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指挥收尾手势是怎么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0:4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5:26
指挥的手势是4/4拍的拍子,这首歌分声部不是太好,加一些装饰好一点,比如设一个领唱,另外在领唱与合唱之间做一些衔接
http://tv.mofile.com/47FCVYD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75440010009m9.html
http://www.baidu.com/?word=%CA%D3%C6%B5%BA%EC%C6%EC%C6%AE%C6%AE%BA%CF%B3%AA&tn=myie2dg
起拍与收拍
1、起拍
起拍之前要作好准备。首先是精神准备,然后进入准备动作。全身静止,让合唱队与伴奏者注意力集中,抬前臂向前伸平,手自然放松,掌心朝前下方,眼睛环视合唱队,见大家准备好了,便可以开始了。要注意准备时间时间不宜过长。
起拍动作首先是预示拍。预示起始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与情绪。对于歌唱者来说,预示动作有提示呼吸的作用。
预示拍的运动方向必须与起始拍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如果是强拍开始的歌曲,预示动作就要在弱拍上提示吸气;如果是弱拍开始的歌曲,就要在强拍上提示吸气。预示拍的拍点必须准确、清楚、果断,要有带动性,确保音乐进入得整齐。
另外,预示拍不仅在全曲的开始,乐曲的歌唱中也会经常用到。某些声部的开始需要提示,乐段、乐句、乐汇的开始或特别强调换气时都需要预示动作加以提示。
为了让预示动作看得清楚,一般手的位置比拍点的位置要高。若有了新的声部加入或音乐突然有了节奏、速度、力度等的变化,预示动作可以夸张一些。
2、收拍
合唱音乐的结束必须整齐统一,给人以完整美好的印象,这都需要指挥者用动作给予提示,也就是收拍。实际上,不仅在音乐结束的地点要打收拍,在音乐中间、某声部终止、乐段终止或有停顿的地方也要打收拍。
收拍的指挥法随着不同音乐灵活多变。通常情况下,最多见的指挥法是双手或一只手先向上然后向内侧划一个弧圈,停在外侧的收拍的拍点上。
音乐中最后一个音无论多长,一般只打一个拍点,然后就是收拍动作。这样,收拍的弧圈线条可能长可能短,速度可能快可能慢。
另外,渐弱收尾的收拍动作,双手也可运动到较低处划一个小圆圈收住音乐。
依据音乐结束时的速度、力度、情绪,指挥者可以自由发挥收拍动作。但无论强结束、弱结束都必须将收拍的拍点表示清楚,这需要在实践中多磨练、多体会,才能与歌唱者更好的沟通,互相之间配合默契。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018392.html?si=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5:26
内容提要: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拟物、言志、传情。如果我们将手势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更形象地为学生进行音乐的表述,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音乐教师为之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正确的运用手势呢?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教学观点。
关键词:手势 音乐教学 运用
正文: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不易捉摸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准确,也不生动,往往力不从心。倘若我们借助千百万化的手势去描绘音乐情态,刻画音乐意境,用它来拟物、言志、传情,在音乐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形象*真,感人至深,既可增加学生对乐理概念的形象感,又能激发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音乐课也会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运用手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手势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充分为教学内容服务。在讲旋律的进行,我们可以用手势在空中的适当位置比划出一条随音乐起伏不定、运行有致的旋律线,学生从这条看得见、听得着的旋律线上很直观地感知到这首歌曲中音域的宽窄、节奏的疏密、情绪的松弛、*的布局,从而更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然后去成功地表现它。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教师范唱时用手势将旋律的起伏做一定的演示,让学生从手势中感知歌曲的高低起伏、强弱表现,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在学生演唱时也用手势作相应提示:学生在轻声哼唱第一遍时,教师将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心,用这样的手势将曲谱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提示对歌曲的节奏、强弱表现等一目了然,为下面的演唱作一个铺垫。学生在演唱歌曲第一?quot;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教师随着旋律的起伏用右手作上扬、下点的手势示范。在唱第二?quot;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教师用划拍的手势进行提示,在唱全曲*部分时,教师的手势动作随旋律的波动不断上扬,最后结束时把握好时值来个握拳收尾。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处理好歌曲的音域宽窄,达到表现歌曲的目的。如果要用轮唱的方式演唱《保卫黄河》,那么教师就要像指挥家一样将手势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此起彼伏,手势动作的总体是一种上扬、明亮,一种激励、昂扬的感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示范将歌曲的演唱效果达到一个更高点。在讲其他一些较抽象的乐理知识时,恰当地运用手势,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知识时教师用手的五指来代表五根线,更生动形象的告知学生五线谱是有五根线组成,由下往上数,线与线之间构成了间,从手势的表现看学生很快发现五根线组成了四间。从而很形象的掌握了五线谱的最基础知识。再则在教学音阶时,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针对这七种不同手势的表现,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种手势的基本含义以及由手势联想到的演唱感觉,以进一步理解手势的作用。学生们把音?quot;do"描述成"稳定、实在",觉得应该用扎实、自信的声音去演唱;把音级"mi"描述成"平稳、开阔",觉得演唱时似乎面对着一片开阔的田野;把音级"sol"描述成"上扬、明亮",应该用一种了不起、昂扬的感觉去演唱,等等。把原来只具听觉形象的音高加以视觉化,这种训练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就能感到以往飘忽不定的一个个音符开始有了一些依托,产生了跟现实生活较为稳定的联系,渐渐容易把握了。实践证明,只要手势紧扣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就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进而诱导学生的求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并在记忆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其次,运用手势切忌华而不实,喧宾夺主,随意滥用。例如:在教学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用手势作相应的段落提示,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感情投入而忘行的表现,好似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的表演,不是在欣赏乐曲的魅力。如:欣赏《梁祝》第一主题(又称"爱情主题"),速度稍慢,优美抒情。教师可根据旋律的表现作缓慢的划波浪线动作,手势表现要流畅。乐曲转入第二部分时,教师用左手作相应提示,右手继续跟着旋律的起伏作相应的波动,以此转入下面的部分。当乐曲进入结束部分描写"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时,教师的手势表现更应富有情感体现,平稳、缓慢的作一些流畅的动作。正当结束部奏出最后一音时,隐隐传来不祥征兆的定音鼓震音,协奏曲进入展开部,这时教师的手势动作停止,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自己来对比乐曲的强弱、情感的表现。让他们在头脑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教师切不可作一些多余的、夸张的手势提示,应该留有学生自己听赏想象的空间。整首乐曲的听赏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调节好手势提示的方式、量度。还要记得听赏时不要用语言去表述、提示,那样会打断学生的思维和对乐曲听赏的整体感。教师的手势过分夸张,或浮华单一,或行不达意,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再如:在欣赏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选择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再介绍整首乐曲的段落表现,一边介绍一边用手势不断提示表演。学生还没听过乐曲怎么可能跟随老师的提示去体会乐曲呢。相反,学生会觉得厌倦:怎么老师讲个没完,还让不让我们欣赏了。学习的兴趣也被打消了一半,欣赏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强调手势的精心设计,同时也应避免手势的滥用,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听课情绪不断变换手势,使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
再则,手势要成为美的示范。老师在讲课时,既要具备人格美、能力美,还要注意手势的形式美去引发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声音美,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白菜》时,教师可用手势来提示歌曲的音域表现,整首曲子体现的是比较悲哀的情绪,教师的手势动作以下沉为主,让学生看着手势轻声哼唱歌曲的旋律,也从手势中了解了歌曲的情感体现。手势要随着歌曲的音高音低起伏变化,特别是在唱"亲娘呀,亲娘呀!"表现的是小白菜在用心呼嗨死去的亲娘,有一种凄凉的、思念的情感。教师的手势提示应该表现的更婉娩、低落、下沉,而且要富有情感、力度表现等。使学生通过手势对歌曲的旋律有个初步了解,并能用歌声把握好歌曲的情感,为学好这首歌曲作一个铺垫。简言之,我们的手势一定要形象*真,准确无误,要使它与声音、表情、形态、动作协调一致,绝不能游离于整个音乐教学内容之外,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形体感和直观感,那种敷衍草率、令人费解的手势必须废止。
的确,巧妙地运用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捕捉到准确感人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音乐艺术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的发展服务。
让我们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手势吧,让我们用手势去惟妙惟肖地描绘音乐、勾画旋律、模仿节奏、表现情感吧,丰富多彩的手势一定会使你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5:26
双手渐渐向上中间的空间越来越大,最后做一个收尾的动作(看指挥的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5:26
指挥的手势是4/4拍的拍子,这首歌分声部不是太好,加一些装饰好一点,比如设一个领唱,另外在领唱与合唱之间做一些衔接
http://tv.mofile.com/47FCVYD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75440010009m9.html
http://www.baidu.com/?word=%CA%D3%C6%B5%BA%EC%C6%EC%C6%AE%C6%AE%BA%CF%B3%AA&tn=myie2dg
起拍与收拍
1、起拍
起拍之前要作好准备。首先是精神准备,然后进入准备动作。全身静止,让合唱队与伴奏者注意力集中,抬前臂向前伸平,手自然放松,掌心朝前下方,眼睛环视合唱队,见大家准备好了,便可以开始了。要注意准备时间时间不宜过长。
起拍动作首先是预示拍。预示起始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与情绪。对于歌唱者来说,预示动作有提示呼吸的作用。
预示拍的运动方向必须与起始拍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如果是强拍开始的歌曲,预示动作就要在弱拍上提示吸气;如果是弱拍开始的歌曲,就要在强拍上提示吸气。预示拍的拍点必须准确、清楚、果断,要有带动性,确保音乐进入得整齐。
另外,预示拍不仅在全曲的开始,乐曲的歌唱中也会经常用到。某些声部的开始需要提示,乐段、乐句、乐汇的开始或特别强调换气时都需要预示动作加以提示。
为了让预示动作看得清楚,一般手的位置比拍点的位置要高。若有了新的声部加入或音乐突然有了节奏、速度、力度等的变化,预示动作可以夸张一些。
2、收拍
合唱音乐的结束必须整齐统一,给人以完整美好的印象,这都需要指挥者用动作给予提示,也就是收拍。实际上,不仅在音乐结束的地点要打收拍,在音乐中间、某声部终止、乐段终止或有停顿的地方也要打收拍。
收拍的指挥法随着不同音乐灵活多变。通常情况下,最多见的指挥法是双手或一只手先向上然后向内侧划一个弧圈,停在外侧的收拍的拍点上。
音乐中最后一个音无论多长,一般只打一个拍点,然后就是收拍动作。这样,收拍的弧圈线条可能长可能短,速度可能快可能慢。
另外,渐弱收尾的收拍动作,双手也可运动到较低处划一个小圆圈收住音乐。
依据音乐结束时的速度、力度、情绪,指挥者可以自由发挥收拍动作。但无论强结束、弱结束都必须将收拍的拍点表示清楚,这需要在实践中多磨练、多体会,才能与歌唱者更好的沟通,互相之间配合默契。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018392.html?si=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5:26
内容提要: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拟物、言志、传情。如果我们将手势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更形象地为学生进行音乐的表述,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音乐教师为之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正确的运用手势呢?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教学观点。
关键词:手势 音乐教学 运用
正文: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不易捉摸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准确,也不生动,往往力不从心。倘若我们借助千百万化的手势去描绘音乐情态,刻画音乐意境,用它来拟物、言志、传情,在音乐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形象*真,感人至深,既可增加学生对乐理概念的形象感,又能激发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音乐课也会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运用手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手势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充分为教学内容服务。在讲旋律的进行,我们可以用手势在空中的适当位置比划出一条随音乐起伏不定、运行有致的旋律线,学生从这条看得见、听得着的旋律线上很直观地感知到这首歌曲中音域的宽窄、节奏的疏密、情绪的松弛、*的布局,从而更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然后去成功地表现它。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教师范唱时用手势将旋律的起伏做一定的演示,让学生从手势中感知歌曲的高低起伏、强弱表现,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在学生演唱时也用手势作相应提示:学生在轻声哼唱第一遍时,教师将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心,用这样的手势将曲谱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提示对歌曲的节奏、强弱表现等一目了然,为下面的演唱作一个铺垫。学生在演唱歌曲第一?quot;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教师随着旋律的起伏用右手作上扬、下点的手势示范。在唱第二?quot;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教师用划拍的手势进行提示,在唱全曲*部分时,教师的手势动作随旋律的波动不断上扬,最后结束时把握好时值来个握拳收尾。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处理好歌曲的音域宽窄,达到表现歌曲的目的。如果要用轮唱的方式演唱《保卫黄河》,那么教师就要像指挥家一样将手势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此起彼伏,手势动作的总体是一种上扬、明亮,一种激励、昂扬的感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示范将歌曲的演唱效果达到一个更高点。在讲其他一些较抽象的乐理知识时,恰当地运用手势,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知识时教师用手的五指来代表五根线,更生动形象的告知学生五线谱是有五根线组成,由下往上数,线与线之间构成了间,从手势的表现看学生很快发现五根线组成了四间。从而很形象的掌握了五线谱的最基础知识。再则在教学音阶时,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针对这七种不同手势的表现,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种手势的基本含义以及由手势联想到的演唱感觉,以进一步理解手势的作用。学生们把音?quot;do"描述成"稳定、实在",觉得应该用扎实、自信的声音去演唱;把音级"mi"描述成"平稳、开阔",觉得演唱时似乎面对着一片开阔的田野;把音级"sol"描述成"上扬、明亮",应该用一种了不起、昂扬的感觉去演唱,等等。把原来只具听觉形象的音高加以视觉化,这种训练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就能感到以往飘忽不定的一个个音符开始有了一些依托,产生了跟现实生活较为稳定的联系,渐渐容易把握了。实践证明,只要手势紧扣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就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进而诱导学生的求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并在记忆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其次,运用手势切忌华而不实,喧宾夺主,随意滥用。例如:在教学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用手势作相应的段落提示,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感情投入而忘行的表现,好似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的表演,不是在欣赏乐曲的魅力。如:欣赏《梁祝》第一主题(又称"爱情主题"),速度稍慢,优美抒情。教师可根据旋律的表现作缓慢的划波浪线动作,手势表现要流畅。乐曲转入第二部分时,教师用左手作相应提示,右手继续跟着旋律的起伏作相应的波动,以此转入下面的部分。当乐曲进入结束部分描写"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时,教师的手势表现更应富有情感体现,平稳、缓慢的作一些流畅的动作。正当结束部奏出最后一音时,隐隐传来不祥征兆的定音鼓震音,协奏曲进入展开部,这时教师的手势动作停止,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自己来对比乐曲的强弱、情感的表现。让他们在头脑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教师切不可作一些多余的、夸张的手势提示,应该留有学生自己听赏想象的空间。整首乐曲的听赏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调节好手势提示的方式、量度。还要记得听赏时不要用语言去表述、提示,那样会打断学生的思维和对乐曲听赏的整体感。教师的手势过分夸张,或浮华单一,或行不达意,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再如:在欣赏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选择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再介绍整首乐曲的段落表现,一边介绍一边用手势不断提示表演。学生还没听过乐曲怎么可能跟随老师的提示去体会乐曲呢。相反,学生会觉得厌倦:怎么老师讲个没完,还让不让我们欣赏了。学习的兴趣也被打消了一半,欣赏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强调手势的精心设计,同时也应避免手势的滥用,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听课情绪不断变换手势,使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
再则,手势要成为美的示范。老师在讲课时,既要具备人格美、能力美,还要注意手势的形式美去引发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声音美,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白菜》时,教师可用手势来提示歌曲的音域表现,整首曲子体现的是比较悲哀的情绪,教师的手势动作以下沉为主,让学生看着手势轻声哼唱歌曲的旋律,也从手势中了解了歌曲的情感体现。手势要随着歌曲的音高音低起伏变化,特别是在唱"亲娘呀,亲娘呀!"表现的是小白菜在用心呼嗨死去的亲娘,有一种凄凉的、思念的情感。教师的手势提示应该表现的更婉娩、低落、下沉,而且要富有情感、力度表现等。使学生通过手势对歌曲的旋律有个初步了解,并能用歌声把握好歌曲的情感,为学好这首歌曲作一个铺垫。简言之,我们的手势一定要形象*真,准确无误,要使它与声音、表情、形态、动作协调一致,绝不能游离于整个音乐教学内容之外,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形体感和直观感,那种敷衍草率、令人费解的手势必须废止。
的确,巧妙地运用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捕捉到准确感人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音乐艺术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的发展服务。
让我们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手势吧,让我们用手势去惟妙惟肖地描绘音乐、勾画旋律、模仿节奏、表现情感吧,丰富多彩的手势一定会使你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05:27
双手渐渐向上中间的空间越来越大,最后做一个收尾的动作(看指挥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