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小孝中孝大孝各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7:1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0:46
什么是真正的“孝”?——小孝、中孝、大孝、至孝
儿辈赡养亲人,办法各有不同。下养为小孝,次养为中孝,上养为大孝,最上养为大孝之大孝。为什么呢?
下养只知道满足吃喝,不至于有所缺乏,这已经是世间难以做到的了,叫作小孝。
次养就能体谅亲人的心愿,父母所爱我也爱,父母所敬我也敬,使亲人心里安乐,就叫作中孝。
上养是劝告亲人明白大道之理,善就赞成,过就规劝,使父母用高尚的道德滋润身心,这就是大孝。
至于最上养,更上一层楼,常常想念父母的恩情,同于天地,父母的寿命与日随减,应当用什么法子可以报答亲恩,什么办法可以延长亲寿,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出离生死,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罪障消除,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进入圣人之流,最终成佛。
譬如战火临头,保护亲人逃入山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水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旷野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辗转不安,一定要把父母放在最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最上养,是大孝中的大孝(至孝)。
很多人都认为给父母天天吃肉吃鱼是最孝的,其实,这样为了父母而杀生命,这些死去的生命报冤来世,父母要偿还这命债的,就等于是用腐肉救亲饥,用毒酒止亲渴,是最不孝的。
也有人认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是孝,如果用来做好事,可以为亲人增光,如果用来做坏事,就是侮辱了亲人了。
如当今很多知名的贪污受贿的罪犯,不仅让亲人蒙羞,连基本的床前问安都不可能。古代那些乱臣贼子,也让人们他们的存在而讨厌他们的父母。
所以,最大的孝就是积德行善,就是利益他人,让父母也进入佛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0:46
子对亲尽诚顺命供养。又作孝顺、孝养。佛经中,不论在家出家,劝孝之文甚多。如孝子经谓,亲之生子,怀胎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梵网经卷下谓,孝顺乃至道之法,故以孝为戒。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谓,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人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故应勤加修习孝养父母,与供佛之福等无差别。中阿含卷三十三善生经载,子当以增益财物、备办众事、所欲则奉、自恣不违、所有私物尽以奉上等五事奉敬供养父母。五分律卷二十谓,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并以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故当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必得重罪。
孝又分为世间之孝与出世间之孝,供给父母衣食等为世间之孝,以佛法开导父母为出世间之孝,故毗尼母经卷二谓,若父母贫苦,应先授三归、五戒、十善,然后施与;此盖以出世间之孝方能令父母彻底离苦得乐之故。又龙舒增广净土文卷六载,长芦赜禅师作孝友文百二十篇,前百篇言奉养甘旨,为世间之孝,后二十篇劝父母修净土,为出世间之孝。世间之孝,止于一世,为孝之小者;出世间之孝,无时而尽,因父母生净土,福寿不止,如恒河沙劫,是为大孝。众生若能孝养敬顺父母,则可招感少病、端正、有大威势、生上种族、多有资生等五种果报,称为五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