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娥 《中华上下五千年》 哪个版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0: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8:32
提起韩兴娥老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的人对她都不陌生,韩老师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成绩闻名遐迩。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韩老师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这样的教学进度,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否保证……带着仰慕,携着困惑,我们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领导及部分老师来到潍坊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进行参观学习。
首先是高校长给我们做介绍。他说,小学一二年级是实验第一阶段,本着提前、集中、大量识字的原则,一年级达到1500个字的识字量,先识后写,在阅读中识字,识字中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使用自己编写的实验教材。采用的是韵语识字,实验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趣味性和地方性。刚开始,低年级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和平行班级的差别不大。到中高年级很明显。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同时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韩兴娥教学团队”,加入实验的班级有好几个。
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加大,是实验的转折点。他们把教材作为读物来读,不需要把课文一篇一篇地教。开始一课时教一篇课文,然后就是一节课讲2——4课。基本上3个星期就教一本书。小学四年级把小学阶段的教材读完。开始加强课外阅读,但有一类不读,那就是《小学生作文选》。3、4年级的阅读量是普通班学生的10倍以上,学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视野远远高于普通班级学生。他们给这种教学方法取名为“鲸吞牛食”法,意为多吞食,少咀嚼,再反刍。(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对于辅导差生不是靠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部分家长不理解,埋怨学校把他们的孩子当实验品,担心实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开放课堂,促进教学,请专家、领导来指导,开家长会,通过考试来证明实验的效果,让家长放心,让四年级孩子考六年级的试卷,考试效果很好,从而打消了家长先前的顾虑。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家长也就心服口服了。
五年级进入第三个阶段,大家陷入迷茫:教材读完了怎么办?下一步教材怎么选?要不要学习初中教材?实验走到了关键期。潍坊市教育局李希贵*说:“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小学就读小学的,你们应该横向拓宽,读点古典的,文言的东西,可以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韩老师教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时,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只粗略地学习文言引文,准确掌握字音、句读,白话历史故事则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第二阶段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进一步学习文言引文,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前后联系地理解文言文;二是使用班级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历史知识。进入六年级,学生开始通读《论语》、《道德经》、《世界上下五千年》,教学方法还是以读为主,不求甚解,不做具体的要求,学生能理解多少就多少。
六年的实验下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是:课堂上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高校长在谈到关于写的问题时说,在低年级不重视写,优先发展口头语言,低年级主要写句子。三年级后开始写作文,只要学生能写就行,不强调有没有意义。3、4年级后读书读的多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怎么说就怎么写。整个实验重读轻写,不是说不写,让学生循序渐进。我们认为,随着口头语言的丰富,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写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高校长强调,实验就是要创新,就要改革,实验不要过多地预设,先实验后规范,边实验边规范。有专家来,提了几个问题,一下子把他们问住了:你们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高校长风趣地打了个比方,他说,就像一位妈妈把孩子养得又白又胖,你问她平时都给孩子吃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些?恐怕这位妈妈同样会难以回答一样。
接下来,我们走进韩老师的课堂,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识字阅读课,孩子们在韩老师的带领下,开火车,唱儿歌,拿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做游戏……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愉快。韩老师的课堂——质朴、纯真,没有修饰、没有过渡,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课堂上也是力求简洁,老师没有精彩的点评,没有*奔涌的煽情,真是典型的“原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