来选拔贤人和劝勉有功劳的人的。所以说,有贤能的人能得到丰厚俸禄,能任大的官职;功劳大的人能得到尊贵的爵位,能接受大的封赏。贤能的人当官会衡量他们的才能,接受俸禄的人会称量他们的功劳。因此贤能的人不会捏造有才能来侍奉君主,有功劳的人会乐于再干能建功立业的事,所以事业就会成功而且功劳就会建立。如今则不是这样,不考核是否贤或不屑、不评定是否有功劳,而是任用各国诸侯器重的人,听从左右近臣的请求,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上朝请求加官进爵,而下面的人出卖官职爵位来收括财利并靠它来结党营私。所以财产多的人就靠买官以成富贵,同君主左右近臣有交往的人靠着请求而成了重要*。有功劳的臣子得不到评定,官职的升迁又失误错乱。因此小吏得以偷偷变成*而对外交往,放弃正常事务而去亲近财物。因此贤能的人由此而松懈懒惰而不再勉励自己及他人,有功劳的人由此而怠惰而简慢自己从事的功业,这就是亡国的风气呀!
【说明】本节亦是紧接上节,明白人明白什么样事情应该怎么办,所以下属也就玩不出手段。所以,当领导的,做管理的人,不论再怎么辛苦,一定要学习,当一个明明白白的人。否则,下属把你卖了,你还在帮他数钱。这里说明一下,“官”“吏”二字历来混用,讲“官”也是称官吏,讲“吏”也是同称官吏,官吏不分。先秦以前可不是这样,官是官,吏是吏;官是指在君主手下任职的人,且职位有规定。吏则是在*手下工作的人,虽然也有职位,但不能与*相提并论。两千多年前韩非就这样告诫过我们,可是我们现代的*还远远不如古人,什么事情都让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去干,自己高跷二郎脚优哉游哉,还自鸣得意,美其名曰:“会管理”!且不知,这些秘书、助理、助手、下属已经掌握了本来属于你的权力,在下面不知干了多少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却还被蒙在鼓里。这样,专属于你的权力不再是你的专利,你很快就会倒台!信不信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1:33
不是要翻译的吧追问是
《灌夫传》 灌将军夫者,…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率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
四平调《恩怨亲家》
梨园行传承中国璀璨戏曲文化,创新戏曲与互联网融合商业模式。广州道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梨园行》戏曲应用,汇集国内古今优质戏曲内容, 覆盖全国剧种,集看戏、听戏、唱戏功能于一体, 致力于打造全国性智能互联网戏曲平台。 专业戏...
《潜夫论》卷23边议诗解1圣人兴兵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乱人以废
周礼司刺:“三赦曰蠢愚”,郑注:“蠢愚,生而痴騃童昏者。”汉书息夫躬传云:“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皆外有直项之名,内实騃不晓政事。”后汉书独行传:‘戴就曰:“薛安庸騃。”’ 【原文】 夫仁者恕己以及人〔 1 〕,智者讲功而处事〔 2 〕。今公卿内不伤士民灭没之痛,外不虑久兵之祸〔 3 〕...
汉书新注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的译文...灌水
汉诛彭越悬首示众,发令收捕同情者,他前去哭祭,为刘邦所赦免,任为都尉,后因平吴楚之乱有功封为鄃侯。田叔,好任侠,为赵王张敖的郎中,当汉诏捕张敖及打击同情者之时,他与孟舒等十余人自愿随至长安,为刘邦赏识,任为郡守,为地方长吏数十年,颇有名声。《史记》以季布、栾布合传,盛称二人善于处死;另传田叔...
古时,为何称军队为三军?
2.军队的通称。《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汉书·灌夫传》:“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唐 章孝标《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说唐》第一回:“〔晋王〕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
什么是三军
《左传·昭公十三年》:“乃藩为军。”“藩”,是篱笆,意思是说筑篱成营垒。《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之余师不能军。”“不能军”,即不能围成营垒。《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于军。”韦昭注:“军,所军之地也。”《汉书·霍去病传》中有这样一句:“于是青令武刚车...
豁达的古诗
读灌夫传呈傅初庵学士 - 元代·陈宜甫堂堂灌将军, 非与侯者俦。 挺身入吴垒, 发愤报父雠。 声名震朝野, 意气凌斗牛。 鸿毛视贵戚, 加敬贫贱流。 及其去官日, 只结魏其侯。 武安约无信, 是启怒所由。 况于行酒间, 一语辄不投。 遂乃致奇祸, 魏其甘与侔。 朝臣两可奏, 太后鱼肉忧。 上书竟不辨...
夫妻的解释
夫妻的解释[man and wife] 夫妇;男女二人结成的合法 婚姻 关系。也作夫妇 详细解释 丈夫 和 妻子 。 《易·小畜》 :“舆说辐,夫妻反目。” 《汉书·灌夫传》 :“於是 夫 见,曰:‘ 将军 昨日幸许过 魏其 , 魏其 夫妻治具,至今未敢尝食。’”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 凤凰 俦》 ...
四字成语什么是什么引
意思: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19引绳排根:出处:《汉书·灌夫传》:“及窦婴失势,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意思:指勾结起来排斥异己.。 7. 引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引而不发: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表示使的文言文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可以,行。 如:使的(可以) 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名〉 使者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汉书·灌夫传》译文
《汉书·灌夫传》【译文】大凡为人臣属之所以成奸道者有八种手段:第一种叫“同床”。什么叫“同床”呢?回答是:重视夫人,溺爱姬妾,善于宠爱好色,这是君主经常被迷惑的。寄希望于君主安闲欢娱之时,趁君主酒醉饭饱之时,来求取他们所想要的,这是使君主一定能听从的手段。作为人之臣属内中用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