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截肢病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3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8 20:24
截瘫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护理:第一,针对患者长期卧床容易诱发压疮,需要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同时配合使用气垫床,以促进腰骶部血液循环。第二,针对患者容易出现的坠积性肺炎,除定时翻身拍背外,还可以督促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吹蜡烛锻炼,以增强肺活量,缓解肺炎症状。第三,对于插尿管的患者需要定期护理尿道口,并定时开放尿道,间歇导尿,尽快拔出尿管。第四,针对患者出现的大便不调,可以给予患者摩腹治疗,以促进排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8 20:24
病人一旦接受了截肢手术,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伤口的愈合。对于因为外伤截肢的病人来说,残肢端的坏死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坏死的表现就是伤口周围、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出现皮肤的变白、发凉,以后渐渐变黑、变硬甚至流水、化脓。如果伤口的地方出现这些问题,应该立即找医生治疗。
手术后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感染。这也是外伤截肢者的常见问题。轻度的感染一般用点儿消炎药、做做理疗就可以治好,严重的感染需要再做手术。如果感到手术的地方总是很疼特别是一跳一跳的疼,就要及时找医生检查。
如果手术后伤口没有发生上面说的问题,就可以开始康复锻炼了。
对于截肢的病人来说,刚手术完的时候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要坐轮椅或者拄拐,这段时间里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因为身体长时间的处于某个姿势,结果引起关节的变形或者关节活动范围变小。
在手术后,截肢的胳膊或腿一定会肿胀,外伤后截肢的病人更明显。一般截肢手术后,医生会做适当的包扎以减轻肿胀。包扎的方式早期可能是石膏固定,而伤口愈合后一般就改用弹力绷带。对于截肢病人来说,弹力绷带的使用是一辈子的事。安装假肢后,在不穿假肢时,也需要用弹力绷带包扎残肢,防止其发生肿胀引起假肢穿不上。因此,病人康复的早期就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弹力绷带。一部分截肢病人包扎弹力绷带时需要家属来操作。
另外一种消除残肢肿胀的有效方法就是功能锻炼,重点是肌肉的收缩练习,但这种练习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而且一定要在不感觉疼的范围内进行。
一般来说,四肢的伤口会在半个月左右得到初步愈合,但是深部组织比如肌肉,要牢固愈合往往要一个月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早期的肌肉收缩练习要在控制下进行,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大多数病人在手术后3天左右,伤口的疼痛就开始减轻了,就可以开始肌肉的收缩练习了。这个时候一般最靠近截肢部位的那个关节有石膏固定,不能活动,只能主动练习控制这个关节的肌肉绷劲儿,而那些没有被固定的关节,只要活动的时候不感觉伤口疼,就要尽早活动。让病人自己动起来,要比家属帮他活动效果更好。一旦石膏拆掉,所有的关节都要让病人自己充分活动,每次活动时都要完全活动到最大角度并且保持5秒钟以上,千万不要让关节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反复、快速活动。
如果截肢后的肢体已经出现了活动受*的情况,比如说膝盖伸不直了,就需要病人家属帮他压直。要注意:家属用的力量不要太大,使病人关节周围的组织能感到绷紧即可,家属压过之后,如果关节的活动范围有所增加,病人要抓紧主动活动,如此交替进行,一般关节活动都会有改善。
截肢的病人在刚刚手术后会感觉到截掉的那部分身体还存在,甚至还会感觉到那里疼,这种现象称为幻肢感和幻肢痛。一般会逐渐减轻,大部分病人到截肢后半年左右就基本缓解或者适应了。如果这种感觉一直比较强烈,应该及早找医生治疗。目前可以采取一定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需要咨询医生。有些病人反映,在截肢后经常提醒自己已经截肢了,可以很快消除这种现象。
地震中受伤的病人往往合并有多种外伤,可能会在截肢后卧床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要在床上坚持活动没有受伤的身体部位外,还要注意:不要过量饮食,摄入过多的营养会导致身体迅速肥胖,影响将来的运动能力。
截肢后,在病人的身体内部留下了骨骼、肌肉和神经的断面。正常的人体在这些切断的部位会表现出很强的再生能力,结果可能将来在骨骼的残端形成骨刺或滑囊,神经断端形成假性神经瘤,儿童截肢后也可能随着发育出现畸形等问题,有可能需要再做手术治疗。病人和家属对此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8 20:24
一、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循环等正常生理功能。
2、保证骨折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满意。
3、缓解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
4、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同步发展。
5、照顾生活,满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
6、合理安排营养饮食,保持机体营养代谢需要。
7、有效的预防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8、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并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二、护理观察
1、一般项目 如精神、情绪、饮食、睡眠、营养状况、大小便及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
2、外固定情况 外固定装置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挤压、牵引重量是否适宜、牵引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锤是否落地等。
3、肢端血液循环。
4、疼痛 ①了解疼痛的性质及程度,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②观察发生疼痛时病人 的状况及伴随症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检查有无发热、水肿、出血、感觉异常、放射痛、意识障碍等体征。③通过应用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制动肢体、矫正体位、解除外部压迫等进一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5、体位 体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
6、患肢外固定处与身体受压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疤、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孔有无红肿、脓液渗出。
7、手术后病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征象。
8、功能锻炼后的反应 锻炼时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质,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不适。
三、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 感染等并发症。
四、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生命体征异常改变
严重创伤引起多处骨折、开放性骨折、多脏器损伤时会影响生命体征改变,严重骨折后并发症如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护理措施:
(1)危重病人应尽快转送ICU病房,如果条件不具备,亦应动用各类监护设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2)熟悉各种严重创伤、创伤并发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能早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出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3)监护由专人负责,制定严密的护理观察计划及护理方案,严格履行交*制度。
(4)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保证输血输液及抢救用药。
(5)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病人神志、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贫血征象、尿量、尿质、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用药、吸氧情况及反应等均做出详尽的记录。
护理问题2:疼痛
除创伤、骨折引起病人疼痛以外,固定不满意、创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也会引起
疼痛。由于病因不同,疼痛的性质也不同。
护理措施:
(1)加强临床观察,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来说,手术伤口疼痛于术后l一3日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创伤、骨折引起的疼痛多在整复固定后明显减轻,并随着肿胀消退而日趋缓解;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多发生在创伤2-4天后,疼痛进行性加重或呈搏动性疼痛,感染处皮肤红、肿、热,伤口可有脓液渗出或臭味,形成脓肿时可出现波动;缺血性疼痛为外固定物包扎过紧或思肢严重肿胀所致,表现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缺血范围较大或较严重者可表现出被动伸指(趾)时疼痛加剧。
(2)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3)对疼痛严重而诊断已明确者,在局部对症处理前可应用吗啡、度冷丁、强痛定等镇痛药物,减轻病人的痛苦。
(4)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5)如治疗护理必须移动病人时,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争取一次性完成;
(6)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7)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8)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护理问题3:肿胀
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后伤肢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另外骨折局部内出血、感染、血循环障碍等也会造成伤肢不同程度的肿胀。
护理措施:
(1)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4)如肢端肿胀伴有血循环障碍,应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5)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誓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6)断肢再植术后引起肢体肿胀的原因很多,包括①静脉回流不足;②清创不彻底、反应性肿胀剧烈f②肢体断面巨大血肿;④离断肢体缺血时间过长,造成相应的细胞肿胀和组织间隙水肿;⑤创面感染、体位不当、淋巴回流障碍等。一旦发生,及时通知主管医师,仔细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7)因感染引起的组织肿胀,除通知医师处理局部伤口,拆线、引流、抗生素湿敷外,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护理问题4:患肢血液循环异常
患肢血液循环异常除骨折时合并主要动静脉血管损伤外,止血带应用不合理,包扎固定过紧,肢体自身肿胀严重等都是造成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观察和防止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是护理骨折病人的重要内容,对四肢骨折病人尤为重要。
护理措施:
(1)由于骨折后的固定包扎,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受伤部位血液循环状况,而肢体远端能间接反应患肢血供情况,因此视为观察重点。
(2)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
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3)肢端甲床充血时间延长和脉搏改变,是患被动脉损伤或受压受阻后的临床表现。 但由于动脉压力高,其症状往往迟于静脉受压后的临床表现。因此,此项指标不能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4)肢体局部受压,如夹板的棉压垫、石膏内层皱褶或肢体骨凸处可表现为持久性局限性疼痛。当皮肤组织坏死后,疼痛可缓解。因此对任何异常疼痛应提高警惕,必要时打开外固定物直接观察。
(5)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护理问题5:科学指导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3)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具体方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 2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4)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思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6)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内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运动。
护理问题6:肢体功能障碍
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肉肌腱损伤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骨折后期各种并发症也会导致功能障碍发生。
护理措施:
(1)创伤后及时正确的急救与治疗是减少日后发生功能障碍的关键。
(2)保证有效的固定,及时检查调整外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
(3)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4)对肢体永久性功能丧失(如截瘫、截肢)的病人及时行康复治疗,加强其他肢体的功能代偿训练。
护理问题7:创口感染
伤口感染发生在开放性骨折未得到清创或清创不彻底时,重者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影响骨折愈合,严重者合并全身*染,威胁病人生命。
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及时正确,避免伤口二次污染及细菌进入深层组织。
(2)争取时间,早期实施清创术。
(3)增强病人体质,注意加强营养,及时治疗贫血、低蛋白、营养不良及糖尿病等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5)注意观察伤口,伤口疼痛性质的改变常为最早期征象。此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波动感,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
(6)对伤口污染或感染严重者,应及时拆除缝线敞开伤口,并实施引流,抗生素湿敷等治疗。
护理问题8:缺乏手术治病的知识
部分骨折病人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亦有部分病人取得功能复位后没有手术的必要。因此,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应根据病情、治疗等情况决定。
护理措施:
(1)对经非手术治疗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而已经功能复位达到治疗效果的病人,应体谅其恳切手术的心情,并向其解释治疗的意义及目的,并讲清手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安心治疗。
(2)对须手术的病人应讲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成功病例的宣传,打消病人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3)向病人讲述术前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前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睡眠;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禁烟、禁酒,术前应根据条件做好洗头、擦浴、更换衣服等卫生准备。
(4)向病人介绍术后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后能主动配合,如练习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等。
(5)根据病人的种种顾虑做相应的解释工作,如耽心麻醉意外、医师技术水平等,解除病人的盲目担忧。
(6)向病人家属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护理问题9:应激的心理反应
因病人的个人性格、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心理表现差异很大。特别是伤势较重,可能会遗留较严重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者,其精神状态势必会受到影响,如忧郁、消沉、悲观失望,过多的考虑到家庭和个人前途等问题,不利于治疗。
护理措施:
(1)有针对性的进行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活动,通过谈心、聊天,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工作和心理护理。
(2)对截肢、截瘫等遗留严重残疾的病人,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之既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残疾,又要树立勇气战胜伤残。
(3)认真帮助病人找出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和解决克服的措施,使病人能自觉配合治疗护理。
(4)尽可能早期恢复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鼓励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使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5)护理操作要轻柔认真,在病人面前谈话适当,每天注意向病人报告病情好转的佳音,包括微小的病情进展,不谈有损病人情绪的话。
(6)生活上多关心病人,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家庭经济较困难而顾虑重重的病人,应同医师协商,从各方面注意节约费用,尽量减少经济负担。
(7)保持生活规律,动员病人积极参与文化生活,如聊天、看书看报、收听广播或录音、看电视、下棋打扑克,以及外出活动等。使病人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分散精力、克服不良心理。
护理问题10:恐惧
突然意外的创伤易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
(2)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
(3)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护理问题11:长期卧床引起的畸形
骨折后长期卧床病人肌张力持续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导致挛缩畸形,重则成为永久性畸形。
护理措施:
(1)长期卧床病人应睡硬板床,忌用各种软床。
(2)除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安置特殊体位以外,四肢关节一般应摆放于功能位。
(3)长期卧床病人用砂袋、木板及约束带将足踩固定于功能位,被子等物不要压在足趾上,防止发生垂足畸形。
(4)对瘫痪肢体的关节肌肉要经常按摩、理疗,并注意坚持被动活动锻炼,防止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畸形。
(5)骨折病人如病情无禁忌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以防止日后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护理问题1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严重骨折、下肢骨折、牵引、手术、截肢、截瘫等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护理措施:
(1)在生活上热情关心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2)认真帮助病人饮水、进食、排便、翻身、读书、阅报,直至能生活自理。
(3)做好病室、病床、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为病人擦浴、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床单,使病人感到舒适。
(4)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做好皮肤护理。
(5)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
(6)积极鼓励、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和生活训练,使其早日能够生活自理。
护理问题13:营养代谢失调
护理措施:
(1)尽快纠正病人的悲观、消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正常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2)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
(3)鼓励病人进食,伤病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4)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及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尽可能在病人喜欢的基础上调整营养结构。并保证食物结构多样化。
(5)多食用水果及含维生素多的蔬菜,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6)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
护理问题14:家庭不能配合
包括家庭不合睦,探视人员多,擅自将其他医院或含迷信色彩的治疗方法施用于病人。
护理措施:
(1)及时与家属建立联系,取得家属配合,向家属宣传配合治疗的意义,指出家庭关系紧张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使家属明白家庭因素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
(2)治疗期间应严格*探视人员,即使病情稳定康复治疗时,也应*探视人员的人数、探视时间,并要使家属明白过多打扰病人将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病人的休息及伤病恢复。
(3)绝不允许擅自将其他药物、偏方等应用于病人,干扰正常系统的治疗,并要在早期向家属进行宣传,让家属了解这种做法的危害性。
腿部碾压伤截肢后怎么护理
1、精神护理:患者截肢以后,由于打击较大,往往出现精神问题;2、患者出现患肢疼痛,需给予残端护理保护;3、防止发生血管危象:碾压伤由于不能进行活动,组织往往呈现高凝状态,因此需要对其远端血运经常观察;4、适应强迫体位;5、由于患者不能活动,需定时翻身,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一条腿截肢后有什么不便
1. 心理护理:截肢术后,患者面临身体形象的改变,可能感到压抑和悲观。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正面接受现实。2. 残端处理:对大腿残端使用管状绷带或弹性绷带进行宽松包扎,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适度。3. 组织学检查:截下的肢体应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范围。4. 止血带使用...
脉管炎截肢怎么护理
脉管炎的截肢护理包括两方面:1、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做好常规的术前准备,同时建议患者绝对禁止吸烟,保持肢体的局部保温,同时建议患者高蛋白饮食、高热量,同时要给予易消化的清淡食物;2、术后护理,术后要给予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要给予补充血容量以及静脉营养,以避免局部切口...
截肢原因与残肢的护理
1、残肢的护理:伤口愈合拆线后,注意观察残端皮肤,指导患者用中性肥皂清洗,不能在残肢上涂冷霜及酒精,每日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蹬踩物品,由软到硬,为日后安装假肢做准备。2、疼痛的护理:截肢术后,由于神经断端形成神经瘤在软组织内与周围组织粘连,残端血管循环障碍,残端肌肉异常收缩与...
截肢术后残肢护理方法及要求
具体做法如下:1、残肢部位应每日睡前用手撩水将残肢表面清洗,用干毛巾擦干。在残肢表面进行轻轻拍打。2、弹力绷带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至少更换一次,如出汗多或其他原因应增加更换次数。3、消除残肢水肿,使用弹性绷带,合理包扎促进定型,或者采用先进的环境控制疗法(CET)。4、为减缓残肢疼痛,可采用...
大腿截肢的护理
大腿截肢以后,首先是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干燥卫生,坚持伤口每1-2天更换敷料,手术后差不多两周可以考虑拆线。饮食的护理,饮食上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瘦肉粥、鱼汤等。局部可以适当抬高肢体,有助于减轻肿胀。疼痛较为明显的情况可给予止痛药治疗,比如洛芬待因缓释片...
脉管炎截肢怎么护理
脉管炎截肢有大截肢、小截肢。如果是大截肢即高位截肢,如从小腿或大腿截肢,伤口护理较简单,因截肢后基本都留引流管,部分引流管不接引流袋,直接包在伤口之内,护理较简单。如果渗出多,及时更换敷料,渗出不多,一般2-3天更换敷料,然后根据引流情况拔掉引流管。如果接引流袋,看引流情况,保证不脱落...
如何做好截肢患者的心理康复
截肢的疼痛会在半个月后过去,但是,适应没有腿或者没有手的生活,必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能使病人面对现实,振作精神,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以良好的姿态回归社会。抚慰心理创伤针对心理反应及时采取应对机制,使患者尽快恢复心理健康。●焦虑恐惧心理。带有焦虑、恐惧...
截肢术后的护理有没有记忆口诀
没有。1、根据查询医学教育网官网得知,截肢术后的护理需要注意体位,术后24-48h应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下肢截肢者,应每3-4h俯卧20-30分钟,并将残肢以枕头支托,压迫向下;仰卧时,不可抬高患肢,以免造成膝关节的屈曲痉挛。2、保持引流管有效负压,吸引管道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色、质、...
如果有患者截肢,家属要求不告诉患者,护理人员该如何做?
护理人员要尽量按家属要求做,因为怕患者坚决反对而无法手术致于截肢后患者的工作再慢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