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2: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9:39
秧歌是我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起源于舫抉和耕田的农业劳动生活,由于我国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所以表现农业生产劳动的舞蹈特别多,其中秧歌这种形式流传最广。秧歌起源历史悠久,传说河北一带的秧歌是苏东坡在定州任职时编创的。古代有学者认为南宋时的民间舞蹈“村田乐”即是后来秧歌的源头。发展到清代,秧歌已遍及中原汉族地区,尤以北方更盛。古籍记载,清初康熙年间,北京的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阅春阳”,观看秧歌表演的人十分踊跃,不仅小伙子们挤得肩书粉有,就连许多妇女头上的金钗也都给挤掉了。
秧歌最早是一种歌唱形式,后来才出现了舞蹈和戏剧的表演形式。现在这三种形式流行于全国各地。秧歌一词有广义和狭义呀种解释,广义的泛指“出会”、“走会”、“社火”中的各种舞蹈和歌终如抉歌、高晓、竹马、草船,,以及花玻、来茶灯等统称为秧歌;抉义的州指秧歌(地秧歌)和高跳秧歌。 秧歌虽流行全国,但以陕北、河北、东北、山东等地为最丰育,群众也最为广泛。
现简介如下:
映北秧歌流行于陕北佳县、绥德、米脂等地,过去,每逢春节期间,当地群众纷纷组织起秧歌队来“闹秧歌”,也称“闹红火”,并有秧歌队给群众拜年的习俗。一个秧歌队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七八十人不等。领头的称“伞头”,是秧歌队的指挥,一般都由闹秧歌有经验的老社火头担任,他手持一伞(象征风调雨顺),边舞边唱,唱的内容均为即兴之作。伞头后面是一个手拿货郎鼓的货郎,其他人装扮成男女老少和丑角等各种人物,但以青年农民为多。当伞头带领全秧歌队在广场上打开场子之后,就先扭“大场”,有的也称“过场”,在“大场”中由“伞头”带着边舞边走出各种图案队形,一个优秀的时伞头”,不仅能将一个上百人的秧歌队带出上百个图形,而且,能看上去满场是人,活而不乱。大场之后是“小场子”,也称“踢场子”,根据人数不同又分“二人场子”、“三人场子”、“八人场子”等等。除“三人场子”是一男二女外,其他均为男女各半。舞蹈动作除男女都有“扭步”、“一十字步”外,女子有“整衣”、“看花”、“软腰”、“凤凰单展翅”;男子有“二起脚”、“三脚不落地”、“劈叉”等。小场之后,有时表演载歌载舞、情节生动的小戏,一般称之谓“秧歌剧”。小戏之后,又集体扭大场。在红火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有的研究家将陕北秧歌的动作特点概括为:“扭”、“摆”、“走”三字,口诀是:“映北秧歌扭摆走,情绪活泼又自由,节奏欢快变化多,动作好似风摆柳。”
地秧歌这种形式流行于河北、北京、辽宁等地区,覆盖面积较广,但各地又各有特色,可谓大同小异。其中以河北地秧歌最具代表性。河北地秧歌流行于唐山、昌黎、滦县一带,是该地区每逢年节举行的“出会”(一种包括各种民间技艺表演的大型群众文娱活动》中的主要农演形式。其特色是有一些十分精彩、诙谐生动的小场,这些小场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而且主要通过舞蹈动作加以表现,可以说是一种民hillI舞剧,其代表性作91有:《王二小赶脚》、《俊柱子接》等。中华人民共和过建舞蹈作品。
山东秧歌山东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创造和发展的齐、鲁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地区的民间舞蹈也十分丰富,其中以鼓子秧歌最有影响。鼓子秧歌是山东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体现了古朴、粗犷、刚直、豁达的齐鲁古风。鼓子秧歌里的人物角色主要分四种,即“伞”、娜鼓”、“棒”、“花”。伞又分“花伞”和“丑伞”两种。,花伞负责指挥乐队,掌握舞蹈的节奏;丑伞指挥秧歌队的队形变化,他们都左手持伞而舞。“鼓”是左手举一扁圆形小鼓,右手拿鼓捶,边舞、边敲。“棒”是舞者两手各握一木棒,边舞边相互击打。“花”是舞者扮作少女,左手拿一长手帕,右手持一彩绸扎成的花。除以L四种角色外,还有跑“杂角”的,化妆成老头、老婆各种人物,在秧歌队后作逗趣表演。鼓子秧歌还以丰富多变的走场(队形变化)见一长,队形构图优美,变化巧妙紧凑,有几十种之多。
山东地区除鼓子秧歌外还有海阳秧歌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风格古朴粗犷,表演形式灵活自由,其中以大夫和花鼓的舞蹈形象最为突出,伞和鼓的运用也有特点。胶州秧歌中的舞蹈形象以女子(小媛、扇女、翠花)舞蹈的形象最有特点,给人以坚韧、舒展、利落的美感,专业舞蹈教师将胶州秧歌的动律归纳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动庸)、手推、翻腕的有机结合。”老艺人则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和风格。(参见刘思伯、张世令、何健交,《汉族民间舞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