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8: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5:29
在我国古代,盐、铁是国民经济的两大命脉。为此,历代封建王朝尽“管天下盐铁”。就食盐言,实行专卖,控制生产、运输及销售三大环节,为国家开辟财源,增加国库税收,以巩固封建政权的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对盐业的干预和控制谓之“盐政”。同时,有一套管理、规范食盐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制度、条例、法令等,又谓之“盐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有关盐政、盐法变化繁多,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其实质无非是在盐利上打尽主意,企图借此增加财源。
盐利在国家财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障国家对盐税稳定的财源,因此,历代官府从*到地方设置了各种管理盐及盐业的机构,委派了各级盐官。盐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仅次于田赋,有时甚至超过田斌,成为封建*财政的强大支柱。
春秋之时,管仲大兴盐铁之利,国家对食盐产、运、销专管,寓赋于官府盐价之中,以增加国税收入,于是,齐国变富,称霸诸侯。秦国商鞅变法,主张盐铁官营,专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收到了显著成效,“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解决了“军旅之费”“国赋之急”。
唐代“安史之乱”造成了财政危机。刘晏(718-780)盐政改革,当家善财,使盐税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缓解了“府库空虚,用度不足”的燃眉之急。
宋代盐课猛增,北宋庆历中盐课为715万缗,至南宋绍兴末高达2100万缗,比唐大历末增加4-5倍。故宋人说:朝廷大费,全借盐荣之利。四川井盐课税,则是川省地方*财政重要来源,北宋初岁收80万缗,南宋绍兴年入400万缗。盐税成为两宋财政支柱。清代尤其清后期,田赋、盐赋、盐税、关税、厘金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清光绪末,全国盐税总计为2400万两,约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2%左右。
食盐乃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都是要吃的。因此,盐的供求弹性甚小,不管盐价贵贱,均可售卖。封建统治者正是利用盐的这一特性,大即搜刮和骤集财高,以巩固其封建政权。在我国数千年历史的古代王朝中,对于盐及盐产地权力的控制,已成为民族发展、建立霸权、朝廷更替,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盐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最先可以追到史前时期。据考古发现和人类史学研究证明,早在初民时期,盐及盐业,与人类发展和史前文明有着密切关系。
在我国,华夏各民族的聚居和分布,特选定在山西解池盐湖周围一一黄河三角地带的数百千米地区。如尧都平阳、舜都蒲阪及禹都安邑,均建立在解池附近地带。黄河、长江流域考古新发现,史前时期聚居的人类及文化遗址,往往与这里的天然盐湖、盐池、盐泉及岩盐有关。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盐成为影响人类聚居和分散的重要因素。于是,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民族的摇篮,长江流域(如川东)又成为人类史前文明的发祥地。
远古时期,虽然人类文明发展程度高低不等,但是,无不与食盐产地取之便利与否密切相关。在非洲肯尼亚北部的图尔恰纳湖,即是一个产盐的巨大咸水潮。于20世纪60至80年代,考古学家利基夫妇及其子理查德利基,先后在湖的周围发掘出190多个史前人类的智骨化石,4000多件各类动物化石。因而,这里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在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盐及盐业对社会民生、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史前时期。乃成为涉及国家兴衰、政权更替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齐国地处海滨,著称“海王之国”,盛产盐鱼。齐相管仲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主张通商工之业,便盐鱼之利,资生之富,充盈国库,国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终于取得“九合诸侯,称雄五霸”的伟业。
西汉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垄断盐铁,聚集财富,“夺民之利”,“财或累万金”,盐利成为国库的重要支柱,由此实现了安邦治国,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富国强兵”、社会经济繁荣的第一个高峰阶段。
唐代中后期的盐业,对维持唐王朝的生存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对唐王朝的衰败和灭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朝的繁荣和强大,在玄宗时期,达到了鼎盛。自此,唐朝的衰落也开始了。在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中,爆发了“安史之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国库空虚,财政窘困,*集权遭到沉重打击。
唐王朝为了加速恢复和增加财源,于是,在唐肃宗和代宗时期,委深由度支转运使第五骑和刘晏两位理财家,先后对食盐的产、运、销进行重大的改革,广开财源,资生致富,“国用充足,而民不困”,。达到了唐代历史最高水平,满足了军国急需,为平定“安史之乱”,对唐朝经济的复苏、*政局的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末,盐法紊乱,盐价日增,“以谷数斗,易盐一升”,百姓买不起昂贵的官盐,只得去买盐价便宜的私盐,于是,全国各地私盐盛行。唐*为了保证对盐利的垄断,制定严酷的盐法,“私盐死囚”。残酷的*并没有消灭盐的走私,相反,私盐贩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他们组织武装携带武器护运私盐,公开与唐王朝相对抗。其中,私盐贩的首领,就有黄巢和王仙芝。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历时长达十年之久,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自此,唐王朝名存实亡。史称: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盐产基地大部分都被藩镇占领了,盐利也多被截留。各地藩镇倚杖盐利,扩充势力,兴兵拥武,形成独立王国,同*分庭抗礼。于是,唐*盐利入库大大减少,财政亏空,国势衰落。尤其经过唐末黄巢起义风暴的打击,唐王朝已完全崩溃,只剩一个空壳,最终被把持河中两池盐利的最大藩镇朱全忠灭亡,从此,结束了唐王朝的封建统治。
宋代推行的“折中”法,借以控制食盐的生产和专卖特权,为着*、军事服务。宋王朝为保卫边疆不遭外来的侵犯和国家的安全,在沿边驻守重兵防范。当时,为了解决边寨军需的困难,令盐商向边军输送粮草或其他物资,按里程远近计价。然后发给盐引(即领取盐的凭证)到指定的生产盐场领盐贩卖,名曰“折中”。
明代实行的“开中”法,仍是宋元以来召商输于边,以济军粮的继承。 “开中”法的实施,对于国家保障边储和军需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无论“折中”盐法,或是“开中”盐法,说到底,还是为巩固封建政权服务的。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标志。盐在军事方面的功用,还突出地表现于盐利作为军费支持战争。
1644年,清军入关后,福临定都北京,建立清王朝。这时,因战乱的破坏,社会经济残破不堪,全国还未统一,政权尚不巩固,为此,清廷认为,盐业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军国急需。于是,清*采取各种举措,以积极恢复和发展盐业,同时,盐课也大增,如顺治初年盐课仅有五十六万银两,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增至二百七十六万银两,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达到七百零一万银两。清初,盐业初步的复兴和发展,丰厚的盐利充裕国库,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统一大业——平定“三藩”、平息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以及抗击沙俄的入侵,稳定了清王朝政权。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江南北,农民政权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同北京清政权对时。于是,清王朝大为震惊,惊慌失措,急忙乞求外国侵略者的积极支持,并组织和调动大军联合血腥*农民军,加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错误,最终导致了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失败。清王朝调动大军进攻和围剿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长达14年,所耗庞大的军费开支,其中包括征收的盐税在内,当时,任两江总督、湘军统帅,为清王朝*太平军立下汗马功的“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云: “凡邻盐入我淮引地面,每斤取钱十文”。当然,家书中提供这方面佐证,不是全部盐利供给军费,而是盐税的一部分,即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二“减盐铁价赦”
《明史·食货志四》
《清史稿》卷一二三“食货志四·盐法”
彭泽益:《盐业与盐业史研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5:29
因为开采盐矿一般都是官方开采的,因为数量稀少,所以盐税非常高昂,因此有很多人会抱着砍头的危险,私自开盐矿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5:30
因为盐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食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历史上有盐利作为军费支持战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5:30
因为盐税是封建社会朝廷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占了国库很大一部分所以这么说