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一共出过多少个名人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1: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8:04
兴化的“状元宰相”李春芳会试考中以后,家书里有“内不负父祖教育之心,外不负乡党属望之意”之句,反映出众多应考士人一举成名荣耀乡里的心态。兴化士子在科举方面获得的成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读书求仕,氤氲成风。一方面,“士庶之家咸读书明礼,耻鹜时利”,风会所趋,竟成时尚。另一方面,兴化地处偏僻,经济落后,通过钻研学问,达则为官,穷则售艺,也是众多士人从读书中求出身的一条通途。精神的、现实的多种考虑,是兴化形成 “学问好修不减邹鲁”浓郁乡风的主要原因。
南宋咸淳年间时梦珙南宫首捷,为兴化科举开了一个好头。到了明代,兴化屡有高第,高谷入阁,李春芳夺魁,“科名络绎,登台辅、任封圻、入谏垣、官清要者代不乏人。”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兴化士子科考捷报频传。嘉靖、万历两朝,兴化有21人考中进士。嘉靖三十八年竟然一科同时有4人考中,这种状况在全国也不多见。到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兴化士子科考势头不减,又连续考中31名进士。明万历间兵部左侍郎魏应嘉的两个孙子魏曰祈、魏曰郁,在康熙二十四年同科考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到清光绪二年,邑人陆殿鹏参加会试考中全国第一(会元),为兴化的科举画了一个句号。除了科举,兴化在艺术方面的名人效应也很明显。被明成祖选绘报恩寺廊壁的解琇、清康熙年间供奉内廷的禹之鼎、李鱓等,对兴化士子在书画艺术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很多书画名人至今仍然享有盛誉,其中尤以郑板桥为最。咸丰《重修兴化县志》的文苑附录中,收录的书画名人有五十名之多。很多人现在画名虽然不显,但在当时名头很大。邑人赵海,工花卉虫鸟,很受李鱓看重:“鱓不轻与人论画,惟晤海则互证竟日。”赵海的儿子赵九鼎是郑板桥的朋友,工画兰竹,“乾隆庚戍万寿献画册,钦取三人,九鼎第一。”
兴化人有著述传统,相沿成风。无论贵至台辅,还是久困场屋,对著书立说都别有情愫。明朝内阁大学士、“五朝元老”高谷所著的《育斋文集》、“状元宰相”李春芳所著的《贻安堂集》、东阁大学士吴甡所著的《安危注》和《柴庵疏稿》等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学术研究方面,自元至清,县志收录篇目的邑人学术著作多达320多部,其中有14部被收入《明史·艺文志》,3部被收入《四库全书》。清代兴化学者在“扬州学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经学家任大椿考证名物制度,搜辑小学佚书,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小学钩沉》诸书。经训学家顾九苞,精于名物考证,注疏五经多为前人所未及。“扬州学派”的后期人物李审言,在骈文、方志、金石、目录、选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此外,著有《三垣笔记》、《南渡录》、《南北史合著》的史学名儒李清,文艺理论家、《艺概》作者刘熙载等都在学界有极大影响。文学创作方面,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有两部与兴化有直接的关系。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开创了中国明清小说的繁荣局面。李春芳以“华阳洞天主人”的署名,为吴承恩校订了《西游记》,有专家甚至提出李春芳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观点。此外,专家考证《封神演义》的作者是兴化明代道士陆西星,《梼杌闲评》的作者是史学家李清。兴化深厚的著述传统,流风余韵,影响至今。
家学渊源,诗书传家,也是兴化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续修兴化县志》中说:“邑中大姓在宋元有顾、陆、时、陈,在明代有李、吴、解、魏、高、宗、徐、杨,皆以科名跻显位。”兴化众多坊表中,有很多是为家族建的,其中“六世一品”为首辅李春芳家族建,“父子科弟”为知州宗周、宪副宗臣父子建,“清朝侍御”为推官吴三畏、大学士吴甡父子建,“父子兄弟科第”为知州袁孟龙、主事袁应褀、举人袁应辰建,等等。众多大姓中,很多家族都是一个缙绅、文人群体。嘉靖朝首辅李春芳一门,李思诚、李嗣京、李乔、李长倩、李滢、李清、李楠、李淦等等,几代人或从政或修文,皆有所成。万历进士王继美一门,儿子王贵一,孙子王仲儒、王熹儒,重孙王国栋皆以诗文名。元昆山知州陆复,与其弟杭州路治中陆谦皆有政声。陆谦的儿子陆闿、陆颙都善书画诗文。陆颙曾经两使朝鲜,他的书画诗文被明成祖称为“三绝”。继承家学,陆颙的儿子陆瑄、陆琰,孙子陆锡都善书画,陆琰的书画“时人获之视如拱璧”。家族性的人才辈出,一门几进士的现象在兴化也不是个例。有人做过统计,兴化儒学街上自宋至清一共出过30多名进士,其中陈氏、张氏两门分别出了5人,解氏、宗氏两门分别出了4人,任氏、黄氏、顾氏三门都分别出了2人。(余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