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3:3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0 07:31
“三军将士听令”这是看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的。“三军仪仗队”这是我们现在最经常听到的于三军有关的说法了。
看古典演绎小说,或者现如今的古装电视剧经常能听到:三军:的说话,统帅在下命令的时候,高举虎头符,一句:三军听令。。。所有在做的将士无不下跪等候命令
,
那么古代所说的“三军”跟我们现在所指的海陆空三军是一样吗?很明显,古代有水军。陆军,至于空军,,,,那也绝对是在飞机发明并且用于战争以后的说法了。
所以,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来分析,古代所致的三军跟现在的海陆空三军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军队”一次产生于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度,当时规定各个诸侯国可以有一定
数量的武装力量存在,编制一般约为2万人左右,成为一个军,军中最小的编制单位是队,所以“军队”因此而得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统治力量逐渐衰弱,很多强大的诸侯国便不听指挥,暗自扩充军队,并且积极的进行土地兼并和掠夺,逐渐就形成大规模的战争,著名的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打破祖制,将原有的一个军,扩充至3个军《大约为7万人》并且分别称呼为:上军 中军 下军。这便是“三军”称呼最早的来源。后来,随着社会
的动荡和兼并战争的加剧,很多诸侯纷纷效仿晋文公,将军扩种为:三军。比如当时的楚国称呼是:左军 中军 右军,各军分别设置将领,称呼为:将,佐,
其中中军大将为三军统帅。
影视图片
可能有人会根据现在的海陆空而附意,“古代的三军是包括步卒、车卒、水军”,似乎就解释了三军的问题。其实不然,我们先说说古代军队的历史就可明白一二。首先是在奴隶社会的夏商时代,当时应该是没有固定的军队的,遇到战事都是随时征调奴隶和民夫的。到了商周时期,才有固定的军队概念,比如武王率八百诸侯伐商纣;而到了西周大封诸侯时,诸侯国的形成才有了一定武装力量的军队,据说诸侯国拥有最多的兵士为2万人,称为一军。像这时期,南方楚、宋等国土沟壑纵横,为了适应步卒的攻占,才有了一定“水军”的存在,然而这个水军,就像依附在步卒中的车阵兵一样,都是隶属于“陆军”性质的。因此把步卒、车卒、水军当作古代的三军,应该说是错误的。
影视图片
那么在古代所谓的“三军”究竟是指哪三军呢?有说法的解释是,东周末期的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战争的需要,便私自将诸侯国所属的一个军2万人,扩大到近7万余人,后编为“上、中、下三军”,这就是最早的“三军”来历。在那个争霸夺权的春秋时期,冷兵器时代打仗最主要的就是人,因此在晋国扩军后,楚国也跟着扩军了,但楚国却以“左、中、右”为三军;其中与晋国一样的是掌令统帅都居“中军大帐”。
影视图片
在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转变,以及对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战术略趋成熟,不再像这一时期一样,都是人海战术的攻守对阵,也就是说不需要“三军平行行进奋勇杀敌”,这样“山中下三军”和“左中右三军”的布阵就不合时宜了。于是呢,就有了前军、中军、后军的三军有序进止配合的攻杀;同时前军为先锋——挫敌锐气,中军调度——运筹帷幄,后军预备——后勤保障与机动。这样一来,自秦汉以来到唐宋后世,三军皆是指这三军。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发明了利用热空气升空的“孔明灯”来进行军事联络。18世纪末,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俩在“孔明灯”的启发下,成功研制了载人热气球。此后气球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及1894年意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5年,受当时航空思想启发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率先从日本购进两个“山田”式侦察气球。该型气球为椭圆形,直径约3米、高有10余米,下系巨缆,固定在大绞盘上由士兵摇轴旋转升降。气球下悬吊篮。人在吊篮中被气球带上天空后,对远方即可进行瞭望观察,还可以居高临下指挥地面部队的行动。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侦察气球可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先进装备。气球运抵湖北后不久,张之洞即借检阅新军、新械之机,命令在校阅场内进行气球放飞表演,在国内开创了气球航空的先河。
没过多久,各地新军相继成立了气球侦察队。1908年4月,湖北陆军第8镇率先成立气球侦察队。同年五六月,江苏陆军第9镇气球侦察队、直隶陆军第4镇气球侦察队相继宣告成立。由此中国最原始的空军诞生了。
为了加强气球军事应用的理论指导,1909年,清廷军谘处、海军处、陆军部正式颁布了《陆军气球预备法》,制定了向国外购买气球、培养气球应用人才、各省新军组织气球侦察队等规定。同年2月,陆军大学堂甚至编印了一本《气球学》,讲授一些气球升空的原理,并教授士兵如何操控气球,为训练提供专门教材。
清军气球侦察队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参加过实战,没有发挥真正作用。在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各国争相发展航空。面对千载难逢的契机,清廷却死抱教条,墨守成规,错过了实现空中军事活动由气球向机翼的转变。大清气球侦察队不久便悄无声息地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父亲年轻时的照片
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右二)和战友的生活照。
我的父亲孙立本1926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还未满14周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奔赴抗日前线。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厂工作时,在极端困难、危险的环境里,制造武器弹药供应前线。1947年7月,父亲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1949年11月11日空军成立初期,父亲有幸第一批从陆军转为空军。1951年,父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一名干部,赴朝参加战斗。
和平时期,父亲任空军战机修理所第一任所长时,因搞了230多项技术革新及成果,曾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父亲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多次立功受奖,对党忠心耿耿,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父亲于1986年离休,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荣获纪念章一枚。父亲虽于2010年离世,但永远活在我们家人心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0 07:32
楼主您找的是《龙之战》我刚才在PPS上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