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2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到底能不能捂汗呢?中医和西医的看法相同吗?
捂汗,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发热的阶段
发热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体被外界的病原入侵,身体会调高体温来对抗,我们的身体会在中枢的指令下通过寒战、加快新陈代谢来增加热量,我们就会觉得冷,甚至会出现打冷颤,这个时候应该要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第二阶段:体温恒温期
通过第一阶段的身体活动,身体的体温在这个阶段达到高峰,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热,这时就不能再继续捂着,可以通过减少一些衣物,擦浴等来增加散热,否则可能会导致身体高热不退,甚至会导致一些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当我们的机体战胜外来的病原时,体温就开始逐渐下降,这个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进行散热。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严严实实的捂汗,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所以在这一阶段,主张建议人们多饮水。
另外,由于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一旦发热后通过捂汗导致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现“捂热综合症”。
因此,一般的西医工作者都强调:发热,不能捂汗!
中医那么中医会怎么说呢?老传统的是不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这种由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是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汗”并不是“捂汗”!
有区别吗?有!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于前人治病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为“汗、下、吐、清、温、补、和、消”八法,“汗”法是其中之一,通过打开腠理,散寒解表,通俗讲就是打开毛孔促进出汗,使在表的邪气随汗出而祛除的方法。
这里说的“汗”法,仅要求微微出汗即可,与传言的“捂汗,越多越好”并不相同。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汗”法很多,著名的桂枝汤、麻黄汤都可以归为具有发汗作用的汤药。
张仲景
桂枝汤,在原文中写到了发汗的方法: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里明确写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那一向被认为是发汗重剂的“麻黄汤”是怎么说的呢?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也是明说“微似汗”,除了不用喝一碗热粥之外,其余的都像桂枝汤的用法一样。
而真正的汗出淋漓,大汗不止,则会被认为是误治,需要进行再治疗的。
所以,中医也是不主张“捂汗”的,而是应该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微微发汗即可。如果真的汗出不止,那可是违背了“存津液,保胃气”的主张了。
治疗那么,一旦出现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多饮水加快代谢、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针灸外治等各种方法来降温,而具体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请记住,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正确的知识,而任何疾病的治疗请交给有资质的医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到底能不能捂汗呢?中医和西医的看法相同吗?
捂汗,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发热的阶段
发热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体被外界的病原入侵,身体会调高体温来对抗,我们的身体会在中枢的指令下通过寒战、加快新陈代谢来增加热量,我们就会觉得冷,甚至会出现打冷颤,这个时候应该要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第二阶段:体温恒温期
通过第一阶段的身体活动,身体的体温在这个阶段达到高峰,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热,这时就不能再继续捂着,可以通过减少一些衣物,擦浴等来增加散热,否则可能会导致身体高热不退,甚至会导致一些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当我们的机体战胜外来的病原时,体温就开始逐渐下降,这个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进行散热。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严严实实的捂汗,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所以在这一阶段,主张建议人们多饮水。
另外,由于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一旦发热后通过捂汗导致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现“捂热综合症”。
因此,一般的西医工作者都强调:发热,不能捂汗!
中医那么中医会怎么说呢?老传统的是不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这种由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是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汗”并不是“捂汗”!
有区别吗?有!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于前人治病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为“汗、下、吐、清、温、补、和、消”八法,“汗”法是其中之一,通过打开腠理,散寒解表,通俗讲就是打开毛孔促进出汗,使在表的邪气随汗出而祛除的方法。
这里说的“汗”法,仅要求微微出汗即可,与传言的“捂汗,越多越好”并不相同。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汗”法很多,著名的桂枝汤、麻黄汤都可以归为具有发汗作用的汤药。
张仲景
桂枝汤,在原文中写到了发汗的方法: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里明确写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那一向被认为是发汗重剂的“麻黄汤”是怎么说的呢?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也是明说“微似汗”,除了不用喝一碗热粥之外,其余的都像桂枝汤的用法一样。
而真正的汗出淋漓,大汗不止,则会被认为是误治,需要进行再治疗的。
所以,中医也是不主张“捂汗”的,而是应该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微微发汗即可。如果真的汗出不止,那可是违背了“存津液,保胃气”的主张了。
治疗那么,一旦出现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多饮水加快代谢、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针灸外治等各种方法来降温,而具体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请记住,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正确的知识,而任何疾病的治疗请交给有资质的医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不科学。现在的说法是发烧的时候不要闷着,最好能够进行散热,有利于退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9
这个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发烧的话捂一下,出汗了就好了,但是如果发烧都捂一下,如果都好的话,那还要医生干什么,所以还是应该科学的就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不科学。现在的说法是发烧的时候不要闷着,最好能够进行散热,有利于退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9
不科学。发烧之后应该注意散热,越捂体温越高,可能还会出现抽搐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9
这个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发烧的话捂一下,出汗了就好了,但是如果发烧都捂一下,如果都好的话,那还要医生干什么,所以还是应该科学的就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9
不科学。发烧之后应该注意散热,越捂体温越高,可能还会出现抽搐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到底能不能捂汗呢?中医和西医的看法相同吗?
捂汗,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发热的阶段
发热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体被外界的病原入侵,身体会调高体温来对抗,我们的身体会在中枢的指令下通过寒战、加快新陈代谢来增加热量,我们就会觉得冷,甚至会出现打冷颤,这个时候应该要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第二阶段:体温恒温期
通过第一阶段的身体活动,身体的体温在这个阶段达到高峰,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热,这时就不能再继续捂着,可以通过减少一些衣物,擦浴等来增加散热,否则可能会导致身体高热不退,甚至会导致一些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当我们的机体战胜外来的病原时,体温就开始逐渐下降,这个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进行散热。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严严实实的捂汗,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所以在这一阶段,主张建议人们多饮水。
另外,由于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一旦发热后通过捂汗导致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现“捂热综合症”。
因此,一般的西医工作者都强调:发热,不能捂汗!
中医那么中医会怎么说呢?老传统的是不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这种由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是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汗”并不是“捂汗”!
有区别吗?有!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于前人治病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为“汗、下、吐、清、温、补、和、消”八法,“汗”法是其中之一,通过打开腠理,散寒解表,通俗讲就是打开毛孔促进出汗,使在表的邪气随汗出而祛除的方法。
这里说的“汗”法,仅要求微微出汗即可,与传言的“捂汗,越多越好”并不相同。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汗”法很多,著名的桂枝汤、麻黄汤都可以归为具有发汗作用的汤药。
张仲景
桂枝汤,在原文中写到了发汗的方法: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里明确写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那一向被认为是发汗重剂的“麻黄汤”是怎么说的呢?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也是明说“微似汗”,除了不用喝一碗热粥之外,其余的都像桂枝汤的用法一样。
而真正的汗出淋漓,大汗不止,则会被认为是误治,需要进行再治疗的。
所以,中医也是不主张“捂汗”的,而是应该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微微发汗即可。如果真的汗出不止,那可是违背了“存津液,保胃气”的主张了。
治疗那么,一旦出现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多饮水加快代谢、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针灸外治等各种方法来降温,而具体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请记住,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正确的知识,而任何疾病的治疗请交给有资质的医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到底能不能捂汗呢?中医和西医的看法相同吗?
捂汗,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发热的阶段
发热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体被外界的病原入侵,身体会调高体温来对抗,我们的身体会在中枢的指令下通过寒战、加快新陈代谢来增加热量,我们就会觉得冷,甚至会出现打冷颤,这个时候应该要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第二阶段:体温恒温期
通过第一阶段的身体活动,身体的体温在这个阶段达到高峰,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热,这时就不能再继续捂着,可以通过减少一些衣物,擦浴等来增加散热,否则可能会导致身体高热不退,甚至会导致一些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当我们的机体战胜外来的病原时,体温就开始逐渐下降,这个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进行散热。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严严实实的捂汗,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所以在这一阶段,主张建议人们多饮水。
另外,由于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一旦发热后通过捂汗导致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现“捂热综合症”。
因此,一般的西医工作者都强调:发热,不能捂汗!
中医那么中医会怎么说呢?老传统的是不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这种由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是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汗”并不是“捂汗”!
有区别吗?有!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于前人治病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为“汗、下、吐、清、温、补、和、消”八法,“汗”法是其中之一,通过打开腠理,散寒解表,通俗讲就是打开毛孔促进出汗,使在表的邪气随汗出而祛除的方法。
这里说的“汗”法,仅要求微微出汗即可,与传言的“捂汗,越多越好”并不相同。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汗”法很多,著名的桂枝汤、麻黄汤都可以归为具有发汗作用的汤药。
张仲景
桂枝汤,在原文中写到了发汗的方法: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里明确写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那一向被认为是发汗重剂的“麻黄汤”是怎么说的呢?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也是明说“微似汗”,除了不用喝一碗热粥之外,其余的都像桂枝汤的用法一样。
而真正的汗出淋漓,大汗不止,则会被认为是误治,需要进行再治疗的。
所以,中医也是不主张“捂汗”的,而是应该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微微发汗即可。如果真的汗出不止,那可是违背了“存津液,保胃气”的主张了。
治疗那么,一旦出现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多饮水加快代谢、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针灸外治等各种方法来降温,而具体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请记住,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正确的知识,而任何疾病的治疗请交给有资质的医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不科学。现在的说法是发烧的时候不要闷着,最好能够进行散热,有利于退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不科学。现在的说法是发烧的时候不要闷着,最好能够进行散热,有利于退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9
这个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发烧的话捂一下,出汗了就好了,但是如果发烧都捂一下,如果都好的话,那还要医生干什么,所以还是应该科学的就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9
这个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发烧的话捂一下,出汗了就好了,但是如果发烧都捂一下,如果都好的话,那还要医生干什么,所以还是应该科学的就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9
不科学。发烧之后应该注意散热,越捂体温越高,可能还会出现抽搐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21:45
到底能不能捂汗呢?中医和西医的看法相同吗?
捂汗,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发热的阶段
发热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体被外界的病原入侵,身体会调高体温来对抗,我们的身体会在中枢的指令下通过寒战、加快新陈代谢来增加热量,我们就会觉得冷,甚至会出现打冷颤,这个时候应该要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第二阶段:体温恒温期
通过第一阶段的身体活动,身体的体温在这个阶段达到高峰,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热,这时就不能再继续捂着,可以通过减少一些衣物,擦浴等来增加散热,否则可能会导致身体高热不退,甚至会导致一些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当我们的机体战胜外来的病原时,体温就开始逐渐下降,这个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进行散热。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严严实实的捂汗,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所以在这一阶段,主张建议人们多饮水。
另外,由于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一旦发热后通过捂汗导致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现“捂热综合症”。
因此,一般的西医工作者都强调:发热,不能捂汗!
中医那么中医会怎么说呢?老传统的是不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这种由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是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汗”并不是“捂汗”!
有区别吗?有!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于前人治病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为“汗、下、吐、清、温、补、和、消”八法,“汗”法是其中之一,通过打开腠理,散寒解表,通俗讲就是打开毛孔促进出汗,使在表的邪气随汗出而祛除的方法。
这里说的“汗”法,仅要求微微出汗即可,与传言的“捂汗,越多越好”并不相同。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汗”法很多,著名的桂枝汤、麻黄汤都可以归为具有发汗作用的汤药。
张仲景
桂枝汤,在原文中写到了发汗的方法: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里明确写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那一向被认为是发汗重剂的“麻黄汤”是怎么说的呢?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也是明说“微似汗”,除了不用喝一碗热粥之外,其余的都像桂枝汤的用法一样。
而真正的汗出淋漓,大汗不止,则会被认为是误治,需要进行再治疗的。
所以,中医也是不主张“捂汗”的,而是应该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微微发汗即可。如果真的汗出不止,那可是违背了“存津液,保胃气”的主张了。
治疗那么,一旦出现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多饮水加快代谢、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针灸外治等各种方法来降温,而具体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请记住,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正确的知识,而任何疾病的治疗请交给有资质的医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21:46
不科学。现在的说法是发烧的时候不要闷着,最好能够进行散热,有利于退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21:46
这个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发烧的话捂一下,出汗了就好了,但是如果发烧都捂一下,如果都好的话,那还要医生干什么,所以还是应该科学的就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21:47
不科学。发烧之后应该注意散热,越捂体温越高,可能还会出现抽搐现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0:48
到底能不能捂汗呢?中医和西医的看法相同吗?
捂汗,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发热的阶段
发热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体被外界的病原入侵,身体会调高体温来对抗,我们的身体会在中枢的指令下通过寒战、加快新陈代谢来增加热量,我们就会觉得冷,甚至会出现打冷颤,这个时候应该要保暖,避免再次受凉。
第二阶段:体温恒温期
通过第一阶段的身体活动,身体的体温在这个阶段达到高峰,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热,这时就不能再继续捂着,可以通过减少一些衣物,擦浴等来增加散热,否则可能会导致身体高热不退,甚至会导致一些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
当我们的机体战胜外来的病原时,体温就开始逐渐下降,这个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进行散热。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严严实实的捂汗,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所以在这一阶段,主张建议人们多饮水。
另外,由于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群体中,一旦发热后通过捂汗导致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现“捂热综合症”。
因此,一般的西医工作者都强调:发热,不能捂汗!
中医那么中医会怎么说呢?老传统的是不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对于这种由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是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汗”并不是“捂汗”!
有区别吗?有!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于前人治病方法进行了总结,概括为“汗、下、吐、清、温、补、和、消”八法,“汗”法是其中之一,通过打开腠理,散寒解表,通俗讲就是打开毛孔促进出汗,使在表的邪气随汗出而祛除的方法。
这里说的“汗”法,仅要求微微出汗即可,与传言的“捂汗,越多越好”并不相同。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汗”法很多,著名的桂枝汤、麻黄汤都可以归为具有发汗作用的汤药。
张仲景
桂枝汤,在原文中写到了发汗的方法: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这里明确写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那一向被认为是发汗重剂的“麻黄汤”是怎么说的呢?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也是明说“微似汗”,除了不用喝一碗热粥之外,其余的都像桂枝汤的用法一样。
而真正的汗出淋漓,大汗不止,则会被认为是误治,需要进行再治疗的。
所以,中医也是不主张“捂汗”的,而是应该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微微发汗即可。如果真的汗出不止,那可是违背了“存津液,保胃气”的主张了。
治疗那么,一旦出现发热,我们可以通过多饮水加快代谢、物理降温、使用药物、针灸外治等各种方法来降温,而具体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请记住,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就是了解正确的知识,而任何疾病的治疗请交给有资质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