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银行坏账是怎么产生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6: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0:45
我们不妨看看1999年那一轮银行坏账债转股的处理情况。官方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底,四大国有坏账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21万亿,占接受总额的83.5%,现金回收约2110亿元,回收率约在20%左右。
简单解读上面几个数据:近10年时间,四大国有坏账银行累计处置的银行坏账1.21万亿,处理这些坏账回笼了2110亿元,这么算下来,大概还有1万亿的坏账,只是从商业银行挪到到坏账银行的口袋里。
所以,债转股并不是处置银行坏账的万能药。
短期来看,债转股减轻了银行坏账,优化了企业债务;但长期看,如果企业经营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债转股就会“消化不良”,坏账只是流转出去,并没有得到解决。
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是,上一轮经历过债转股的钢铁企业为数不少,但眼下其中很多钢铁企业再次陷入生存危机,甚至有一些已经沦为僵尸企业,而这些僵尸企业再次呼吁债转股。
所以说,对于短期资金周转困难而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而言,债转股以空间换时间,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优化实体经济结构。
而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里的高负债僵尸企业,债转股就容易演变为逃废债的盛宴,本质上与债务展期无疑,变成债务人的免费午餐!
尽管,监管*再三强调对于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不能实施债转股,但说实话,银行坏账债转股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如何区别哪些企业适合债转股,哪些企业不适合债转股,坏账银行还需要有更高超的智慧和更丰富的经验,而以上一轮债转股的效果来看,国内的坏账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心不良资产包装的理财产品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此轮债转股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债转股由各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决策,风险自担,收益自享,如果形成损失,该谁负责谁负责,*不承担损失的兜底责任,*不提供免费的午餐;
二是债转股资金主要是市场化方式筹集。债转股所需资金由实施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鼓励实施机构依法依规面向社会投资者募集资金。
简单说就是:此轮债转股完全市场化,坏账银行可以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面向社会大众融资,也就是可以向我们每个人借钱融资,但是如果出了事,风险自担,不管是谁亏了钱,*都不兜底。
一般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发债,包括以企业债、金融债为底层资产的信托、私募产品。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目前既有不良资产处置项目触网兜售,也有专门处置不良资产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包装向公众兜售相应的理财产品。
无论是传统的信托、私募产品,还是通过P2P销售的产品,但凡是涉及不良资产处置项目,建议谨慎投资。
大家想想,特别是专业机构都搞不定的坏账资产,一般P2P平台就更难有能力鉴别和控制风险,更别说合理定价。
这些不良资产项目通过互联网流动,其风险也随之扩散,风险自担意味着最后谁买单谁负责,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最优选择就是避开此类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