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9:1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2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下一句是:诚信为本,吃亏是福!
1、【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
扩展资料
【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à zhì ruò yú,意思是因为有德,不去计较而已。
翻译:
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但是才智出众,不显露出来。
出自《老子》《周训》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难得糊涂】
翻译: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并渴望得到其墨宝,就用当地名吃“糊涂菜”招待板桥。
郑板桥品尝湖涂菜后,赞不绝口,就问王员外这些菜的名字,员外答:“我们当地叫糊涂菜。”员外见板桥正在兴头,就请板桥题字。
板桥早察其意,还是欣然提笔写下四个大字:乾隆年后,郑板桥所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竟象传单那样被制成各种礼品或是拓片或是作为像章推销,由此也引起人们对这位玩世不恭的郑板桥先生更增添了一层兴味。
对“难得糊涂”也就出自自己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释,由此而顺延到对“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可是鉴于作者当时没有明确自己的意向,因而现时会产生出相异的认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难得糊涂
百度百科--大智若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0
“大智若愚”与”难得糊涂“不是一句话。
【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
“大智若愚”
【解 释】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但是才智出众,不显露出来。
【出 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老子》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难得糊涂“
【原 文】聪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石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面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参考资料
必应:http://www.bing.com/knows/search?q=大智若愚&mkt=zh-cn&FORM=BKACAI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45
装着糊涂,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